廣西侗族村寨調查簡報 (二) 孫華 978755310905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巴蜀書社
NT$1,65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1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廣西侗族村寨調查簡報 (二)
ISBN:9787553109053
出版社:巴蜀書社
著編譯者:孫華
叢書名: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頁數:1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49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村落的保護與發展」項目「內容總錄系列」之「廣西侗族村寨調查簡報」的第二冊,包含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車寨村、高定村的調查簡報,總體介紹各村的地理環境、傳說歷史、空間結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況,對村寨的保護與管理狀況以及價值做了初步評估,對於保護同族村賽的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第一篇 廣西三江車寨村調查簡報
一、概述
二、地理環境與資源
三、村落傳說與歷史
四、村落的基本單元
五、村落的內部結構
六、村落的外部結構
七、人群與社會組織
八、生業與經濟結構
九、生活方式與風俗
十、宗教信仰與禁忌
十一、村落的價值評估
十二、村落的保護與管理概況
第二篇廣西三江高定村調查簡報
一、概述
二、地理環境與資源
三、村落歷史與傳說
四、村落的基本單元
五、村落的內部結構
六、村落的外部結構
七、人群與社會組織
八、生業與經濟結構
九、生活方式與風俗
十、宗教信仰與禁忌
十一、村落的價值評估
十二、保護及管理現狀

前言/序言
保護民族村寨,促進社
會發展
孫華
(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
護研究中心)
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了
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青藏
高原三大地理單元。這裡是
世界的屋脊,是中國長江、
黃河和珠江三大河流發源的
地方,是貫穿中國的半月形
文化傳播帶經過的地方。西
南地區的腹地,也就是青藏
高原東麓地區(包括藏東南
、川西高原和滇西高原),
被稱作中國西南山地熱點地
區。該地區東為海拔很低的
四川盆地,西鄰高聳的青藏
高原,從海拔幾百米的河谷
到六七千米的山脈交替出現
。複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
件造就了這裏獨特的生物多
樣性、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
樣性。這裡是中國民族最集
中的地區,又是中國交通最
困難的區域,許多民族還保
留著東部發達地區早已經遺
失了的行為方式、生活習慣
、聚落形態、宗教禮儀和生
產工藝,蘊含著極其豐富的
民族文化信息,是進行民族
學、人類學和民族考古研究
最理想的區域。該地區少數
民族聚居的村寨則成為所有
這些歷史和文化信息集中的
一個個資料庫,有待於我們
去開啟和利用。在現代化和
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中國,許
多西南邊遠地區的閉塞狀況
已經明顯改善,村寨的文化
景觀也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
悄然的變化。這些,更需要
我們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從
業人員去迎接挑戰,在當地
人們生活水準提高的同時,
努力保護好這份寶貴的遺產
資源。
西南地區山高林密,交
通困難,古代的統一事業相
對進行得較為緩慢。直到今
天,西南地區還生活著中國
族類最多的少數民族,散布
著星羅棋布的不同民族的村
寨。這些村寨所在地區相對
封閉,經濟也發展緩慢,文
化的演進還基本上沿襲著其
千百年來形成的自然節奏,
不像中國東部和中部地區那
樣,鄉村文化景觀已經發生
了很大的變化。由於西南少
數民族所在的自然環境差異
很大,社會發展水平參差不
齊,文化習俗異彩紛呈,其
鄉村文化景觀也有著顯著的
不同。這種不同,最集中地
體現在其民族居住的村寨內
。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村寨
蘊涵著居住在其中的人們的
大量社會、歷史、文化和藝
術要素,對我們認識中國多
元一體的民族結構,研究這
些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豐
富和發展人類的文化藝術,
促進當地社會的可持續和諧
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這
些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
方面。
首先,西南少數民族村
寨是中國大多數少數民族豐
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的集中保
存地,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
要組成部分。西南地區是中
國南北向的文化傳播帶和東
西向的文化傳播帶經過的地
方,雲南高原地區更是這兩
條文化傳播帶交叉的地方。
前一條南北向的路線被稱為
「半月形文化傳播帶」或「藏
羌(彝)走廊」,是中國北
方及西北地區的古代族群南
下的主要通道。考古學的證
據表明,從新石器時代的仰
韶文化時期起,北方的居民
就沿著這條通道不斷南下。
后一條東西向的路線,也是
古代族群遷徙的重要通道,
這些族群沿著從雲貴高原發
源或流經的多條大河(如長
江的支流沅水和烏江,珠江
的上游南、北盤江,元江/
紅河的上游禮社江),或從
雲貴高原東下至長江中游、
珠江口甚至紅河下游地區;
或從中下游地區逆流而上,
進入到貴州高原甚至雲南東
南部地區。正是這兩大文化
傳播帶和族群遷徙通道的存
在,造就了西南地區,尤其
是雲貴高原地區民族和文化
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中國現
有56個民族,西南地區就集
中了漢、壯、回、苗、土家
、彝、藏、布依、侗、瑤、
白、哈尼、傣、?僳、仡佬
、拉祜、水、佤、納西、羌
、?佬、景頗、毛南、布朗
、阿昌、普米、怒、京、基
諾、德昂、門巴、獨龍、珞
巴等民族,占我國已識別民
族總數的三分之二;此外,
中國絕大多數未識別民族,
也都分佈在西南地區。這些
民族基本上是以農業為主要
經濟形態的定居民族,由於
各村落的歷史形成不同、文
化淵源各異,因而形成了種
類眾多、風格多樣、習俗也
千差萬別的村落鄉村文化景
觀。無論是文化的多樣性還
是村落形態的多樣性,在西
南地區都得到最充分最集中
的體現。
其次,西南少數民族村
寨是人類發展歷史的實物證
據。嚴格意義上的歷史時期
,是指有文字記錄的時期,
這個時期在中心地區開始於
商代晚期的殷墟時期,但西
南地區則比較晚,且各區域
進入歷史時期的年代不盡相
同。在雲貴高原的古夜郎道
沿線,歷史時期開始於西漢
中期;在西藏地區,歷史時
期始於吐蕃時代;而在其他
地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
始更晚。而這種狹義歷史時
期的西南地區歷史,文獻的
記載都是西南地區古代族群
的人們與中心地區的人們發
生了重要接觸行為時的記錄
,如漢武帝通西南夷、蜀漢
諸葛亮平南中、唐與吐蕃調
整關係、南詔侵益州及交州
、忽必烈滅大理、明太祖時
的平雲貴、明萬曆時的平播
州、清雍正時的改土歸流、
清乾隆時的大小金川之役,
等等。除了這些重大歷史事
件以外,文獻記載中關於西
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記載並不
多。我們要認識這個地區的
歷史,其史料來源除了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