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與秩序-走馬樓吳簡中的孫吳基層社會 蘇俊林 978755986155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68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身份與秩序-走馬樓吳簡中的孫吳基層社會
ISBN:9787559861559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蘇俊林
頁數:56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414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走馬樓吳簡是研究孫吳歷史豐富且可靠的新資料,本書以走馬樓吳簡資料為依據,以身份與秩序的關係為視角,從個人到群體,從家庭到社會,對孫吳基層社會的身份秩序進行整體性研究,論證基礎可靠,研究視角新穎,且在孫吳家庭結構的建構原則,士伍、還民、複民的身份考辨,孫吳身份等級體系和孫吳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社會經濟與身份秩序等方面,提出了新穎的學術觀點。通過本書可以瞭解孫吳時期的家庭情況和孫吳基層社會的歷史實態,還能從整體上把握孫吳的社會結構,本書有助於將孫吳歷史乃至三國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蘇俊林,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秦漢三國史、簡牘學、古文書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專項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等多項,在《中國史研究》《史學月刊》《文史》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譯文、書評50餘篇,合譯《物流改變世界歷史》。

目錄

緒? 論?
第一節 吳簡的出土與價值
第二節 研究史的回顧與問題的提出
第三節 本書的思路與結構
第一章 走馬樓吳簡與孫吳家庭結構? ?
第一節 “家庭”與”家庭簡”的範圍
第二節 家庭簡中成員的位次關係
第三節 孫吳家庭結構的建構原則與影響因素
第二章 走馬樓吳簡與士伍、公乘及孫吳爵制?
第一節 漢晉時期士伍的身份及變化
第二節 吳簡所見士伍、公乘的特徵
第三節 孫吳爵制的價值
第三章 走馬樓吳簡與孫吳姓氏使用
第一節 吳簡中”無姓”與”有姓”現象
第二節 姓氏與封爵稱謂—從”步侯”“呂侯”說起
第四章 走馬樓吳簡與孫吳吏民身份?
第一節 吳簡中”還民”問題再討論
第二節 吳簡所見複民身份辨析
第三節 吳簡中民的種類與等級
第四節 吳簡中吏的種類與等級
第五節 吏民的身份轉變
第五章 吳簡《田家?》與孫吳身份等級體系?
第一節 田家?中的數值錯誤
第二節 田家?數值錯誤與校核吏員之關係
第三節 田家?中諸吏、諸卒、士、複民等的租稅交納
第四節 田家?所見孫吳身份等級體系
第六章 文書錯誤、基層吏治與孫吳政治格局?
第一節 文書錯誤現象與孫吳基層吏治
第二節 孫吳治理基層吏治的兩種取向
第三節 地方大族、本地屬吏與孫吳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 孫吳田租、畝產與民眾生活選擇?
第一節 吳簡所見孫吳田租及相關問題
第二節 漢晉時期的土地產量與田租制度
第三節 國家的經濟政策與民眾的生活選擇
第八章 結論:身份秩序視野下的孫吳基層社會?
第一節 孫吳家庭結構建構問題的再論述
第二節 身份的種類性、等級性與孫吳身份秩序
第三節 身份認同與生活選擇
參考文獻
後 記

精彩書摘
本書的思路與結構
不論處於何種社會、何種時代,身份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社會符號。身份有先天性身份和社會性身份之分,具有種類性、差異性和等級性等特徵。不論是家庭還是國家乃至整個社會,身份都無處不在,並因身份的種類、差異和等級差別,規定了每個社會成員的具體位置,最終形成了家庭秩序、國家秩序和社會秩序。這種以身份為基礎建構的秩序體系,我們稱之為”身份秩序”。為了建立秩序,就必須賦予成員某種身份。身份賦予是秩序建構的必然要求。隨著身份的不斷賦予,以及身份之間關係的多樣化,多種類型的身份秩序逐漸形成。身份秩序的形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身份秩序由家庭、國家、社會多個層面的體系構成,走馬樓吳簡中也出現了龐雜的身份體系。有的屬?家庭體系,有的屬?國家體系。學者對某些具體身份的性質進行了考釋,或對家庭結構進行分析,但多限於個別問題或局部研究,缺乏對孫吳身份秩序全面、系統的研究。這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雖然我們試圖對孫吳身份秩序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但身份秩序本身是一個十分龐雜的系統,加之吳簡中對身份有非常詳細的區分,絕對全面、系統的研究目前尚難實現。有鑑於此,我們採取”局部突破”的策略,選擇從身份系統中較為重要的家庭身份、爵制身份、姓氏、吏民稱謂等身份入手,分析身份的差異性、等級性以及各種身份享受的國家政策和現實待遇。為此,我們將以走馬樓吳簡為依據,綜合運用二重證據法、古文書學方法、統計分析法、結構分析法、階級分析法等多種方法,通過對吳簡中不同身份的多角度分析,對孫吳基層社會的身份秩序進行細緻考察。具體而言,本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討論吳簡所見孫吳家庭結構。此部分主要以記錄 2位以上家庭成員的連記簡為依據,分析家庭成員之間的位次關係,進而總結出孫吳家庭結構的建構原則,並對影響孫吳家庭結構建構的因素進行討論。
第二章主要討論吳簡所見士伍、公乘及孫吳爵制。此部分首先對秦漢時期士伍的身份性質進行考察,對漢晉時期士伍的身份、地位及其變化進行分析。然後,在對吳簡中士伍和公乘數量統計的基礎上,比較分析士伍和公乘的特徵。最後對孫吳時期爵位的價值進行簡要討論。
第三章主要討論吳簡所見孫吳姓氏使用問題。此部分將就兩個學界關注較少的問題進行考察。一是人名使用時是否登錄姓氏的”無姓”和”有姓”現象,二是侯爵等封爵稱謂中使用姓氏的現象。通過對這兩種現象的分析,揭示姓氏的社會屬性。
第四章主要討論吳簡所見孫吳吏民身份問題。此部分首先對吳簡中”還民”“複民”的身份性質進行辨析,接著對吏、民的種類和等級進行梳理,最後對吏、民身份的轉變問題進行討論。
第五章主要討論吳簡所見孫吳身份等級體系。此部分將主要以《嘉禾吏民田家?》中的租稅交納為依據,通過對田家?中數值錯誤的數量統計,分析諸吏、諸卒、士、複民等在租稅交納上的身份性差異和等級性差異,進而總結出孫吳的身份等級體系。
第六章主要討論孫吳政治格局的形成問題。此部分首先依據田家?來分析孫吳基層吏員的舞弊手法,以及文書錯誤現象,以此來考察孫吳基層吏治的現狀。然後結合傳世文獻,考察孫權和地方長官對待基層吏治的兩種態度取向。最後,討論孫氏皇族、地方大族、本地屬吏之間的關係,分析孫吳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七章主要討論身份秩序下孫吳民眾的生活選擇。此部分首先分析孫吳田租及土地產量,然後對漢晉時期的土地產量和田租制度進行考察,厘清秦漢魏晉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最後對身份秩序下國家經濟政策與民眾生活選擇進行討論。
最後為結論部分。對孫吳家庭結構建構問題進行補充論述,總結吳簡所見身份的特徵,分析孫吳身份秩序的構成與影響,結合民眾的生活選擇分析孫吳身份秩序的崩潰,最後結束全文。
本書將以家庭—國家—社會為”經”,以個別身份考證—身份秩序建構—身份秩序的社會影響為”緯”,試圖呈現出多樣化、網絡化的孫吳基層社會身份秩序。內容寫作上我們將不局限于孫吳或者三國歷史的時間範疇,也不受限於學界對中國歷史的斷代劃分,而是將孫吳歷史置身于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長河中進行動態考察。通過分析近千年歷史中社會、經濟的變遷,討論孫吳在此變化過程中的歷史地位和意義。這也是本書的寫作意圖之一。
孫吳歷史的研究長期受資料限制而未能深入,走馬樓吳簡的出土極大彌補了研究史料的不足。數量巨大且內容豐富的走馬樓吳簡是孫吳時期臨湘侯國(縣)的檔案,為研究孫吳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以走馬樓吳簡資料為依據,以身份與秩序的關係為視角,從個人到群體,從家庭到社會,對孫吳基層社會的身份秩序進行整體性研究,不僅可以瞭解孫吳時期的家庭情況,瞭解孫吳基層社會的歷史實態,還能從整體上把握孫吳的社會結構,有助於將孫吳歷史乃至三國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此外,通過對孫吳與秦漢、魏晉歷史的比較研究,不僅可以瞭解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歷史的變遷,也有助於弄清孫吳在這一歷史演變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
——選自《身份與秩序:走馬樓吳簡中的孫吳基層社會》,蘇俊林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3年7月

前言/序言
代序一(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素撰)
本書是俊林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幾經修改增補而成的著作。
我與俊林最早認識,是未見其人,先見其文。2014年7月,《文史》請我外審一篇名為《嘉禾吏民田家?與孫吳基層吏治》的論文。該文談孫吳基層吏員徇私舞弊導致《嘉禾吏民田家?》中的交納租稅數值統計錯誤,其中對《嘉禾吏民田家?》中的交納租稅數值重新進行分門別類驗證,下了很大功夫,令我驚歎不已。但由於學術史梳理不夠,內容與題目不盡相符,我建議作者另換一個角度進行改寫,再審通過後刊用。當時實行匿名審稿,我並不知道作者是誰。
我與俊林最早見面,是2014年9月中旬,我應于振波先生之邀,赴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參加俊林的博士論文預答辯。俊林給我的印象是非常溫良恭儉讓。通過深入交談,我知道了他就是《嘉禾吏民田家?與孫吳基層吏治》一文的作者。同年11月,《文史》將俊林改寫的《嘉禾吏民田家?與孫吳身份等級體系》論文發給我再審,我同意刊用。此文後刊《文史》2015年第3期(2015年8月)。而在此前,俊林已將原文刪去部分以《〈嘉禾吏民田家?〉所見孫吳基層吏員的舞弊手法》為名,刊於《湖南省博物館館刊》第11輯(2015年7月)。
後來我知道,這兩篇論文並不是俊林的長沙吳簡研究處女作。在此之前,他已發表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姓氏與封爵稱謂—從吳簡中的”步侯”“呂侯”說起》(《湖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和《吳簡所見孫吳田租及相關問題》(《中國農史》2015年第1期)兩篇論文。不過,從質量來說,後兩篇論文肯定比前兩篇論文要高。這反映了他在長沙吳簡研究領域的進步。
俊林決心在長沙吳簡研究領域發展,並長期堅持,最終做出成績,除了他個人的興趣,還受到兩位名師的影響和提攜:一位是他的碩博導師于振波先生。于先生是我的畏友,我1999年第三次去長沙整理吳簡就與他認識了。他是60後,在他那個年齡段,只有他出版過兩部吳簡研究專著(《走馬樓吳簡初探》《走馬樓吳簡續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2007年)。一位是他留學的導師關尾史郎先生。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俊林獲日本文部科學省資助,赴新潟大學留學,師從關尾先生。關尾先生更是我的畏友,我們在20世紀中國改革開放伊始就有書信往還。80年代初,我參加《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他開始從事吐魯番文書研究;90年代初,我主持《新中國出土墓誌》整理,他開始從事安徽曹氏文字磚與十六國和高昌墓誌整理;90年代末,我參加《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整理,他開始從事長沙吳簡研究。關尾先生的研究領域與我頗多契合,他的每個領域的研究論著,都是我必須置之座右反復參考的重要學術成果。
俊林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次月,即2016年4月,舉行博士論文正式答辯。我應于振波先生之邀,再次赴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參加答辯會。我在會上,對俊林的博士論文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指出:”這篇博士論文較前預答辯論文,還有一個顯著變化,就是俊林在日本訪學一年半卓有成效,學術史的梳理比原來更加全面豐富,特別是其中徵引日本相關論著幾無遺漏。此外,研究的思路也含有日本學者的思維,圖表多達40個左右也是日本學者擅長做的工作。日本學術界競爭激烈,日本學者研究工作普遍都很扎實。這對俊林來說,應該是一筆終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應該妥善珍惜和充分利用。”俊林順利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此後,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俊林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跟隨合作導師卜憲群先生,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京期間,我們見面機會較前增多。我對他的博士論文修改增補工作一直很關心。俊林博士後出站後,到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工作。同年11月,他給我寫信,主要談他關於博士論文修改增補的新思路,說本書稿預計明年(2019)12月可以提交給相關出版社,按照當下出版社的要求,想請我寫一份本書稿的出版推薦書,我自然同意了。
我大約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將俊林寄給我的書稿又看了一遍。我的出版推薦書第一段是這樣寫的:”中國歷代正史及官修書籍,均詳中央而略地方,導致基層社會研究長期薄弱,尤以三國時期為然。1996年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的出土,雖然改變了地方史料缺乏這一現狀,但運用三國吳簡研究孫吳基層社會並不容易,實際上一直缺乏值得稱道的成果。直到蘇俊林完成根據博士論文修改增補而成的本書稿,才使這種情況有所改觀。”這不是溢美,是我的心裡話。
轉瞬過去將近四年。2022年9月上旬,俊林給我打電話,說書稿已經完成,即將交付出版社,先給我寄一份,請我寫序。我與俊林和本書稿既有如上淵源,寫序自然無法推辭。只是我很奇怪,按時間推算,本書早就應該出版了,怎麼會遲至今日,還沒交付出版社?轉念一想,其間三年,正是新冠疫情暴發,大家渾渾噩噩,都有難言之隱,也不宜一問究竟。既然如此,還是先看書稿吧。
這是本書的最終定稿。全書主體部分是緒論和正文八章,緒論詳細梳理相關學術史,正文從家庭結構入手,圍繞爵制變化、姓氏稱謂、身份種類、等級體系、租稅帳目、土地畝產等長期聚訟難決的棘手問題,對孫吳基層社會身份秩序進行了整體辨析研究,具有一定的集成性。可以看作是俊林將自己從2012年6月博士論文開題到現在超過十年的長沙吳簡研究做了一個階段性回顧。總體上看,視野開闊,角度新穎,在不少方面都有較大突破。歸納特點,主要有三:
一是材料佔有充分。這裡材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