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 (日)吉原義人 (美)利昂.卡普 (美)博子.卡普 97872181667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東人民
NT$1,2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日本刀
ISBN:9787218166797
出版社:廣東人民
著編譯者:(日)吉原義人 (美)利昂.卡普 (美)博子.卡普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40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日本刀》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詳細介紹了日本刀複雜的製作過程及鑒賞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日本傳統工藝和日本文化。通過對日本刀的研究,我們也會看見日本社會的變遷,以及日本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變,因為日本刀可以反映出打造出這把刀的個人與社會。當我們可以把歷史握在手裡時,歷史就不再只是紙面上的學術研究。

作者簡介
吉原義人,出生於鑄刀世家,是家族中的第三代刀匠。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年僅39歲的他便獲得了「無鑒查」(高等級的刀匠)的頭銜。多年來,吉原義人不斷地培養年輕刀匠,目前和數名門徒一同工作,是當今日本著名的刀匠之一。
利昂·卡普,分子生物學家,與他的妻子博子一起住在美國聖拉斐爾。二十多年來,他一直對日本刀劍很感興趣,並且花了許多時間向吉原義人學習。
博子·卡普,畢業於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曾撰寫有關美國流行和時尚產業的文章。她與丈夫利昂·卡普均對日本刀充滿熱情,致力於研究吉原義人鑄刀的秘密。

目錄
第一章 鑒賞:日本刀的欣賞之道 1
第二章 歷史:日本刀簡史 73
第三章 玉鋼與踏?:傳統日本鍊鋼法 115
第四章 制刀:日本刀的鍛造 141
第五章 修飾新刀:研磨、刀鞘、?金 241
日本年號與公元紀年 290
致謝 293
參考文獻 295

作者簡介297

精彩書摘
日本刀漫談——四條韋恩
四條韋恩是日本刀的狂熱愛好者與收藏家。他是第三代日裔美國人,在加州帕洛阿托(Palo Alto)長大。大學畢業后,他遷往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開始從事環境規劃與交通運輸工程的工作,目前仍在此居住。韋恩對日本刀的喜愛源於其自身的日本文化背景,至今已超過 25 年。他在認真研習日本刀之餘,也活躍于當地的日本刀組織,並持續收藏與研究日本刀。他也學會了運用傳統日本技法、工具與材料來製作白鞘。
我和很多人一樣,對日本刀深深著迷,而且持續不輟。這是因為日本刀並非停滯不前,而是不斷在改變、成長與進步,持續讓我看見新的面向。日本刀一開始就像一個人那樣吸引我的注意,讓我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然後產生想要學會如何保護刀、照顧刀的慾望。有時候我覺得日本刀似乎在有意識地引導我,一步步從單純的著迷,到熱衷於研究,繼而積極地加以收藏管理。
對我來說,日本刀不只是一扇看見日本文化與歷史的窗,也和我的血統有實質上的聯結。它是古代工藝的展現,也是在瞬息萬變的現代世界中我能握在手裡的一件恆久不變的東西。因為這種個人的聯結,我對日本刀產生了責任感。
我承認,日本刀最初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是武器。而且這些武器來自日本,又很古老,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目光。興趣被挑起之後,我就開始去了解日本刀的各種類型、形狀的差異,以及製作的材料和方法。我了解到日本刀的形狀、結構和構成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以滿足其製造時代的需求並解決問題。研究刀的同時,也會看見日本社會的變遷,以及日本人看待世界方式的變化。事實上,研究日本刀而不了解日本社會與民族,就等於忽略了這些作品的一個關鍵層面。日本刀反映了打造出這把刀的個人與社會,想要了解日本刀,就需要了解日本刀的生產語境。多年下來我已經收藏了不少日本刀,同時也收藏了滿滿一柜子的歷史書。
我在上學的時候,對歷史實在沒什麼興趣,但是收藏日本刀讓我完全改變了這一點。寫到這裏,我眼前有一把刀,是一位日本刀匠在哥倫布出生之前打造的。我知道這位刀匠的名字、知道他住在哪裡,也知道他是哪一年做出這把刀的,並且我十分欣賞他這件作品的品質。諸如此類的經驗全然改變了歷史對我的意義。當你可以把歷史握在手裡,歷史就不再只是學術活動而已。
長此以往,隨著我對日本歷史的深入學習,日本刀的意義也益發深厚。儘管日本刀是和過往的聯結,但其令我著迷的還是它在當下時空中的強大存在感。有句俗話說,日本刀是「武士之魂」,但這種說法並不足以真正表達日本刀對身處其側之人所造成的影響。
日本刀的存在感,遠比任何我知道的無生命物體都要強大,甚至超越了很多有生命的東西。我相信這種存在感源於日本刀的形成過程。日本刀的工藝因為歷史悠久,所以能持續傳承;因為注重功能,所以精準仔細;因為簡樸純粹,所以耗神費工。
日本刀的一切,幾乎都反映出一種刻苦、高標準的簡約主義。它的原料僅僅是基本的土、火、水和空氣。原料的處理過程非常艱難,砂鐵要通過地獄般的冶鍊程序才能成為刀條。獨特的成型方式講求高標準,需要精準的技藝。刀的形態樸素,講求功能、簡單與純粹性。日本刀的鍛造過程體現了平凡的出生、苛刻的養成過程,以及艱苦的人生。
正是這些創造出堅強品格的元素,造就了日本刀強大的存在感。日本刀艱難的創造過程,與培養用刀的武士並無二致。一個人想要成為武士,其所需經歷的訓練與磨礪,是一個破壞的過程。因為過程艱苦,轉變才能發生。日本刀的創造也是如此——加熱、錘打,以及施加在金屬上的壓力——都使其在成為一把真正的日本刀之前身處被摧毀的邊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通過武士的訓練過程,同樣也不是每一塊鋼都能鍛造成日本刀。不管是人還是鋼,能存活下來,靠的不只是力量,還要有一個堅強、單純的核心。這一過程所造就的武士,或是日本刀,都具備了內在的力量、沉靜的信心,以及由簡單明了的功能所定義的形態。
日本刀的存在感,塑造了我和刀的關係。一開始我只是對日本刀著迷,但現在我對刀抱持了一份責任感。嚴格說來,我收藏的刀雖然為我所有,但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是刀的主人,反而比較像刀的保護者與管理者。雖然刀是無生命的物體,但一把好刀就像是有生命的活物,而我不可能擁有一個本身就有靈魂的東西。例如,我的收藏品中有兩把六百年前的刀,在我之前大概已經有二十多代的人悉心照料過它們,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我才有保管它們的榮幸和責任。所以我不覺得我擁有它們,我只是在照顧它們。
多虧了吉原義人與利昂·卡普的無私教導,我才有機會開始學習日本刀的研磨與白鞘的製作技藝。研磨是為了修復刀,製作白鞘則是為了保護刀。因為我對日本刀有很強的責任感,所以我很重視這兩件事。我認為,只要我能夠精通刀的研磨和白鞘的製作,我就能對日本刀的修復與保存有所貢獻。
我從孩童時期迷戀刀、讀書時期研究刀,到現在開始修復與保管刀。未來我希望能繼續在這條路上前行。通過我自己的努力,以及我有幸遇到的好老師的幫助,我會履行我的責任,繼續修復由歷史交給我的日本刀,並將它們好好地保存到未來。

前言/序言
日本刀是一種獨特的鋼鐵藝術品,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欣賞它。它不但是功能卓越的武器,而且體現了刀匠所運用的複雜的冶金技術和科學思維。除了刀本身的形狀之外,日本刀最重要的美學元素之一,就是其鋼鐵中不同的晶體結構和形態。
古往今來,日本刀一直被用作武器,其鍛造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也一直在不斷發展。日本刀與日本歷史也有著密切的聯繫,因為日本刀的特徵是由其歷史所塑造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十分幸運能夠見到那些仍在製作日本刀的現代刀匠,並向他們學習。
這本書的目的是向讀者介紹日本刀的基本情況,同時說明如何檢視和鑒賞日本刀,並且展示在今天鍛造、研磨一把刀的具體細節。現代刀匠採用完全傳統的方法來鍊鋼、鍛造,並創造出獨特的淬火刀刃。日本在保持傳統制刀技術上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使讀者充分了解日本刀的製作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欣賞日本刀。
在公元4世紀至6世紀之間,制刀技術首次從中國經由朝鮮傳入日本,經過數百年逐步完善,形成了日本獨特而複雜的制刀技術。時至今日,日本刀的制刀技術不懼時間考驗,仍然保存完好。除了卓越的功能性之外,日本刀的魅力有一部分來自其製作方式:從砂鐵開始,用燒木炭的熔爐和大約2200年前發明設計的風箱來熔煉,並且完全憑人力和鎚子打造而成,因此每一把刀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運用今天的先進冶金技術,也難以製造出更好的刀。
日本刀無論是作為一種武器,還是一種藝術品,都令人驚嘆。日本刀的設計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它的切割效果好、效率高。日本刀作為武器,其實用性也賦予了它引人注目的美學特徵。然而,要觀察日本刀所有的重要細節並不容易。刀必須保持良好狀態,表面不能生鏽,才能供人充分欣賞。絕不能使它「疲勞」,既不能打磨過度,也不能修復不當,否則這些因素就會破壞刀的形狀或使表面細節難以辨認。一旦符合上述所有條件,我們必須配以適當的光源,並以合適的角度來檢視日本刀。深入認識傳統的檢視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鑒賞刀的品相。如今人們看到的日本刀常常狀態欠佳,往往沒有適當的光源,僅是檢查與欣賞日本刀都十分困難。
本書提供了日本刀的全面介紹,以幫助讀者檢視、鑒賞這些無法仿造的藝術品。書中詳細介紹了刀匠,以及其他研磨和製作刀裝具的工匠們的具體工作。製造一把日本刀的程序非常複雜:刀匠鍛造完成之後,刀要交給研磨工匠進行修飾和研磨,以突出刀身表面的所有細節;然後交到製作「?」(habaki, 一種金屬部件,能夠支撐刀柄,並使刀身固定在刀鞘之內)的工匠手中,來製作?;最後,再由製作刀鞘的工匠來製造「白鞘」(shirasaya,一種簡單的木質刀鞘,用來保護和保存刀身),或是傳統的「拵」(koshirae,完全功能性的刀裝)。
書中還包括賞刀與持刀的方法,鍊鋼、鍛造與加工等步驟,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冶金知識書中也講述了從古至今的相關歷史事件,來解釋日本刀的傳統製作技術何以保存併流傳至今。
本書大部分的現代刀都是吉原義人及其家族成員的作品。吉原家族在日本刀的製作與國內外推廣等方面一直不遺餘力。義人的祖父吉原國家是家族中的第一位刀匠,發家於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東京,是當時最為出色的刀匠之一。吉原義人與其弟吉原庄二是家族第三代刀匠,義人的兒子義一則是第四代刀匠。
利昂·卡普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