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跨文化視域下的崑曲文化身份研究 ISBN:9787522715254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 著編譯者:安裴智著 叢書名:深圳學派建設叢書 頁數:32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69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跨文化的理論視野,以跨文化傳播的歷史語境中崑曲文化身份回歸為背景,從國家形象建構的角度重新解讀與定位崑曲的文化身份,探討崑曲文化身份的跨學科、跨文體特徵與表現形態,從古典韻文學、雅樂文化、聲樂美學、戲曲文學、表演體系、活態遺產等方面歸納闡釋崑曲的多維美學內涵與文化特徵,對學界舊有的崑曲觀念進行剖析與反思,對崑曲在建構國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徵意義作了較為系統、嚴密的論證。提出對崑曲文化身份的界定需要一種「大文化意識」「跨文體意識」與「大美學意識」。認為崑曲最本質的文化身份,不只是一個狹義的「劇種」,而是憑藉雅文化的審美品質成為國家文化形象的象徵與傑出代表。此書旨在為崑曲正名,還崑曲以應有的文化身份與美學地位,從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構崑曲符號體系所隱喻、象徵的國家文化形象的地位。作者簡介 安裴智,1966年9月生於山西平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曾在北方、南方兩家報社任文藝副刊編輯、主編21年。長期從事文藝評論的編輯與寫作、戲劇戲曲研究、文學研究。系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專項資金項目評審專家、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評審專家、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深圳重點題材創作扶持項目等多項課題。有文藝評論著作《守望與突進》、《跨界審美與文化叩問》、《多面折射的文化光影》等多部,在報刊發表文藝評論60餘萬字,文學、新聞作品200萬字。榮獲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銀獎、銅獎,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電視藝術論文三等獎,山西省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深圳青年文學獎等。目錄 序一序二 緒論 第一節 論題緣起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 第一章 跨文化視域下重新發現崑曲文化身份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與文化身份研究 第二節 跨文化研究與崑曲文化身份的多維性 第三節 崑曲藝術在海外跨文化傳播述略 第二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化身份研究述評 第一節 歷代學人著作對崑曲文化身份之研究述評 第二節 中國內地期刊論文中的崑曲文化身份研究概述 第三節 中國港台學人對崑曲文化身份之研究述略 第四節 近年來崑曲表演研究成果述略 第五節 近年國外學界崑曲研究情況簡述 第三章 「崇花貶雅」戲曲美學觀與崑曲文化身份之誤讀 第一節 從「梨園共尚吳音」到「花雅之爭」 第二節 焦循「崇花貶雅」戲曲美學觀的內涵與意義 第三節 葉德均「崑曲殘骸論」對崑曲文化身份認知之影響 第四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化身份的韻文學屬性 第一節 禮樂制度與儒家美育 第二節 韻文學:詩、樂、禮之和諧相融 第三節 中國古典韻文學的嬗變歷程 第四節 崑曲之南曲、北曲:古典韻文學晚期的高峰 第五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化身份的雅樂正聲屬性 第一節 上古「雅樂」之式微與歷代「俗樂」之勃興 第二節 雅唱與俗唱:清唱崑山腔與劇唱崑山腔 第三節 魏良輔改革:中州韻成為崑腔音韻綱領 第四節 崑曲:中華雅言與雅樂正聲 第六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化身份的聲樂圭臬屬性 第一節 古典聲樂理論的美學觀點 第二節 古典聲樂理論的發展脈絡 第三節 崑曲度曲理論:中國聲樂美學之根 第四節 崑曲:中國古典聲樂的一座巍峨高峰 第七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學腳本的高峰地位 第一節 崑曲:曲體文學與古典戲劇敘事學的完美融合 第二節 明傳奇的興盛與作為國劇的崑曲 第三節 「南洪北孔」與清代傳奇:崑曲腳本之巔峰 第八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文化身份的表演藝術屬性 第一節 中國戲曲表演的萌芽與發展 第二節 南戲表演體制對崑曲表演體系之影響 第三節 李漁「劇場美學」與崑曲表演體系之雛形 第四節 《明心鑒》問世與崑曲表演美學體系的形成 第九章 跨文化視域下崑曲表演美學體系的示範意義 第一節 崑曲表演美學體系:熔「表現」「體驗」於一爐 第二節 符號學視域下的崑曲表演美學:立象盡意,形神兼備 第三節 崑曲藝術符號隱喻著中國戲曲表演美學的高峰 第十章 跨文化視域下中國崑曲的活態遺產身份 第一節 明清宮廷崑曲的大雅地位 第二節 遺產學的興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熱 第三節 作為活態遺產的崑曲:崑曲的遺產學價值 第四節 新編崑劇的美學短板:對崑曲遺產價值的解構 第十一章 跨文化視域下中國崑曲的國家形象建構 第一節 跨文化傳播與崑曲文化身份的回歸 第二節 崑曲的文化身份與國家形象建構——擺脫「偏見」之後的文化鏡像 結語 崑曲進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前瞻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