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訪「五四」 ISBN:978752281982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褚金勇著 頁數:3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652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五四」是研讀現代中國文學不斷重臨的「起點」。100多年前,肩負著思想啟蒙使命的知識先賢掀起了影響深遠的「五四」文學革命。自此,以「五四」為坐標原點,中國文學史上豎起一座鮮明的界碑,古典文學走向終結,現代文學正式啟航。「五四」文學革命所蘊涵的民主、科學、個人主義、人道主義、社會主義等思想元素無不流布著現代性的內涵,讓我們至今還在享受著它的文化餘澤。本書藉助《新青年》等新文化元典回到歷史現場,摒棄單一歷史主體的歷史敘事,通過呈現「五四」場域中多元主體的語義表達與思維路徑,梳理知識界在文學革命方案的規劃實施中的話語競合與群體聚散,從民主、科學、審美、經濟等多維角度探討文學革命中具體而微的理論實踐問題,總結其成績與遺產,剖析其隱患與流弊,並在此基礎上重新審思「五四」文學革命與20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現代性演進之關係。作者簡介 褚金勇,男,山東禹城人,傳播學博士,現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直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華社一鄭州大學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媒介文化、政治傳播、報刊思想史研究。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8項,在《文史哲》《現代傳播》等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榮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目錄 緒論上編 重訪「五四」文學革命中的啟蒙理念 第一章 民主的魔咒:文學革命中的精英主義與民主意識 一 「他們」與「我們」的尷尬 二 「意識」與「潛意識」的緊張 三 「自立」與「立人」的兩難 第二章 科學的誘惑:科學主義影響下的「五四」文學選擇 一 科學主義與「五四」新文學觀念的建構 二 思想啟蒙與科學主義文學觀的選擇 三 審美追求與科學主義訴求的緊張 第三章 創新的崇拜:「五四」文學革命中的「新/舊」邏輯 一 「唯新主義」與「五四」文學革命的審擇標準 二 啟蒙心態與「唯新主義」的思想邏輯 三 審美價值與啟蒙觀念的頡頏對抗 第四章 審美的抉擇:「五四」新文學審美意識的現代改造 一 從「含蓄」到「直白」:中國文學話語方式的革命 二 從文學到思維:「五四」思想啟蒙的理路設計 三 從內斂到外揚:國人「情感結構」的轉換 小結 第五章 書寫的差異:文白之爭中的「經濟」問題 一 語言的「經濟」:文言與白話正當性爭奪的關鍵詞 二 書寫的「經濟」:文言和白話的書寫費力程度 三 思想的「經濟」:文言與白話的翻譯轉換 四 「經濟」的審思:文學如何在文言、白話之間抉擇 第六章 自我的審查:從「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的白話寫作 一 自我審查:從「不避俗字」到「力避文言」 二 存典立範:胡適白話書寫中的「導師」意識 三 從偏執到自然:文言與白話的自然呈現 小結 中編 重訪「五四」文學革命中的文體新變 第七章 詩歌的嘗試: 《嘗試集》與「五四」新文學話語規則的確立 一 理論的創作踐行:文學革命中的詩歌理論與創作 二 詩作的出版傳播:胡適白話詩歌的社會討論 三 新詩的閱讀討論:《嘗試集》的傳播效應 第八章 小說的崛起:文明演進視野下兩種文化啟蒙 一 地位變遷:「小說」如何登上大雅之堂? 二 形式變革:以「視覺」文本代替「聽覺」文本 三 啟蒙變革:從「道德教化」到「思想啟蒙」 第九章 戲劇的變革:中國現代戲劇演進中的「啟蒙」問題 一 道德教化:傳統戲曲的通俗話語與道德敘事 二 思想啟蒙:現代話劇的精英話語與思想敘事 三 戲曲與話劇:中國戲劇變革中的兩種啟蒙面向 第十章散文的湧現:中國近代知識人書寫的範式變化 一 體式差異:文章脈絡與散文園地 二 歷史動因:文界革命與報章書寫 三 價值審思:自由民主與泛濫橫絕 小結 第十一章 文質的辯證:「五四」新文學審美體式的生成 一 「抑文揚質」與「五四」新文學的觀念建構 二 思想啟蒙與「五四」文質觀的價值審擇 三 「文質之辯」與新文學發展的理想品格 下編 重訪「五四」文學革命中的話語格局 第十二章 語言的政治:「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政治密碼 一 被凸顯的啟蒙敘事:新青年派的白話民主訴求 二 被遮蔽的政治推力:北洋政府的語言政治底色 三 白話傳播的歷史密碼:在野與在朝的頡頏互動 第十三章 思想的遊牧:文學在「五四」思想啟蒙中的角色扮演 一 文學在思想啟蒙中的角色扮演 二 思想在文學文本中的意象化呈現 三 啟蒙在情感「說服」中的自我背離 第十四章 爭議的錯位:學衡派與新文化派的文化論爭 一 爭議之「點」:學衡派與新文化派的「儒禮」認知 二 文飾之「禮」:學衡派與新文化派的真正歧義 三 敘史之「理」:思想史論的書寫尺度 第十五章 場域的鬥爭:論「五四」文學場域的話語博弈與規則確立 一 解構與重組:多種力量角逐的「五四」文化場域 二 話語與資本:文學場域鬥爭的矢量格局 三 規訓與權力:漸行漸固的新文學話語規則 四 反思與再造:亟待重思的中國現代「文學」觀 第十六章 話語的裂痕:新青年派在文學革命中的兩幅面孔 一 「不容討論」:啟蒙心態下的激進表現 二 「科學容納」:理性反思后的多元胸懷 三 自由的兩難:在激情與理性之間 結語 一 文學的紀元:「五四」文學革命的貢獻 二 啟蒙的反思:「五四」文學革命的問題 三 世紀的回眸:中國文學如何重新出發? 附錄 學術對話:語言變革、歷史書寫與媒體的公共性 對話之一:語言是存在之家:重審文白不爭的歷史悲情 對話之二:思想史書寫的轉型:從啟蒙書寫到革命書寫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