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川流不息-論河.知河.護河 ISBN:9787569059335 出版社:四川大學 著編譯者: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叢書名:清流文庫 頁數:2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75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聚焦於四川江河治理議題的學術著作,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組織編寫。全書彙集了多名環境科學專家的研究成果、政策倡導和公眾參与成功案例,旨在為各級政府、科研機構及專業管理部門的河湖治理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向廣大讀者普及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知識。全書共分為論河、知河、護河三章,內容涉及四川江河的特徵、價值,四川江河的歷史、現狀和人水關係,四川江河治理的決策、圖景和公眾參与等,並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目錄 引言科學認知,理性決策,善待河流(文/唐亞) 01 論河 四川江河水系格局、生態價值與災害分佈 千河之省:四川江河的水系格局、地質構造背景與生態價值(文/范曉) 四川江河的水系格局 四川川江河的地質構造背景與水系演化 四江河的生態與環境價值 福兮禍兮:四川江河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文/賀帥、第寶鋒等) 四川川地理與江河、氣候概況 四川江河災害的特點 四川川江河自然災害 四川川江河人為災害 02 知河 四川江河的歷史、現狀和人水關係 山水之間:四川地理環境、古蜀文明與歷史底層(文/孫吉) 古蜀地理:山河體系、文明肇始與全新世大暖期 岷江上游:遷徙走廊、河谷台地與氣候移民 岷沱平原:環境考古、河畔之城與依水生存 蜀水文明:人地相適、治水起源與歷史底層 人水和鳴:治水文化與社會治理結合的四川實踐(文/華樺) 「水清政清」與「水安民安」:江河治理與社會治理的關係 「道法自然」,蜀中當先:認識水理、水利,治水思想與行政管理的演變 從「都江堰」到「活水公園」:四川治水模式的時代遞進 03 護河 四川江河治理的決策、圖景和公眾參与 府南河:十年治河、卅年思考 「因水而興、因水而榮、因水而困、因水而發」的現代治水歷程(文/張承昕) 工程背景「濯錦之江」何時水波歸來 工程實施:「治水安居」,還蓉城美麗的「翡翠項鏈」 十年「治河」「錦江」成為名揚海內外的「綠色名片」 任重道遠:千秋功業再反思 「柏條河保衛戰」:當成都的「母親河」面臨失去唯一自然河道的危機(文/劉伊曼) 規劃環評:一石激起干層浪 飲水危機悄然迫近 越來越多的力量參与到「柏條河保衛戰」中 「端正人與自然的關係」 「保衛戰」取得階段性勝利,但並未結束 守護千年西郊河:城市中心的生態河流怎樣逃過被填埋的厄運(文/劉伊曼) 承載千年水鄉記憶的西郊河 于城市巨變中朝不保夕的河流 舊案重提,古河斷流 生態環境意識的覺醒與輿論的反轉 多方討論,民主協商,尋求最好的解決途徑 守護河流健康,守護家園,還在繼續 環境計分卡:一種基於公眾自然教育的方法(文/王玲珍) 河流是生命的搖籃 環境計分卡的引入 鄉村護水隊:社區自組織培育助力社區環境治理的經驗與思考(文/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安龍模式:一個村子的「閉合循環生態家園」實踐 臨石模式:社區參与動員, 「鄉村護水隊」應運而生 社區服務:護水隊成為「守護河流守護家園」的社會組織 星火燎原:社區「護水隊」模式在水源地的推廣 探索與思考:從「安龍模式」到「臨石模式」 附錄 「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 四川長江-金沙江幹流及主要支流水電開發概覽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