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地球的過去與未來 ISBN:9787562552192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 著編譯者:殷鴻福 童金南 謝樹成 頁數:48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84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是同名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2013年上線)的紙質升級擴展版教材兼科普讀物,由緒論(第一章)、總論(第二、三章)、分論(第四章至第八章)和結束語(第九章)4個部分構成,全書包含274幅插圖(其中彩圖246幅)、26個表、190個知識點、75道思考題。 本書集科學性、系統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試圖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資源通融、科學內容互融、教學方式兼融、教學效果共融的目標。本書立足基礎、兼顧前沿,以介紹基本的地球科學知識和解讀地球史的原理與方法為基礎,從地球系統科學的角度,聚焦生物圈、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形成與演化及其耦合關係,並試圖回答3個問題:你(地球和人類)是誰?你從何而來?你將向何處去? 本書可作為大學地學類通識課教材,也可作為大學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以及具有一定科學和文化素養的社會公眾的地學類科普讀物。作者簡介 殷鴻福,1935年生,浙江舟山人。地質學家、教育家。1961年研究生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層古生物學專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他創導地球生物學新方向,並使國際地質學熱點——古、中生代界線的全球層型(金釘子)得以設在中國浙江長興,為國際領先水平。發表論文240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目錄 第一篇 緒論第一章 內容特色和教學建議 第一節 為什麼要學習《地球的過去與未來》 一、地球人與地球 二、本書的內容與結構 第二節 學習與教授建議 一、知識的傳承與創新 二、學習與教授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知識點 思考題 第二篇 總論 第二章 地球與揭示地球奧秘的鑰匙 第一節 地球:人類的第一故鄉 一、地球的圈層結構 二、地球的運動方式:物理、化學和生物運動 第二節 礦物:固體地球母親的細胞 一、什麼是礦物 二、礦物的類型和特徵 三、礦物的演化 第三節 岩石:固體地球大廈的磚塊 一、什2是岩石 二、岩漿岩 三、沉積岩 四、變質岩 五、岩石的演化 第四節 地層:揭秘地球史的萬卷書 一、什麼是地層和地層的接觸關係 二、地層劃分和對比 三、地層單位、層型和地質年代表 第五節 化石:遠古地球的居民 一、什麼是化石 二、化石的分類和價值 第六節 相標誌:滄海桑田的見證 一、什麼是相和相標誌 二、相標誌類型及其古環境意義 第七節 揭示地球奧秘的若干定律和假說 一、地質記錄的時空定律 二、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假說概要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知識點 思考題 第三章 地質年代表 第一節 什麼是地質年代表 一、地質年代表的定義和作用 二、地質年代表的要素和含義 第二節 地質年代表是如何構建的 一、地質年代表的構建依據和方法 二、地質年代表更替史上的4個裡程碑 第三節 地質年代表中的地球演化史 一、前寒武紀的地球 二、顯生宙的地球 第三篇 分論 第四篇 結束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