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史 (精) 呂思勉 著 97871001514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2,02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7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秦漢史 (精)
ISBN:978710015146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呂思勉 著
叢書名: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
頁數:905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4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秦漢史(紀念版)(精)》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包括王朝的興衰,各種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各個時代的政治設施及其成敗得失,以及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及鄰國的關係等。後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採用分門別類的辦法對該時代的社會文化作了全面而系統的敘述,實際上是一部廣義的社會文化史,涉及社會組織、社會等級、農工商業、衣食住行、人民生計、政治制度、學術宗教等方面。其材料都是從正史中鉤稽出來,其敘述都不是泛泛而談或隨意拼鈔,其中包含了許多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獨特見解。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家貧,12歲以後在父母師友的指導下研讀史書。16歲自學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系、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后,重返光華大學。1949年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作為我國現代史學家,呂思勉先生知識淵博,學術造詣高,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在中國通史、斷代史和各種專史領域都做出了獨到的貢獻,其史學專著《中國通史》、《白話本國史》、《中國近代史》等,均為後人的學習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秦代事?
第一節 始皇治法
第二節 始皇拓土
第三節 秦之失政
第四節 二世之立
第三章 秦漢興亡
第一節 陳涉首事
第二節 劉項亡秦
第三節 諸侯相王
第四節 楚漢興亡
第四章 漢初事?
第一節 高祖初政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第五章 漢中葉事?
第一節 漢代社會情形
第二節 儒術之興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第六章 漢末事?
第一節 元帝寬弛
第二節 成帝荒淫
第三節 哀帝縱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一節 新莽得政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 新莽敗亡
第八章 後漢之興
第一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第九章 後漢盛世
第一節 光武明章之治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第三節 後漢定西域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第五節 後漢平西羌
第六節 後漢開拓西南
第七節 後漢時東北諸族
第十章 後漢衰亂
第一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第二節 後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第三節 後漢羌亂
第四節 黨錮之禍
第五節 靈帝荒淫
第六節 後漢中葉后外患
第七節 後漢中葉后內亂
第十一章 後漢亂亡
第一節 何進之敗
第二節 董卓之亂
第三節 李催郭汜之亂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第八節 赤壁之戰
第九節 劉備入蜀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第一節 三國分立
第二節 三國初年和戰
第三節 諸葛亮伐魏
第四節 魏氏衰亂
第五節 魏平遼東
第六節 司馬氏專魏政
第七節 蜀魏之亡
第八節 孫吳盛衰
第九節 孫吳之亡
第十節 三國時四裔情形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第一節 昏制
第二節 族制
第三節 戶口增減
第四節 人民移徙
第五節 各地方風氣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第一節 豪強
第二節 奴客門生部曲
第三節 遊俠
第四節 秦漢時君臣之義
第五節 士大夫風氣變遷
第十五章 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第一節 秦漢人訾產蠡測
第二節 秦漢時豪富人
第三節 秦漢時地權不均情形
第四節 漢世禁奢之政
第五節 漢世官私振貸
第十六章 秦漢時實業
第一節 農業
第二節 工業
第三節 商業
第四節 錢幣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第一節 飲食
第二節 倉儲漕運糴糶
第三節 衣服
第四節 宮室
第五節 葬埋
第六節 交通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制度
第一節 政體
第二節 封建
第三節 官制
第四節 選舉
第五節賦稅
第六節 兵制
第七節 刑法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第一節 學校
第二節 文字
第三節 儒家之學
第四節 百家之學
第五節 史學
第六節 文學美術
第七節 自然科學
第八節 經籍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第一節 祠祭之禮
第二節 諸家方術
第三節 五德終始之說
第四節 圖讖
第五節 神仙家
第六節 道教之原
第七節 佛教東來
呂思勉先生學術年表
呂思勉及其《秦漢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