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社會學視角下的茅盾文學翻譯行為研究 ISBN:978710021312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陸志國 著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頁數:243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3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研究試圖以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的社會學理論為框架來認識茅盾在不同時期的文學翻譯行為。具體而言,以布迪厄理論的核心概念如「場域」(field)、「慣習」(habitus,又譯為「習性」「生存心態」)、「資本」(capital)作為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並吸納法國社會學家拉圖爾(Bruno Latour)「行動者網路理論」(actor network theory)中的「行動者」(actant)、「關係網路」(network relations)等概念,以之探討茅盾在不同時期的文學翻譯行為和慣習、所處場域等因素之間的關係,旨在說明:一方面,譯者的文學翻譯行為並不是機械地受到翻譯規範支配或任意為之,也不是單單由翻譯思想、翻譯話語或翻譯觀所指引,而是譯者慣習、所處場域的位置、譯者的「利益」(interest)走向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另一方面,譯者的文學翻譯行為也必然影響到譯者的文學、政治取向,並積极參与了譯者的社會、文化乃至政治身份的構建。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茅盾翻譯研究概述 第二節 理論視角:布迪厄的社會學 一、布迪厄的社會學理論概述 二、布迪厄理論在翻譯研究領域的應用 三、該領域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 四、主要概念工具運用的語境化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一、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章節框架 第二章 譯者登場:茅盾對科學小說的翻譯 第一節 茅盾所譯科學小說的文本特徵 第二節 文學翻譯的歷史發生和文學翻譯場的形成 一、文學翻譯的萌生與定義 二、近代文學翻譯的概況 三、近代文學翻譯場的生成及等級結構 第三節 茅盾早期的人生軌跡和翻譯慣習 第四節 場域張力與翻譯策略 第一章節小結 第三章 佔位與聖化——五四運動時期茅盾的譯介活動 第一節 茅盾五四運動伊始的翻譯轉向 一、五四運動前後文學翻譯場的變化 二、譯文呈現與策略分析 第二節 《小說月報》革新初期的譯介話語與實踐 一、雜誌革新與早期的譯介話語 二、詩學話語背後的翻譯實踐 第三節 翻譯的協商、聖化與譯者策略 一、社團活動與社會資本 二、自然主義的言說 三、弱小民族文學的宣揚 四、直譯的詮釋與實踐 第一章節小結 第四章 文學、審查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翻譯行為 第一節 早期小說創作與翻譯的同構性 第二節 革命文學的命名、論爭與《文憑》的翻譯 第三節 審查、場域自治和弱小民族文學譯介 第四節 情書的流行與《擬情書》的翻譯 一、情書在文學場與文學翻譯場中地位的認可 二、茅盾的翻譯選擇與《擬情書》中的翻譯策略 第一章節小結 第五章 翻譯的偏執——譯介蘇聯戰爭文學 第一節 文學翻譯場的變遷與蘇聯文學譯介的合法化 一、戰爭與文學翻譯場的自主性 二、蘇聯戰爭文學的資本狀態 第二節 轉譯的制約與政治的推力——翻譯《復讎的火焰》 第三節 譯為我用——蘇聯戰爭短篇小說的翻譯 第四節 譯介行為的多樣性——翻譯《人民是不朽的》 第一章節小結 第六章 結語 第一節 重構茅盾的翻譯軌跡 第二節 理論貢獻與反思 第三節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英文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