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奇跡是如何創造的-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40年軌跡 (精) ISBN:978710016452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鄭新立 著 頁數:455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111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鄭新立著的《奇?是如何創造的(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40年軌跡)(精)》,作者立足在中央一級主要經濟決策機構從事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研究40年的經歷,梳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政策措施,力求真實展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戰略、方針政策、體制機制的演變過程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揭示改革開放是創造奇?的根本原因,強調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就是從本國實際出發,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經驗的結果。作者提出了透視中國經濟系統結構和演化的6個重要維度——改革開放、發展方式、宏觀調控、統籌城鄉、自主創新,以及產業振興。作者簡介 鄭新立,1945年2月12日,出生於河南省唐河縣上屯鄉褚庄一個農民家庭。1964年從唐河一中高中畢業。1964—1970年在北京鋼鐵學院採礦系學習。1970—1978年在邯鄲冶金礦山建設指揮部,先後做過工人、技術員、理論教員、理論教育科副科長、黨委辦公室副主任。1978年考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專業,1981年獲經濟學碩士。 1981—1987年,在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經濟組工作,曾任處級調研員、經濟組副組長。1984—1986年在中共中央黨校培訓部學習兩年。 1987—2000年,在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先在國家信息中心任副總經濟師兩年,后在政策研究室工作1〕年,曾任副主任、主任、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 2000—2010年,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8—2013年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2009年協助曾培炎同志創辦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2009—2015年任常務副理事長。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2014年被評為上一年度中國十大著名經濟學家。目錄 自序英文版序言 改革開放篇 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中流砥柱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創新這一強大動力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圍繞發展方式轉變凝聚改革共識 關於設立由我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融資機構的建議 論金融體制改革的路線圖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 建立多元制衡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 以改革新突破釋放發展新動力 走出認識誤區深化國企改革 探索建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發展方式篇 轉變發展方式是應對危機的根本途徑 採取措施提高居民收人佔GDP的比重 著力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通過改善民生拉動經濟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樹立並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中國有巨大潛力躍升高收入國家 宏觀調控篇 對我國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系的探討 確保今年8%增長速度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軟著陸」成功后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中國宏觀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 擴大內需:一項重要的戰略方針 化通脹壓力為產業升級動力 加強經濟增長、結構調整與物價穩定的統一協調 全面把握好經濟工作中的幾個辯證關係 統籌城鄉篇 農業現代化必須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積極探索農村土地公有制實現方式 聚焦農村改革破解需求瓶頸 以全面小康為目標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借鑒荷蘭、日本經驗教訓加快我國農業現代化 城鄉一體化是最大的新動能 把特色小鎮作為城鄉一體化突破口 自主創新篇 自主創新: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多種途徑 華為:專利申請全球金牌的背後 自主創新是實現產業升級的中心環節 深圳國際專利申請量為何遙遙領先 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產業振興篇 20世紀90年代支柱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論我國的大企業集團戰略 動員各方力量發展第三產業 按照新型工業化要求調整投資結構 抓住重大問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結語 在實踐中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 附錄 《鄭新立文集》(16卷)總 目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