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9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熟有度-漢人社會及文化的一項結構主義人類學研究 (精) ISBN:978710017778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周星 著 叢書名:本土人類學與民俗研究專題 頁數:27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8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向讀者全面地展示「生/熟」分類範疇在漢人的日常生活、社會結構及文化實踐中所具備的深刻寓意。作者通過這一對概念,動員本土社會及文化的多種素材,探索對於漢人社會及文化進行多層面(包括飲食文化、成人歷程、人際關係和族群關係)深度探索的可能性,由此深入地開掘母語文化的邏輯。內容簡介 「生」與「熟」是漢人社會與文化中的一組基本的分類範疇,它緣起於日常生活,並擴展、滲透和瀰漫于社會文化的各層面,具有多重性的意義。本書向讀者全面地展示「生/熟」分類範疇在漢人的日常生活、社會結構及文化實踐中所具備的深刻寓意,並以此作為解讀中國漢文化整體邏輯的一個密碼。 作者運用本土社會文化素材的解讀,擴展了列維-斯特勞斯的「生/熟」概念的解釋力。作者簡介 周星,現任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交流學部教授、大學院博士課程指導教授、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ICCS)所長;曾任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著述有《史前史與考古學》(1992)、《民族學新論》(1992)、《民族政治學》(1993)、《境界與象徵:橋和民俗》(1998)、「鄉土生活的邏輯——人類學視野中的民俗研究))(2011)、《本土常識的意味——人類學視野中的民俗研究》(2016)等,並主編多種學術圖書。目錄 導言第一章 「生」與「熟」:民俗分類的普適性 第一節 對應于「自然/文化」的「生食/熟食」 第二節 發明「熟食」的文化英雄 第三節 日常生活中的「生食」與「熟食」 第四節 「生葯」與「熟葯」 第五節 「生土/熟土」,「生地/熟地」 第六節 傳統工藝中的「生/熟」問題 第七節 書畫藝術中的「生/熟」論 討論:「生熟有度」與「生/熟」之間 第二章 漢文化中人的「生澀」、 「夾生」與「成熟」 第一節 人邁向「成熟」的不同層次 第二節 成長儀式和成人儀式 第三節 旨在「預熱」的「跨火」儀式 第四節 旨在「催熟」的「鬧洞房」 第五節 涉及性的俗語、隱語及其他 第六節 各地方言對人的「半熟/夾生」狀態的描述 第七節 「剩女」與「剩男」歧視的根源 討論:成為「全人」的幸福觀 第三章 「生人」、 「熟人」與人際關係實踐 第一節 「生人」與「熟人」 第二節 「生/熟」之間的人際關係實踐 第三節 「差序格局」中的「熟人」與「生人」 第四節 「半熟社會」的尷尬 討論:「熟人社會病」與公共性的成長 第四章 漢文化對周邊異族群的「生/熟」分類 第一節 「五方之民」的「天下」結構 第二節 「生蠻」、「生獠」、「生胡」以及生、熟吐渾 第三節 「生羌」與「熟羌」 第四節 「生/熟」女真及「生/熟」韃靼 第五節 「生戶」與「熟戶」 第六節 「生苗」與「熟苗」 第七節 「生黎」與「熟黎」 第八節 台灣的「生番」與「熟番」 第九節 「生夷」與「熟夷」及其他 討論:族群「生/熟」論的歷史局限性 結語 後記與鳴謝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