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十年去來-一個臺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 (1988-2003) ISBN:978710016232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林谷芳 孫小寧 著 叢書名:林谷芳作品 頁數:317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78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十年去來-一個臺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 (1988-2003) 787100162326 林谷芳 孫小寧 著 內容簡介 林谷芳、孫小寧著的《十年去來(一個台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1988-2003林谷芳作品)》是一位大陸記者對台灣文化學者林谷芳先生的訪談錄,也是透過台灣文化觀察者眼光解析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變遷之作。受訪者林谷芳先生既是一位音樂學者,又是多年來活躍于台灣文化界的文化評論家,同時兼具禪者色彩。角色的跨界,眼光的多元,使得他的文化觀察與言說,涉獵到旅遊、民族融合、城市更新、兩岸藝術交流、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既對兩岸文化發展進程中的軌跡進行了比較與梳理,同時也澄清了因為管道有限而映現於兩岸民眾心理的認識誤區。不同於一般將中國文化作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學者,林谷芳先生自認是中國文化的體踐者,他以一以貫之標舉中國的姿態,以及不下於六十多次的大陸之行,來回報中國文化的滋養與哺育,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書,促進兩岸民心的理解與文化間的互補。 本書以分議題的方式,聚焦于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社會的16個面向,其中包括旅遊、民族融合、城市更新、兩岸藝術交流、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既對兩岸文化發展進程中的軌跡進行了比較與梳理,同時也直指兩岸文化發展中的誤區與盲點。作者簡介 林谷芳,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台北書院山長、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時間,亦因一段因緣入中國音樂。四十年間,于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標舉宗門不共,所作恰可治時人「以禪為生命妝點」之病。 在禪與藝術外,1988年後又以海峽開放恰可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來往兩岸,從事文化觀察與評論。目錄 被遮蔽的存在——我所認識的林谷芳先生/孫小寧就讓它在那裡——關於《十年去來》之再版/孫小寧 從「變」,觀照到那「不變」的/林谷芳 第一章 十年去來 ——緣起 第二章 心不得安 ——社會急劇變化的震撼與憂心 第三章 香格里拉之思 ——自然人文的希望與落差 第四章 眼球經濟 ——信息化時代的媒體困惑 第五章 何以謙卑? ——正信的宗教能帶來什麼 第六章 尊重先於融合 ——多民族的相處之道 第七章 傳統何在? ——文化的斷層與迷失 第八章 蒼茫不見 ——繁簡之間的文化失落 第九章 文化主權 第十章 去特質化 ——城市更新中的風格遺失 第十一章 資源互補或生態惡化 ——以文化交流為例 第十二章 是遺忘還是調適? ——期待當代的史詩 第十三章 一元多元並舉 ——兩岸社會的良性循環 第十四章 好人碰好人,壞人碰壞人 第十五章 大小之間 ——兩岸之間的癥結與心結 附錄 我從蒙古音樂聽到的 諦觀有情——生命因緣中的偶然與必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