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導論 (第二版) 李元 祖豔群 97870307523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環境生態學導論 (第二版)
ISBN:9787030752314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李元 祖豔群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配套教材
頁數:3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32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環境生態學導論(第二版)》在簡要闡述了環境生態學概念及特點的基礎上,系統講述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生物種群與群落及生態系統的基本理論,全面分析了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生態破壞與生物的生態關係,系統探討了全球變化及其對生物的影響,充分強調了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環境生態與生態環境管理,深入論述了環境生態與生態文明的關係。

精彩書評
暫無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環境生態學的概念與特點 1
一、環境生態學的概念 1
二、環境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1
三、環境生態學的特點 4
第二節 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 4
一、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4
二、環境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環境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關係 7
一、環境生態學與生態學的關係 7
二、環境生態學與環境科學的關係 8
三、環境生態學的相鄰學科 8
思考題 9
推薦讀物 9
主要參考文獻 9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11
第一節 環境與生態因子 11
一、自然環境 12
二、生態因子及其作用特徵 14
第二節 主要生態因子的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17
一、光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17
二、溫度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8
三、水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34
四、空氣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39
五、土壤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42
思考題 47
推薦讀物 48
主要參考文獻 48
第三章 生物種群與群落 49
第一節 生物種群 49
一、種群概述 49
二、種群動態 53
第二節 種間關係 57
一、正相互作用 57
二、負相互作用 58
第三節 生物群落 62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 62
二、生物群落的結構 64
三、生物群落的分佈 67
四、生物群落的動態 69
思考題 74
推薦讀物 75
主要參考文獻 75
第四章 生態系統 76
第一節 基本概念 76
一、生態系統的概念 76
二、生態系統的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76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78
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78
二、食物鏈與食物網 80
三、生態金字塔 82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類型 83
一、陸地生態系統 83
二、水生生態系統 87
第四節 生態系統的功能 89
一、生物生產 89
二、物質循環 91
三、能量流動 96
四、信息傳遞 99
第五節 生態平衡 101
一、生態平衡的概念與規律 101
二、生態破壞 103
思考題 104
推薦讀物 104
主要參考文獻 105
第五章 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 106
第一節 生物對污染物的吸收和積累 106
一、生物對污染物的吸收 106
二、生物對污染物的積累 116
第二節 重金屬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18
一、重金屬及其污染特點 118
二、重金屬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120
三、生物對重金屬的適應與耐性 124
第三節 有機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30
一、有機污染物的特點 130
二、有機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133
第四節 面源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36
一、面源污染及其特點 136
二、面源污染的危害 137
第五節 環境污染的生態修復 139
一、生態修復的概念及類型 139
二、重金屬超富集植物與植物提取修復 141
三、有機污染的微生物修復 146
四、面源污染的生態修復 148
思考題 150
推薦讀物 151
主要參考文獻 151
第六章 生態破壞與生物的生態關係 153
第一節 生態破壞的原因及類型 153
一、生態破壞的原因 153
二、生態破壞的類型 156
第二節 植被破壞對生物的影響 160
一、植被破壞對生物的直接危害 160
二、植被破壞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 162
三、植被破壞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 162
第三節 土壤退化對生物的影響 164
一、土壤退化對植物的影響 164
二、土壤退化對動物的影響 164
三、土壤退化對微生物的影響 166
第四節 水域破壞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167
一、水域破壞對水生植物的影響 167
二、水域破壞對水生動物的影響 168
三、水域破壞對微生物的影響 170
四、水域破壞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170
第五節 生態破壞的修復 172
一、生態修復概述 172
二、植被破壞的生態修復 174
三、退化土壤的生態修復 178
四、水域破壞的生態修復 179
思考題 184
推薦讀物 184
主要參考文獻 184
第七章 全球變化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186
第一節 溫室效應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186
一、溫室效應的概念 186
二、溫室效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88
三、溫室效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191
四、溫度升高對植物的影響 191
五、溫度升高對動物的影響 193
六、溫度升高對微生物的影響 194
七、溫度升高對陸地碳循環的影響 195
第二節 酸雨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196
一、酸雨及其形成機理 196
二、酸雨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200
三、酸雨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202
四、酸雨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07
第三節 UV-B輻射增強及其對生物的影響 207
一、臭氧層衰減與UV-B輻射增強概述 207
二、UV-B輻射增強對植物的影響 212
三、UV-B輻射增強對動物的影響 216
四、UV-B輻射增強對微生物的影響 217
五、UV-B輻射增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218
六、UV-B輻射增強對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 219
思考題 220
推薦讀物 220
主要參考文獻 220
第八章 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 222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 222
一、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測定 222
二、生物多樣性喪失及其成因 228
三、生物多樣性保護 231
第二節 生 物 安 全 240
一、外來生物入侵 241
二、轉基因生物安全 246
思考題 251
推薦讀物 251
主要參考文獻 251
第九章 環境生態與生態環境管理 253
第一節 生態監測 253
一、生態監測的概念及特點 253
二、生態監測的理論依據與指標體系 256
三、生態監測的基本方法 258
第二節 生態評價 263
一、生態評價的目標、原則及任務 264
二、生態評價的指標體系 265
三、生態評價的程序與內容 265
四、生態評價的方法 271
第三節 生態規劃 274
一、生態規劃的概念 274
二、生態規劃的目標與原則 275
三、生態規劃的指標體系 276
四、生態規劃的程序 277
第四節 生態環境管理 279
一、生態環境管理的概念 279
二、生態環境管理的目標與任務 280
三、生態環境管理的程序 281
四、生態環境管理的手段 282
思考題 283
推薦讀物 283
主要參考文獻 284
第十章 環境生態與生態文明 285
第一節 生態文明理論 285
一、生態文明的概念 285
二、生態文明理念的歷史淵源 285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 286
四、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 287
第二節 環境生態與生態文明的關係 289
一、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 289
二、生態系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290
三、生態平衡是生態文明的本質核心 291
第三節 環境生態與生態文明建設 292
一、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 292
二、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 295
三、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 296
思考題 299
推薦讀物 299
主要參考文獻 300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緒論
【內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紹環境生態學的概念與特點,闡述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及研究方法,分析環境生態學及其相關學科的關係。在分析環境生態學產生歷史背景的前提下,理解環境生態學的科學含義。
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人口激增和工農業的快速發展,人類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全球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產生的許多重大的全球性環境問題給人類敲響了警鐘。正確處理人類生存、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這依賴於人類對環境生態學理論的掌握與運用。環境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人為干預的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科學,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改善人類的活動方式並減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利用生物來保護和改善環境,是環境生態學的任務。
第一節 環境生態學的概念與特點
環境生態學是生態學的應用學科之一,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是伴隨著環境問題的出現而產生和發展的交叉科學。環境生態學運用生態學的理論,闡明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關係及人類干擾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並探求解決環境問題的生態途徑。
一、環境生態學的概念
環境生態學(environmental ecology)是研究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結構的變化機制和規律及生態系統功能的響應,尋求因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受損的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和保護的生態學對策(盛連喜,2002)。從生態學的發展和環境問題的形成來看,它著重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出發,研究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在人類干擾自然的過程中,既有生態破壞的問題,又有環境污染的問題。環境生態學的任務就是利用生態學原理來解決這兩類問題。環境生態學應用廣泛,突出的包括生態破壞的生態恢復對策、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生態設計及環境生態工程等。目前,環境生態學對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治理環境污染、生態恢復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研究、保護、恢復和重建生態環境,對保障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二、環境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環境生態學的產生始於環境問題的出現和嚴重化。了解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有利於深刻理解環境生態學的產生與發展。
1 環境與環境問題 環境(environment)是某一主體周圍的一切因素的總和。
生態學中所說的環境通常指自然環境,如光、溫、水、氣、土壤等。人類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
環境問題(environmental problem)是指人類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包括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指不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如森林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環境污染則是指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如SO2污染、農藥污染、重金屬污染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環境污染事件。由自然力(如火山、海嘯、地震、颱風等)所引起的環境問題,稱為第一環境問題或原生環境問題(prim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通常也被稱為自然災害。由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問題,稱為第
二環境問題或次生環境問題(second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第二環境問題是環境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 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發生於
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中,谷內工廠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粉塵,又遭遇逆溫天氣,使得上千人發生胸痛、咳嗽、流淚、呼吸困難等。
一周內近60人死亡,上千人患呼吸系統疾病。
2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發生於1943年美國洛杉磯市,大量汽車尾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光化學煙霧,刺激人眼睛,灼傷喉嚨和肺部,引起呼吸系統衰竭直至死亡,也使植物大面積受害。
3 多諾拉煙霧事件:發生於194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鎮,空氣中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6000多人發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頭痛、胸悶等癥狀,20人死亡。
4 倫敦煙霧事件:發生於1952年英國倫敦,煙塵和二氧化硫在濃霧中積聚不散,先後死亡4000多人。
5 日本四日市事件:發生於1961年日本四日市,廢氣嚴重污染大氣,許多居民患上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多人死亡。
6 水俁病事件:發生於195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