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9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歷史流域學的理論與實踐 (平裝本) ISBN:978710009145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王尚義 著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頁數:300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2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王尚義教授在《地理學報》、《歷史地理》、《地理研究》、《光明日報》(學術版)等刊物發表的,或被《新華文摘》轉載的,有關歷史時期黃河流域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的環境變遷,以及在黃河流域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創建「歷史流域學」的構想等研究論文28篇。所選篇目較為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作者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對歷史時期黃河流域人、地關係發展軌跡的深思卓識。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2014年10月出版《歷史流域學論綱》之後又一部關於歷史流域學的研究專著,將歷史流域學理論應用於流域的自然和人文發展變化之中,並以黃河、汾河等為例,充分闡述了作者首創的歷史流域學理論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作者簡介 王尚義,1955年生,1979年山西大學歷史系畢業,2002年獲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博士學位,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太原師範學院原黨委書記,山西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山西省社科聯副主席,山西省委聯繫高級專家。著有《歷史時期流域生態安全研究——以汾河上游為例》等專著10餘部,在《地理學報》、《歷史地理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首創性地提出「歷史流域學」觀點並就其學科體系進行了縝密梳理和確認。目錄 第一章 歷史流域學的理論探索第一節 流域及其功能 一、自然資源稟賦與人類流域聚集 二、空間結構特徵與人類發展 第二節 歷史流域學緣起及學科性質 一、創建緣起 二、地理學的體系與發展趨勢 三、地理學發展視角下歷史流域學的學科特徵 第三節 歷史流域學學科體系及主要任務 一、地理學體系下的歷史流域學 二、歷史流域學面臨的主要任務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流域問題及應用方向 一、觸目驚心的流域問題 二、目前主要研究實踐 第二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河湖變遷 第一節 汾河河源新解 一、「無木而多草」的景觀是歷代對河源基本的認識 二、對汾河河源湖泊群的解讀 三、河源確定原則的認同 四、東西二源特徵值比較 第二節 太原盆地昭余祁鉤沉 一、昭余祁的變遷及殘留湖泊的逐步湮塞 二、利用遙感衛片對昭余祁變遷及淤塞範圍的訂正 三、實地勘測對史籍、遙感技術分析結果的進一步佐證 四、昭余祁湮塞的原因 第三節 汾河中游的河道變遷 一、史前太原盆地河湖形成的地貌條件 二、汾河的變遷與文峪河 三、太原盆地農田水利事業的開發 第四節 汾河下游及入河口河道變遷考 一、汾河下遊河道變遷情況 二、汾河入河口變遷及其原因 三、餘論 第三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河流水患 第一節 兩漢時期黃河水患與中游土地利用之關係 一、對兩漢水患頻率的分析 二、東漢黃河決溢的文獻證據 三、兩漢新河安流情況的比較 四、兩漢時期黃河中游的人類活動 五、游牧民族牲畜結構比例的估計 六、東漢時期水患嚴重的根本原因 第二節 隋以前黃土高原自然環境變遷對黃河下遊河道及湖泊的影響 一、秦以前黃土高原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一個自然環境良好的地區 二、西漢時期黃河下遊河患嚴重 三、新莽至隋是黃河下游相對安定的第二個時期,也是黃土高原變農為牧、森林植被恢復的時期 第三節 唐至北宋黃河下游水患加劇的人文背景分析 一、唐代水患發展情況概述 二、唐代黃河水患的發展過程 三、五代及北宋黃河水患的發展過程 四、黃河中遊人口增長並非水患加劇的原因 五、游牧民族對環境的影響 第四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人口與土地 第一節 唐代黃河土壤強烈侵蝕區的人類活動 一、農耕人口耕地面積的變化 二、耕地地貌狀況的估計 三、唐代農墾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四、地面坡度對土壤侵蝕的影響 五、幾點啟示 第二節 六百年來汾河上遊人口與環境 一、汾河上游的環境特徵 二、明初至現代流域內行政區劃的變遷 三、歷代本區人口與耕地的估算方法 四、耕地的擴展對土壤侵蝕量影響的評估 第三節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生態安全特徵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內容 三、汾河上游土地利用研究分析 四、土地利用生態安全分析 第五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沙漠化問題 第一節 無定河上游統萬城的興廢與毛烏素沙漠之變遷 一、赫連勃勃選擇白城子建都,首先取決於他的軍事目的 二、建城時雖已有沙,但不失立城環境與經濟條件 三、對毛烏素地區自然環境的探析 四、結語 第二節 鄂爾多斯高原農牧業的交替及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一、先秦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的自然環境 二、秦漢時期的移民屯墾和農牧業的開發 三、魏晉南北朝以畜牧業為主時期 四、隋唐時期農牧業的發展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五、西夏、元畜牧業發展時期 六、明清以來農墾的興盛及自然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第三節 48年來黃河中游治理水土流失的歷史明鑒 一、黃土高原荒漠化的三大危害 二、48年的成就回顧 三、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四、關於加快治理的四項對策建議 第六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交通與商貿 第一節 流域交通與太行八陘 一、八陘的地理位置及變遷 二、太行八陘的歷史意義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二節 山西商貿活動的歷史發展 一、山西商業經濟的產生 二、山西商業經濟的發展 三、山西商業經濟的蕭條 四、山西商業經濟的興盛 五、山西商業經濟的鼎盛 六、山西商業經濟發展原因及其特點的分析 第三節 晉商商貿活動的空間擴展 一、區域類型劃分 二、商貿活動區域擴展的機制分析 三、結語 第四節 山西交通的流域學特性 一、山西地形的「二律背反」特性——封閉性與通達性並存 二、山西道路的流域性特徵 三、結語 第七章 歷史流域學視野下的都城與文化 第一節 都城分佈的流域性特徵——以先秦時期為例 一、先秦時期都城分佈、遷徙的流域性特徵 二、河流廊道的通道功能:都城沿著流域行走 三、河流廊道的阻礙功能:都城以河流、分水嶺為要塞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