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鼓浪嶼民國日記 ISBN:9787313262646 出版社:上海交大 著編譯者:陳燕茹 叢書名:廈門社科叢書 頁數:5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9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該書既是人物傳記、家族傳奇,也是全面解析鼓浪嶼黃金年代的浩瀚之作,為”2022年廈門社科叢書”力作。 鼓浪嶼,四面環海,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從滄海一粟的”圓沙洲”到霸氣十足的”五龍嶼”,再到詩意盎然的”鼓浪嶼”:礁石作鼓,海浪彈琴——想想都感覺曼妙。 1920年,美國人保羅 哈欽森在鼓浪嶼遊記中寫道:”這是一個令人驚奇的小島,在如此狹小的島嶼上,居然擁有如此之多風格迥異的建築,如此之多的英才與風雲人物。可以說,無論是在藝術、教育,還是醫學、建築,鼓浪嶼都扮演了一個時代先鋒的角色,遙遙領先中國其他地方,如果不算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鼓浪嶼上的富人比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多。” 鼓浪嶼在許多人心中仍然是個謎。氣勢恢宏的石刻,忽高忽低的迷巷,千姿百態的屋脊,樹影斑駁的老牆,無不令人感慨歲月的幽深和跌宕。從一棟棟花園洋房走過時,會忍不住好奇,它的主人當年是怎樣去建造的?都有什麼人曾經住過這裡?這些建築的背後發生過怎樣的家族故事? 答案就藏在《鼓浪嶼民國日記》裡。 翻開《鼓浪嶼民國日記》,有人文歷史,有建築大觀,有時代深思,有社會百態。家族秘辛,人情世故,商海沉浮,心路歷程,無不囊括期間。全書內容豐富、資料詳實,使用歷史資料圖片200余張,選取官紳商學各領域33位典型代表性人物,通過人文薈萃、醫者仁心、商業浪潮、革命風雲四個篇章 講述他們的鼓浪嶼往事。 這本以第一人稱寫下的日記,既有對當年人物經歷的細細考證,也有對他們心路歷程的暗暗揣摩。一篇篇民國日記背後,一個個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集史學價值、文學價值、趣味性於一體,值得一讀再讀,細細品味。 林語堂,十歲那年,就離開父母,到鼓浪嶼讀書。而後戀愛、 訂婚、結婚、生子,鼓浪嶼見證了很多他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還蘊含著很多他的家族隱秘。 魯迅,1926年,應林語堂之邀,赴廈大任教。雖然林語堂的太太廖翠鳳,是鼓浪嶼人,做得一手地道好菜,魯迅每每讚不絕口。但魯迅去卻說 “至於語堂,我大概是愛莫能助的了。我的計劃,也不過聊盡同事一場的交情而已。” 廈門大學學生會歡送魯迅先生合影 (1927年1月4日) 最終,林語堂與魯迅天各一方。魯迅走後,林語堂也辭去了”廈大”的職務,最終踏上海內外漂泊的學者之路,鼓浪嶼從此成了他永遠回不去的故鄉。 縱觀鼓浪嶼的歷史,哪裡有什麼純粹地域概念的”鼓浪嶼人”,”正港鼓浪嶼人”是一群又一群的外來者,有搖旗?喊的戰士,閒適自得的學者,精明能幹的商人,懸壺濟世的醫生。黃仲訓在日光岩懷古寄傲,廣為交遊,詩名遠播,留下半壁題刻;魯迅在日光岩遊覽延平舊跡,慨歎英雄不再,山巒疊翠遍插五色蠻旗;李叔同在日光岩閉關清修,埋名遁世,與鼓浪嶼結下了無盡勝緣。他們帶著不同的心境來到這座小島,在時代劇變中做出一個又一個重要抉擇。 鼓浪嶼日光岩 鼓浪嶼,一山一水都是詩畫,一街一巷都有故事。清代漲潮說 “文章 是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此話極是。讓我們跟隨本書來一場鼓浪嶼時空漫步,感受別墅主人的愛恨別離,探尋巷陌中的星辰大海、詩和遠方;透過每個家族的背影,感受鼓浪嶼獨特的文化魅力,相信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中汲取力量。 作者簡介陳燕茹,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現任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廈門市作家協會會員、廈門市思明區政協第九屆委員、廈門市青聯第十五屆委員、民進廈門市委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等。長期致力於閩南文化、廈門文物及鼓浪嶼文史的研究與宣傳,著有《鼓浪嶼紅色記憶》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人文薈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