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感知結構 徐昇 97872081832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思想的感知結構
ISBN:9787208183223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徐昇
頁數:3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5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牟宗三思想體大精深,素為難解,作者熟讀牟氏著作,對牟氏思想涵泳有得。更為難得的是,作者在入乎其中的基礎上做到了出乎其外:從心物入手重構牟宗三思想,將其概括為橫—縱—圓三種意象圖式,復從視覺、聽覺、味覺三種感知類型闡釋牟宗三心物關係論,提出了不少創見。作者試圖從「心物」範疇切入「古今中西」之爭的時代問題,從世界哲學的立場出發,在細緻闡釋牟宗三哲學的過程中嘗試做哲學,可謂志存高遠而切實用功,表現出良好的哲學素養與成熟的獨立思考能力。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繫系主任、教授 劉梁劍

內容簡介
本書以「心物關係」為切入點,先將牟宗三思想中蘊含的三種心物關係結構——「橫攝」「縱貫」「圓具」——從其兩層存有論中梳理出來,並將「橫」「縱」「圓」三種意象圖式作為理解其思想的三個基本範式;再聚焦感知對於心物雙方的優先地位,提出了「感知塑理知」、感知與思想「異質而同構」的觀點和透過隱喻中感知結構的剖析展示思維深層結構的方法,進而將三種心物關係結構回溯到視、聽、味三種感知結構中。在此框架下,作者對牟宗三哲學給出了一系列饒富新意的解讀,如認為縱貫系統與圓教模式是由「聽內心獨白」與「味覺」意象塑造起來的;牟宗三與康德在「智的直覺」話題上的分歧,是由於在背後支撐康德思考的是視覺性思維,在牟宗三則是聽覺性與味覺性的;牟宗三思想從「橫」到「縱」再到「圓」的發展歷程,正是中國以往思想史脈絡中「視-聽-味」這條感官演變邏輯的現代重演,且這條演進線索具有世界意義。這些論斷不僅給學界理解牟宗三思想帶來了新的視角,也使高度概念化、抽象化的「牟學」變得切身可感起來。

作者簡介
徐昇(1989-),男,河南信陽人,哲學博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現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兼任重慶市哲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哲學、中西比較哲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目錄
序(貢華南)1
導論1
第一章「執的存有論」中的心物關係20
第一節「兩層存有論」作為心物關係論20
第二節心物作為「感性主體」與「現象」32
第三節心物作為「認識主體」與「現相」48
第二章「無執的存有論」中的心物關係66
第一節「人有智的直覺」意味著一種非對偶性的心物關係66
第二節「物自身」的「非對象性」與「價值意味」91
第三節對「非對偶性」心物關係的探索112
第三章牟宗三心物關係論的三種基本結構133
第一節對「非對偶性」心物關係的進一步區分133
第二節三種心物關係結構之多維展現152
第四章牟宗三心物關係論的理論定位及對其溯源性思考182
第一節心物關係結構與「文化心理結構」182
第二節「感知塑理知」:對心物關係結構來由的一種解說191
第三節橫—縱—圓:牟宗三哲學中的三個基本「意象
圖式」212
第五章追蹤牟宗三思想背後的感官感知結構241
第一節「梵音開悟」:聽覺結構與縱貫系統242
第二節不同感知結構塑造的「智的直覺」259
第三節牟宗三哲學中的理性主義與神秘主義298
第四節從中國思想史演變中的感官邏輯看牟宗三對其繼承
與發展318
第五節對話海德格爾327
結語340
參考文獻343
附錄:哲學中的身體隱喻追蹤:概念隱喻理論對做中國哲學的
啟示353
後記365

前言/序言
序 貢華南 思維是知覺本身的基本構成部分,視知覺與視覺思維、味知覺與味覺思維皆二而一。人類的感官活動中或隱或顯地表露著人類宏大思維的結構與內涵。在中國思想史中,隨著先秦視覺凸顯,以及隨後的耳目之爭,耳勝出;秦漢耳舌之辯,舌勝出,這構成了中國思想演變的內在邏輯。與視覺、聽覺、味覺依次凸顯相一致,由「知形」「知聲」到「知味」構成了中國古典認識論的完整形態。在名言問題上,先秦形名家自覺以「形」作為「名」的根據,漢儒以「聲」作為「名」的根據。漢魏時期,以「味」辨物,以「味」作為名的根據隨之自覺興起。先秦儒家將「聞而知之」置於「見而知之」之上,最終歸向味覺思想。並以此作為「道統」劃分的依據,從而使感覺邏輯具有了普遍的思想史意義,也使從視覺到聽覺、味覺的感覺邏輯在中國思想中一再展開。
從世界哲學視角看,近代西方哲學也展示出從視覺到聽覺、味覺的邏輯脈絡。古希臘發展出視覺優先思想,基督教的傳入帶來了聽覺思想。兩希合流,視覺思想與聽覺思想共同創造出現代歐洲文明。然而,其進一步發展則需要新的突破口。康德三大批判分別偏重於視覺思維、聽覺思維與味覺思維,味覺思維被理解為溝通視覺與聽覺的橋樑。康德的思想邏輯在20世紀得到接續,胡塞爾固守著視覺—形式的理想,海德格爾則試圖以「聽」克服「看」所帶來的客觀化、對象性思維。伽達默爾、阿倫特則沿著康德的路線觸及「味覺」。但是,西方哲學中視覺思維的一枝獨大,導致味覺視覺化,比如康德的味覺判斷被導向形式化的鑒賞,而沒有直接面對內在的質料。更重要的是,古希臘以來味覺思想資源的缺乏決定了他們對「味覺」思想無法深入。
自覺抑制視覺,挺立聽覺,最終歸向味覺,這不僅是中國思想長時段的演變邏輯,也同樣體現在中短時段的思想發展過程(比如從理學到心學),以及思想家個人的思想歷程(如王陽明、牟宗三)。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定勢即指謂此。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對牟宗三的興趣日漸濃厚。對於大多數研究者來說,牟宗三龐大而深厚的理論體系如同黑洞——研究者往往被牟氏的理論含吞而不能自拔。這表現在,大多研究以述評為主,簡單的複述更不在少數。其原因主要在於研究者自身理論素養之不足,掙脫不了牟宗三龐大體系的束縛,只能內窺而不能旁觀。徐昇博士好學深思,對牟宗三哲學用功甚勤,同時廣涉中西哲學,為博士論文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書在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從「感知塑理知」架構出發,借「意象圖式」,細緻解析牟宗三哲學的感官結構:從視覺(橫)、聽覺(縱)到味覺(圓)。以此架構審視牟宗三的學思歷程,一方面能夠深入牟宗三哲學的義理深層,擇其思之精義;另一方面,又能出乎其外,對牟宗三哲學作出個性化的評判、詮釋與對話。我相信,本書的出版一定能夠推動學界的牟宗三研究。
2022年12月2日于滬上蘭馨雅苑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