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代價 王躍文 97875726105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文藝
NT$31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幽默的代價
ISBN:9787572610530
出版社:湖南文藝
著編譯者:王躍文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5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王躍文授權正版 全新升級版
◎在精神高度上向魯迅先生致敬之作
另是一副筆墨
別有一種風骨
◎收錄王躍文雜文97篇,直擊世道人心的精神針灸
王躍文:「我除了寫小說,也創作了大量的隨筆和雜文。」
◎王躍文是今日中國深具感染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對現實百態的銳利表達,又有對歷史長河的人文發現,也有對原鄉故土的深情回望,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內容簡介
《幽默的代價》是作家王躍文的雜文隨筆集。
書中收錄有《被平均的大多數》《直面人生》《從自卑亭往上走》《張愛玲的〈小團圓〉》等作品,針砭時弊,談古道今,被評論家認為「實在比他的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還要嫵媚,還要難得」。
王躍文的雜文接續魯迅等「五四」一代作家的文學傳統,以內斂的風格,將自己對世態人情的深刻洞察轉化為雅緻的大幽默,具有豐富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歷史感,昭示了作家王躍文的別一種風骨,另一副筆墨。

作者簡介
王躍文,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出版有長篇小說《家山》《國畫》《梅次故事》《亡魂鳥》《朝夕之間》《蒼黃》《大清相國》《愛曆元年》,中短篇小說集《漫水》《無雪之冬》,散文隨筆集《幽默的代價》《喊山應》,訪談錄《王躍文文學回憶錄》《無違》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獲魯迅文學獎、湖南省青年文學獎、湖南省文化創新獎、湖南省文學藝術獎,以及《當代》《小說選刊》《中國作家》《中篇小說選刊》等刊物文學獎。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目錄
目錄
1 / 融入大地
10 / 雜書談
18 / 老爺都有壞脾氣
21 / 老爺去廟裡喝茶
24 / 皇帝見農夫
28 / 皇帝也會打招呼
31 / 甲申事
39 / 雍正十三年
44 / 風水輪流轉
51 / 從自卑亭往上走
54 / 精舍之類
57 / 零碎話
61 / 幽默的代價
63 / 假如沒有內幕
65 / 常識性困惑
68 / 拍照有兇險,官員須警惕
71 / 老姨媽的自豪
74 / 手氣不好
77 / 山寨與騙術
79 / 世界很冷,中國很熱
82 / 信與不信之間
84 / 遙想當年高峒元
86 / 找個地方打鐵去
89 / 康熙的真性情
93 / 從傳聞到傳聞
97 / 我們沒人寫講稿
100 / 體育明星的富貴路
103 / 頭髮短長與是非
106 / 拍手笑沙鷗
110 / 猴子、熊貓和愛國病
114 / 一個不要臉的時代
117 / 旁觀者言
123 / 發明一種文本
126 / 電腦的幽默
129 / 電腦的幽默(續)
131 / 起個名字叫蓋茨
133 / 伏爾泰和年羹堯
137 / 仁者·君子·凡人
139 / 說一種歷史邏輯
142 / 越寫越偏題
146 / 且說感恩節
150 / 君子與聖訓
154 / 告別英雄
157 / 錢水說
159 / 幾個真實故事
164 / 禁止女人養公狗
166 / 假裝無恥
169 / 直面人生
172 / 仁勇與憂懼
175 / 在路上
177 / 奢侈的失戀
181 / 被平均的大多數
185 / 比爾·蓋茨內疚了
188 / 別拿學問嚇唬人
191 / 不知道又如何?
193 / 從女媧到女禍
196 / 浮世與浮想
198 / 關於屁股
200 / 皇帝其實都知道
203 / 機場革命
205 / 賈府失盜之後
208 / 官話
210 / 康雍乾
213 / 你的石頭砸向誰?
216 / 神性女人
218 / 四十猶惑
220 / 素材與靈感
223 / 我的成人禮
226 / 我想遠行
228 / 家鄉人的血性
230 / 羊毛出在豬身上
233 / 權杖與華表
236 / 袁世凱的稻草龍椅
239 / 枕頭記
242 / 做人要厚道
244 / 我們把肉體放在何處
261 / 二十年小說創作之檢討
269 / 讀書太少
273 / 不要這些帽子
275 / 碎片
278 / 張愛玲的《小團圓》
288 / 兒子的課堂文學
291 / 我不說「自以為非」的話
——回復一位匿名網友
295 / 狐狸不吃葡萄
298 / 地理比歷史更有趣
301 / 文章實難逾古人
304 / 人會進化成蟑螂
307 / 做狗要做鄉下的狗
310 / 那些砍了頭的樹
319 / 刪帖記
322 / 無良學者「眼鏡蛇」
326 / 入冬瑣記
329 / 一字可決成敗
331 / 微博里的話
335 / 過江龍與強盜草
338 / 你想牛一把嗎?
340 / 官話之變遷

精彩書摘
《融入大地》
曾讀日本南北朝時代法師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周作人翻譯的,裏面有一則講長生的文字,說人如能常住不滅,恐怕世間更無趣味。「壽則多辱」,活在四十歲內,死了最為得體。倘若過了這個年紀,就會忘記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里胡混;到了暮年,還要溺愛子孫,執著人生,私慾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復了解。這是甚為可嘆的。我讀這書時,剛過四十歲,不覺駭然,陡然心虛起來,好像自己是個苟且偷生的懦夫無賴。
很小的時候,同齡人也許懵懂蒙昧,無憂無慮,我卻對死有著莫名的恐懼。似乎很神秘,沒有人認真告訴過我人終將會死去,但我慢慢地就知道了。我小時右邊屁股上有塊青記,長到七八歲都未褪去。大概三四歲的時候,奶奶告訴我人要降生了,閻王爺朝你屁股上重重地打一巴掌,說:下去吧。你就來到人世間,屁股上的青記,就是閻王爺打的。敝鄉的神話和民俗里,似乎很少聽說天界跟玉皇大帝,聽得多的卻是閻羅殿,閻王爺既管生,又管死。似乎從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是閻王爺打下凡間的,又將回到閻王爺那裡去。那便是死。
屁股上的青記,誰小時都是有的,只是不知道別人也會由此早早地想到生死嗎?我的童年,身邊總是瀰漫著死的氛圍。我家的老木屋,據說是明代留下來的。奶奶敬奉先人,好幾代祖宗的生辰祭日她都是記得的,中堂神龕上便隔三岔五香煙繚繞。神龕上的供品,只有那杯酒會潑在地上,算是祖宗享用了,餘下的肉或果蔬,都會被家裡人吃掉。我卻不敢吃。很多的禁忌,也都同死有關。比方看見條金環蛇從地板底下鑽出來,斷不能打的,只能望著它逶迤而行,鑽進某個洞眼裡去。那叫家蛇。說不定,它就是哪位祖先化身而來。那個洞眼,便讓我望而生畏。我有時候忘記了,坐在那個洞眼旁邊玩泥巴。正玩得入迷,猛然想起那條金環蛇,嚇得尖叫著騰起來。深夜裡,木屋子突然嘎地發出聲響,奶奶會驚得從床上坐起來。她說這又是哪位祖宗回來了,便滿嘴阿彌陀佛,想想家裡哪件事情做得不好,惹得先人生氣了。那棟古舊的木屋,彷彿四處飄忽著祖宗的幽靈。我常常觸犯一個禁忌,就是天黑之後吹口哨。夜裡是不能吹口哨的,會喚來山裡的鬼魅。而那些鬼魅,就是我的先人。奶奶聽見我吹口哨,會厲聲吼住。我嚇住了,側耳傾聽,窗外蕭瑟有聲,真像先人御風而來。
我家的中堂寬敞而高大,地面是平整而光滑的三和泥,四壁有粗而直的圓木柱。圓木柱上原本掛有楠木鐫刻的楹聯,破「四舊」時毀掉了。雖然到了爺爺這代,家道早已衰敗,祖上卻是讀書做官的。神龕上貼著大幅毛主席畫像,我多年之後才知道那畫像後面仍貼著家族譜牒,世系源流,高祖高宗,盡供奉其上。中堂里的舊物,唯有神龕下那個青銅香爐。那香爐現在早不見蹤影了,說不定是個宣德爐也未可知。但小時候我是很怕見那個香爐的,上面滿是香油殘垢,它的用場總是同死有關。中堂北邊角上,放著一副棺材。我從記事時候開始,棺材就已經在那裡了。那是奶奶替自己備下的。奶奶很細心地照料著她的棺材,每隔些日子就會掀開蓋在上面的棕墊子,抹乾凈上面的灰。奶奶似乎把那棺材當做寶貝,我卻害怕得要命。因為那棺材,我獨自不敢在中堂里玩,天黑之後不敢從中堂門口走過。家族裡的紅白喜事,都在中堂里操辦。從小就見過好幾位老人的死,先是停放在中堂里的案板上,蓋著紅紅的緞面壽被,再擇R入殮到棺材里去。那紋理粗重的案板,那紅得扎眼的壽被,都令我生髮古怪的聯想。過年時熱騰騰的?粑便要攤放在這案板上,而這案板早不知停放過多少死去的先人了;新媳婦過門都會陪嫁紅紅的緞面被子,而這紅緞被面又總會讓我想起蓋在死人身上的壽被。新郎新娘在中堂里拜堂成親,多年之後又躺在這中堂里駕鶴西歸。那個青銅香爐,不管紅白喜事,不管人們歡笑哭號,一律都燃著香煙。生與死,喜與悲,就這麼臉挨著臉。
我原先總不明白,為什麼人到老年以後,再不怕死。去年還鄉,見鄰家族叔正圍著堆木料忙乎,便同他打招呼。族叔是位木匠,已快七十歲了,笑眯眯地說在給自己做棺材。他說得若無其事,卻把我震撼了,不免黯然神傷。敝鄉替老人備棺材是件很莊嚴的事,需做酒請客,舉杯暢飲。老人還得爬進新做好的棺材里躺會兒,說是可以延年益壽。小時候見過好幾回,老人家在鞭炮聲中心滿意足地躺進棺材里去。我卻是怕得要命,想不通那老人居然笑容滿面。又想起自己奶奶,她老人家去世的時候我才十幾歲。記得奶奶總是笑呵呵地同別人講到自己的死,真像要去極樂世界。哪怕村裡有青壯男人做了不好的事,奶奶仗義執言,都會說道:不怕我死了你不抬我上山,我也要說你幾句!奶奶總是把死輕輕鬆鬆地掛在嘴邊,我聽著卻是毛骨悚然,害怕奶奶死去。我外婆和外公脾氣不合,三十幾歲時就分居了,直到老死互不通問。兩個舅舅成家以後,外公住在大舅家,外婆隨二舅過日子。外公死的時候,外婆已經癱瘓,成天伏坐在門口。人們抬著壽棺,白衣白幡,哭號震天,從二舅家門口經過。外婆老眼昏花,問道:這是誰呀?聽說是外公去了,外婆沉默良久,只說了一句話:他到好處了。我相信此時外婆心裏,幾十年的恩怨早已冰釋雲消,只有對死亡的淡定和從容。我有回偶然在某本書上看到,原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進入暮年之後,內在機理上會慢慢為死做好準備,不再懼怕死亡。我倒寧願相信人是越活越通達的,進入暮年皆成哲人,于生死大道都圓融了。
我尚未出生,父親就「因言獲罪」,家庭陷入水深火熱。我兄弟姐妹又多,父母肩上的擔子很重,很難有好的心情。父親面色本來就黑,常年不開笑臉,很是怕人。孩子們的耳邊時常充斥著咒死聲。「老子打死你!」「你想死啊!」「吃了你去死!」「哭個死啊你!」但聽著父母的咒死聲,我是麻木的。我從小怕死的原因,既不是眼見著別人的死亡,也不是耳邊充斥著咒死聲。恐懼死亡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只是這種恐懼來得太早,糾纏得太深。我很小就開始失眠,躺在床上不免胡思亂想,經常會想到自己死了怎麼辦?我想自己死了就永遠見不到父母兄弟了,我在這個世界上就永遠不存在了,今後世上還會發生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了。想著想著,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還沒有死,還躺在黑夜裡。我只看見自己躺在中堂的案板上,穿著小小的壽衣,父母、奶奶、外婆、姐姐、哥哥,都圍著我嚎啕大哭。依著鄉俗,小孩子死了不會享用棺木,多用薄薄的木板簡單地釘個木箱,叫做函子。也不會慎重地卜選墳地,而是草草地埋葬在荒地野坡,屍首常常被野狗刨出來吃掉。我見過很多屍骨狼藉的童子墳,讓人懼怕和噁心。我猛然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早哭濕了枕頭,渾身哆嗦不止。有時被父母打罵了,滿心委屈,也想自己乾脆死掉算了。我會躲到某個角落,想象自己的死。想著想著,仍是想象全家老小圍著我哭,又把自己弄得淚流滿面。但是,此刻心裏卻有著報復了父母的快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