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在幻想中反思科學-江曉原科幻評論集 ISBN:9787229173500 出版社:重慶 著編譯者:江曉原 頁數:32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8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為江曉原教授近年所著的有關科幻作品的評論集,作者在評論中強調了科幻作品的思想性,通過深入挖掘作品對科學的反思,突顯出那些優秀科幻作品蘊含的思想價值。 收錄文章內容包括對著名科幻作品的深度分析、作者為中外著名科幻作品寫的序言、對一些科幻影視作品和科幻小說的評論,還特意收入了幾篇批評性質的評論。 這些分析評論見解獨到,邏輯嚴密,說理透徹,可圈可點,有助於讀者開拓視野,理清思路,形成合理的判斷,有利於讀者更好地處理好科學與文化的相互關係,讓科學更好地為文化發展服務,為人類幸福服務。作者簡介 江曉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首任院長。 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天體物理專業,198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第一個天文學史專業博士。1994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陞為教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9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創建中國第一個科學史系並任首任系主任。已在國內外出版專著、文集、譯著、主編叢書等80種,在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約150篇。長期在京滬等地知名媒體開設個人專欄,發表了大量書評、影評、隨筆、文化評論等。科研成果及學術思想在國內外受到高度評價並引起廣泛反響,新華社曾三次為他播發全球通稿。 2003年起關注科幻電影和小說,首創對科幻的科學史研究,持續發表學術文本,指導培養國內該方向第一個博士已於數年前以優異成績畢業。目錄 對未來的想象和應對想象與科學:地球毀於核輻射的前景 靈魂與大腦:哪個完善得更快? ——關於《天使與魔鬼》 《地獄》:人口困境的非法解 「咋越學越對科學不放心呢?」 ——關於科幻小說《十字》 江曉原談末世預言 星際穿越目前還只是個傳說 人工智慧·大數據·虛擬現實 在數字城堡遇見戈爾和斯諾登 《克拉拉和太陽》:無我機器人的輓歌 人類將如何面對自己的創造物? ———劇集《你好,安怡》觀后 《失控玩家》:誰更需要擔心失控? 男女關係視域下的機器人倫理 ——麥克尤恩《我這樣的機器》讀後 十五年三堂算術課 星際航行:一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 地球2 0?又一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 地球流浪之後:第三堂令人沮喪的算術課 中外名作序言 未來的天空有沒有陽光? ——阿特伍德《羚羊與秧雞》序 《克萊頓經典·紀念版》總序 我們還能不能有後天? ——斯特里伯《明日之後》中文版譯序 善可有惡果,惡可有善因 ——王晉康《與吾同在》序 萊姆小說的思想深度 ———《萊姆狂想曲》中文版序 科幻傑作深度分析示例 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 ——反人類、反科學的《阿凡達》 宇宙:隱身玩家的遊戲桌,還是黑暗森林的修羅場? 從《雪國列車》看科幻中的反烏托邦傳統 《銀翼殺手2049》六大謎題:電影文本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著名科幻作品評論 劇集《三體》涉及的科學爭議 瑪麗·雪萊:還能當科幻的祖師奶奶嗎? ——從開普勒《月亮之夢》談起 菲利普·迪克:科幻江湖的悲歌 克拉克:一箇舊傳統的絕響 ——兼論「科幻文學黃金時代」 我們必須幻想未來 ——關於科幻小說《基地》 《失落的秘符》:丹·布朗又來反科學了 丹·布朗走在反科學主義的道路上嗎? 《血祭》:科幻作家的新嘗試 王晉康的新追求:從《逃出母宇宙》到《天父地母》 讓我們來談談《衛斯理》吧 為什麼還要期望中國的《盜夢空間》呢? 《流浪地球》當得起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重任 幾部被我低評的作品 《火星救援》能告訴我們什麼 《盜夢空間》:從《黑客帝國》倒退 黑客無心成帝國,雲圖難免化雲煙 ——從《黑客帝國》到《雲圖》 我們將從科幻中得到什麼 有多少地外文明可以想象 ——《地外文明探索:從科學走向幻想》序 Nature 雜誌與科幻的百年淵源 ——《Nature 雜誌科幻小說選集》導讀 百年科幻:中國與西方接軌,劉慈欣卻反潮流 西方科幻影片中的科學技術形象 科學與幻想:一種新科學史的可能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