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鐸聲-「儒學與世界文明」專題 郭沂 97875222045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夏
NT$56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尼山鐸聲-「儒學與世界文明」專題
ISBN:9787522204512
出版社:華夏
著編譯者:郭沂
頁數:32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5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16世紀末葉,儒家經典和儒學思想開始通過傳教士傳播到歐洲,並很快在當地引發了一股「儒學熱」。自此以後,儒學就成了歐洲思想家手中的「他山之石」。然而,數百年來,他們對儒學的認識和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此,我們大致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以萊布尼茲、沃爾夫、伏爾泰、狄德羅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們對中華文明尤其儒家思想推崇備至,認為西方在理論科學方面雖然略高一籌,但在道德哲學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卻遠遠不如中國,所以主張以中國為榜樣,來改造西方的社會、政治和教會。他們對儒學和中華文明的熱情,恐怕不亞於後來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擁抱。
第二階段從18、19世紀之交開始,康德、黑格爾、謝林、叔本華等德國哲學家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態度發生了重大逆轉。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個在東方專制主義籠罩下的國度,而孔子不過是****的幫凶。這種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消極態度支配了西方思想界長達數百年之久。
第三階段為20世紀以後,隨著現代化波瀾壯闊地發展,當今世界面臨很多重大問題,諸如文明衝突問題、霸權主義問題、環保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隨著現代性危機的暴露,西方哲學家,尤其是德國哲學家對西方思想傳統的批判越來越深入,同時,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態度也明顯轉變,即更多地是以理解和欣賞的態度對儒學和中國哲學作出更為積極的評價。就這樣,他們和中國同行們一樣,再一次垂青儒家思想和中國哲學,試圖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智慧。例如,海德格爾就特別欣賞中國哲學,尤其老子哲學,甚至與中國台灣學者蕭師毅合作將部分《老子》章節譯為德文。再如,和海德格爾同時代的另一位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也非常重視中國哲學,他將中國文明、西方文明和印度文明並列為軸心文明,從而打破了西方中心論的窠臼,他還將孔子與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和耶穌列為軸心時代的四大偉人,並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世界哲學概念。
因此,時至今日,不管是從東亞地區的未來發展來看,還是就整個世界所面臨的困境而言,都需要重估儒學與世界文明及其發展的關係。
的確,方今之時,人類文明正面臨?古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在這個大變局中,儒學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引導人類文明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為了推動相關研究,尼山聖源書院於2018年舉辦了以「儒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為主題的「2018尼山新儒學論壇」,次年,又與國際儒學聯合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了「文明對話與交流互鑒論壇」。《尼山鐸聲:「儒家與世界文明」專題》所收錄的文章就選自這兩次論壇的論文集。

目錄
儒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
牟鍾鑒:東亞文化圈的歷史經驗與智慧在當代文明對話中的意義
張立文:中國與朝鮮李朝朱子學的比較及特質
——朱子、退溪、栗谷、艮齋思想的異同及其特色
王殿卿:脫亞入歐同室操戈和合東亞
黃玉順:前主體性詮釋:主體性詮釋的解構
——評「東亞儒學」的經典詮釋模式
彭永捷:普遍倫理與東亞文化
郭沂:東亞價值及其世界意義
王敏:回歸與反思——以日本的年號與大禹信仰為例
李勇強:當代東亞儒學界在朱子學視域的互動
——以張立文的學術交流經歷為例
中學與西學
王殿卿:利瑪竇在華傳教對當今文明交流互鑒的啟示
梁燕城:性情的形而上學——儒家的誠體與聖經的邏各斯和智慧比較
張踐:參与世界宗教對話的儒家智慧
田辰山:要搞「一多不分」文明對話,不贊成「一多二元」話語霸權
——尼山「『對話與回歸』高端學術論壇」發言
單純:反思中西宇宙觀中的生命哲學
董乃強、董小年:歐洲「中國熱」逆轉與「西方中心」論誕生
王敏:漢字的本質——與法國學者汪德邁先生的對話
孫寶山:黃宗羲的經世學與西學
張靖華: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文明交流與互鑒初探
傳統與現代
辛正根:儒學之總體的再定義
劉學智:當今何以「為天地立心」
方俊吉:略論中華傳統優良文化在AI世代的重要性
林安梧:文明新交談時代的來臨——一個后五四者的反思
子夜:對話和回歸——文化中國百年反思的兩個主題
郭沂:儒學何以回應現代化與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黃保羅:馬丁·路德和現代性
學術動態
李浩然:儒學的開展與東亞文化共同體之重建
——2018尼山新儒學論壇述要

前言/序言
在歷史上,儒學不但是中國文化的主幹,而且也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並成為整個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儒學在東亞和歐洲地區的傳播和發展,意義尤其重大。
儒學自秦漢之際就傳入越南和朝鮮半島,西晉時又由百濟學者王仁傳播到日本。唐宋以降,東亞地區逐漸形成了以儒學為主幹的文明體系,號稱儒教文化圈。千百年來,儒學成為東亞各國共同的精神家園,對這個地區的和平發展與繁榮富強作出了卓越貢獻。
然而,近代以來,東亞地區的局勢為西方所主導的世界秩序所宰割,遭受了不堪回首的慘痛經歷,至今仍然面臨著戰爭的威脅,東亞文化也被來勢兇猛的西方文化衝擊得七零八落。儘管如此,20世紀中葉「東亞四小龍」的經濟騰飛以及9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成就,仍然令世人對其背後的儒學與東亞文化刮目相看,而當今西方現代化帶來的種種弊端,更讓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儒學與東亞文化充滿期待!
16世紀末葉,儒家經典和儒學思想開始通過傳教士傳播到歐洲,並很快在當地引發了一股「儒學熱」。自此以後,儒學就成了歐洲思想家手中的「他山之石」。然而,數百年來,他們對儒學的認識和態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對此,我們大致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時期,以萊布尼茲、沃爾夫、伏爾泰、狄德羅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們對中華文明尤其儒家思想推崇備至,認為西方在理論科學方面雖然略高一籌,但在道德哲學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卻遠遠不如中國,所以主張以中國為榜樣,來改造西方的社會、政治和教會。他們對儒學和中華文明的熱情,恐怕不亞於後來中國人對西方文明的擁抱。
第二階段從18、19世紀之交開始,康德、黑格爾、謝林、叔本華等德國哲學家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態度發生了重大逆轉。在他們眼中,中國是一個在東方專制主義籠罩下的國度,而孔子不過是專制體制的幫凶。這種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消極態度支配了西方思想界長達數百年之久。
第三階段為20世紀以後,隨著現代化波瀾壯闊地發展,當今世界面臨很多重大問題,諸如文明衝突問題、霸權主義問題、環保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隨著現代性危機的暴露,西方哲學家,尤其是德國哲學家對西方思想傳統的批判越來越深入,同時,對儒學和中國哲學的態度也明顯轉變,即更多地是以理解和欣賞的態度對儒學和中國哲學作出更為積極的評價。就這樣,他們和中國同行們一樣,再一次垂青儒家思想和中國哲學,試圖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智慧。例如,海德格爾就特別欣賞中國哲學,尤其老子哲學,甚至與中國台灣學者蕭師毅合作將部分《老子》章節譯為德文。再如,和海德格爾同時代的另一位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也非常重視中國哲學,他將中國文明、西方文明和印度文明並列為軸心文明,從而打破了西方中心論的窠臼,他還將孔子與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和耶穌列為軸心時代的四大偉人,並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世界哲學概念。
因此,時至今日,不管是從東亞地區的未來發展來看,還是就整個世界所面臨的困境而言,都需要重估儒學與世界文明及其發展的關係。
的確,方今之時,人類文明正面臨?古未有之大變局。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在這個大變局中,儒學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引導人類文明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為了推動相關研究,尼山聖源書院於2018年舉辦了以「儒學與東亞文化共同體」為主題的「2018尼山新儒學論壇」,次年,又與國際儒學聯合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了「文明對話與交流互鑒論壇」。本輯《尼山鐸聲》所收錄的文章就選自這兩次論壇的論文集。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