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抗美援朝 石仲泉 978721911596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人民
NT$21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毛澤東與抗美援朝
ISBN:9787219115961
出版社:廣西人民
著編譯者:石仲泉
叢書名:《毛澤東、周恩來與抗美援朝》叢書
頁數:16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0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編輯推薦
【一部關於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歷史的大家小書】
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毛澤東是領導和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最高統帥,對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毛澤東與抗美援朝》這部大家小書,史料豐富、邏輯清晰、史論結合、可讀性強,充滿石仲泉先生作為黨史專家和理論家的洞見,正面展現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一份獻給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的厚重禮物。
【展現新中國領導人的雄韜偉略和宏偉胸襟】
本書是對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與抗美援朝戰爭關係的深入分析和通俗表達,生動展示了毛澤東作為大國領袖的政治智慧和軍事才能。本書根據大量史料理性論證,擺事實、講道理、列數字,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發生髮展的時間線索,進行了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分析和總結,有力地展示了戰爭的艱難,展現了在敵強我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廣大指戰員為戰爭勝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更體現出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雄韜偉略和廣闊胸襟。
【黨史名家權威講述】
本書作者石仲泉先生是中共著名黨史學家,是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曾主管中共黨史的研究和編寫等業務,畢生致力於中共黨史國史、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曾參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黨的重要文獻起草工作,參与主持編修《中國共產黨歷史》等著作。本書是對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與抗美援朝戰爭關係的深入分析和通俗表達,是石仲泉先生對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研究的結晶。
回顧領袖風采,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黨史名家石仲泉傾情解讀抗美援朝歷史

內容簡介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段重要歷史,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著名中共黨史專家石仲泉立足於多年來對中共黨史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深刻研究,寫作了關於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黨史通俗讀物——《毛澤東、周恩來與抗美援朝》叢書,《毛澤東與抗美援朝》即為該叢書品種之一。
本書是對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與抗美援朝戰爭關係的深入分析和通俗表達,是石仲泉先生對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研究的結晶。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毛澤東是領導和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最高統帥,對抗美援朝戰爭取得最終勝利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作者從抗美援朝戰爭的準備和發起、抗美援朝的作戰過程、停戰協定的謀划和設計、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歷史意義等四個方面,對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分析和總結,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對於普通讀者把握抗美援朝戰爭的整個過程,了解毛澤東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統攬全局、實施正確的戰爭指導,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全書史料詳實、論證嚴謹,為我們回顧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闡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著作,其出版對於豐富黨史、深化國內抗美援朝史研究有極大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石仲泉,1938年生,中共著名黨史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主管中共黨史的研究和編寫等業務。畢生致力於中共黨史國史、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研究。曾參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等黨的重要文獻起草工作。直接主持編修《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參与主持編修《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負責主編的著作有《毛澤東哲學批註集》《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文選》《國外研究毛澤東思想資料選輯》《毛澤東研究述評》《鄧小平論中共黨史》《中國共產黨簡明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共產黨》等;主編的著作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毛澤東思想方法導論》《鄧小平在1978:中國第二次革命的偉大開端》《中共八大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全鑒》《新中國五十年》等;個人專著有《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觀黨史》《我觀毛澤東》《我觀周恩來》《我觀鄧小平》《長征行》《黨史熱點面對面》《紅軍長征熱點面對面》《周恩來的卓越貢獻》《當代中國的鄧小平理論》等。
主編的《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等著作榮獲國家圖書獎等大獎,《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總結歷史經驗的典範——學習〈歷史決議〉》等10多篇論文榮獲國家級優秀論文獎。

目錄

目錄
第一篇 一生中最難下決心打的一場戰爭
第二篇 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最高統帥
第三篇 精心謀划停戰談判的總設計師
第四篇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及其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精彩書摘
精彩書摘
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
在雙方簽訂關於遣返戰俘的協議后,停戰談判的議程全部完成。根據協議,雙方即將在實際控制線基礎上劃定最後的軍事分界線和擬定停戰協定的細節工作。這樣,談判工作就完全結束了。為了保證停戰談判在6月15日順利簽字,毛澤東致電代表團,除就朝鮮停戰協定草案有關條款的修改問題作出指示外,還強調了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他指出:軍事分界線應以15日24時的時間為劃線的最後根據,不再改變;在這個時間以後的任何發展均不算數。中朝聯合司令部命令:「從六月十六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但對敵人向我發動的任何進攻,則應堅決地給以打擊。我各部隊必須加強陣地警戒,不得絲毫疏忽鬆懈。」
就在這時,李承晚和美軍演了一出 「雙簧」。他們從6 月18日到該月月底,以所謂 「就地釋放」為名,強行將朝鮮人民軍戰俘2 7萬餘人劫往南朝鮮軍隊訓練中心,公然破壞協議。當晚,毛澤東召集中央領導人會議,商討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式問題,以及鑒於李承晚破壞戰俘協議決定在朝鮮停戰前再對南朝鮮軍隊實施軍事打擊問題。次日,毛澤東致電談判代表團,指出:美軍總部明知故犯地縱容李承晚破壞戰俘協議,引起全世界嚴重注意和紛紛責難, 帝國主義陣營內部的爭吵和分歧正在擴大。「鑒於這種形勢,我們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方能配合形勢,給敵方以充分的壓力,使類此事件不敢再度發生,並便於我方掌握主動。」21日,毛澤東又電告剛從北京到平壤準備參加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的彭德懷,指出:「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
根據毛澤東的這個決策,中朝軍隊發起金城戰役,集中力量打擊李承晚軍隊。7月13日,中朝軍隊以1100多門火炮向金城以南李偽軍陣地發起猛烈轟擊。隨後,兩國步兵迅速突破李偽軍的全部前沿陣地。這次戰役進行了兩個星期,一直打到美國方面和南朝鮮政府發表聲明接受停戰協定為止。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戰,打得非常漂亮,殲滅敵軍7 8萬餘人,收復陣地167平方公里,敵人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它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對停戰後維護朝鮮半島局勢的穩定起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於金城戰役的勝利和中朝軍隊在三八線上的積極推進,以美國為首的 「聯合國軍」才答應準備簽字,但他們還是在絞盡腦汁製造事端。因此,對於如何舉行簽字儀式,在簽字前應做什麼準備,毛澤東考慮得非常仔細、格外慎重。他提出要分幾個步驟進行,要做好必須做的工作:
一是此次復會後的談判,首先討論有關停戰協定實施的各種保證,然後再談簽字前的準備工作。
二是對於美方首席代表的挑撥性發言必須回擊。毛澤東指出,美方代表13日提出的方案懷著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將朝鮮人民軍加至76600人,占敵人交出名單中朝被俘人員家在北朝鮮的96000人的80%,而故意將中國人民志願軍僅加至6400人,僅占名單中中國被俘人員20000人 的32%,這一數字上的差異顯然是敵人企圖以此來挑撥我 朝中人民牢不可破的戰鬥團結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對遣返名單以外的被俘人員的 「徵詢」,使我們在客觀上承認其 「甄別」的效果,然後再落入其所設的 「徵詢」的陷阱中。因此,敵人這一方案不論在數字上、內容上,都是決不可以接受的,應堅決地拒絕和回擊。我們過去預想的9 萬上下數字,一方面可較接近於11萬數字,另一方面可使朝中雙方被俘人員在名單上遣返比例大體接近 [比如人民軍7萬5000至6000人,志願軍1萬5000 (人)上下]。現在這個概數和比例都未達到。而且敵人懷著上述陰謀,我們不僅不能在此原則上讓步,並應利用這一形勢,擴大宣傳,指出敵人企圖得到他在會議桌上所不能得到的東西,以逼使敵人接受我方的合理要求。如果敵人拒絕協商,繼續拖延談判,我們就應決心讓他拖延,使敵人的主要力量繼續受到損傷,最後迫使敵人向我讓步。
三是關於出席停戰協定簽字儀式的規格。毛澤東於7月18日致電金日成指出:我們考慮雙方司令官,您及彭德懷同志與克拉克三人均不出席簽字儀式,而改由雙方司令官預先將字簽好,再拿到板門店去由雙方談判代表簽署,其理由為南朝鮮的破壞行為不利於雙方司令官在這個時機出面;如您對此議無不同意見,我們即擬電告開城在聯絡官會上提出。在金日成複電表示同意后,毛澤東電告代表團指出:我們應主動向敵方提出,由於李承晚政府曾破壞了關於戰俘問題的協議,至今尚反對停戰,並聲言他們有行動自由,因此,雙方高級司令官不宜出席簽字儀式,而應各在其司令部先行簽字,然後將他們已經簽字的文本送板門店,由雙方首席代表南日大將及哈利遜中將主持簽字儀式,並進行分別簽署。
四是關於不直接遣返戰俘送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地點問題。在7月18日晚,毛澤東致電代表團指出:簽字前的準備工作,除調整軍事分界線外,應包括確定對方手中剩餘的不直接遣返戰俘送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地點問題,此事不應留在停戰後交軍事停戰委員會解決。
五是關於簽字日期和停戰後代表團的名稱問題。毛澤東在7月下旬連續致電代表團指出:簽字日期,估計各種準備工作的完成時間不會早於7月26日;如你們估計有此可能,可與對方確定簽字日期;應堅持金、彭不參加簽字儀式,而應將文本送簽;停戰後,談判代表團改為停戰代表團,內部仍應由朝中各保有同等人數的代表團,依照談判開始時與金首相的協議,由李克農同志負總的責任,一切問題由朝中雙方代表集體協商解決。
六是關於最後的簽字儀式。7月25日晨,毛澤東電告代表團說:可告對方,金首相將由崔庸健次帥代表出席簽字,彭司令員將親自出席;簽字日期應肯定通知對方為27 日上午10時,進入簽字廳的記者可容許為每方各10人至20人之數。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在朝鮮板門店,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與 「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哈利遜正式簽署 《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及其附件 《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下午1時,克拉克于汶山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晚10時,金日成於平壤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28日上午9時30分,彭德懷于開城在停戰協定和臨時補充協議上正式簽字。
從1953年7月27日晚10時起,朝鮮全線的一切戰鬥行動完全停止。全世界人民渴望的朝鮮停戰終於實現了。歷時3年1個月的朝鮮戰爭和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終於結束了! 就抗美援朝戰爭言,共殲敵71萬餘人,自身作戰減員36 6萬餘人。敵我傷亡損失比為1 9?1。美國開支戰費400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7300餘萬噸。我國開支戰費62 5億人民幣 (相當於當時25億美元),消耗作戰物資560餘萬噸。美中兩國的這個戰爭開支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大了。這一比,可以說是輕量級舉重選手打敗了重量級舉重選手!
毛澤東在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會議上講話,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說:抗美援朝,經過3年,取得了偉大勝利。抗美援朝的勝利是靠什麼得來的呢? 大家說是領導的正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但主要的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的戰爭,全國人民的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鬥。「我們同美帝國主義這樣的敵人作戰,他們的武器比我們強許多倍,而我們能夠打勝,迫使他們不能不和下來。為什麼能夠和下來呢? 第一,在軍事方面,美國侵略者處於不利狀態,挨打狀態。如果不和,它的整個戰線就要被打破,漢城就可能落入朝鮮人民之手。這種形勢,去年就已經開始看出來了。」「作戰的雙方,都把自己的戰線稱為銅牆鐵壁。在我們這方面,確實是銅牆鐵壁。我們的戰士和幹部機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國侵略軍卻怕死,他們的軍官也比較呆板,不那麼靈活。他們的戰線不鞏固,並不是銅牆鐵壁。」 「第二,政治方面,敵人內部有許多不能解決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來。第三,經濟方面,敵人在侵朝戰爭中用錢很多,它的預算收支不平衡。這幾個原因合起來,使敵人不得不和。而第一個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沒有這一條,同他們講和是不容易的。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毛澤東的這個總結是實事求是的總結。它平實、樸素、生動、自然,道出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