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書.譯館-笑-論滑稽 亨利·柏格森 徐繼曾 97872001182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
NT$24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大家小書.譯館-笑-論滑稽
ISBN:9787200118230
出版社:北京
著編譯者:亨利·柏格森 徐繼曾
頁數:1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5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笑:論滑稽》是192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柏格森所著的一本結構嚴謹、內容充實的理論著作,書中柏格森就「笑」與「滑稽」的諸多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系統論述了什麼是笑的含義、可笑的事物中到底有些什麼,指出即使在最偏離正軌的表現當中,滑稽總也有一定道理、根據一定的方式、在夢幻中卻能喚起一些能被整個社會立即接受和理解的幻象,並深入剖析提煉出形形色色的滑稽產物中共同的精華的運作方式。

作者簡介
作者: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國哲學家、作家,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著有《創造進化論》《時間與自由意志》《形而上學導言》等。
譯者:徐繼曾(1921—1989),著名翻譯家、辭書家,曾任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翻譯與參与翻譯《笑——論滑稽》《漫步遐想錄》《追憶似水年華》等,並曾擔任《漢法詞典》主編。

目錄
1 第一章 泛論滑稽
42 第二章 情景的滑稽和語言的滑稽
82 第三章 性格的滑稽
124 附 錄 關於滑稽的各種定義
以及本書所用的研究方法
128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然而社會還要求別的東西。光是活下去還不夠,還得生活得好。現在社會所擔心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滿足於對生活必需方面的事情的注意,而在其他一切方面都聽任習慣勢力的機械性去擺布。社會也害怕它的成員對那越來越緊密地交錯在一起的眾多意志不去做越來越細緻的平衡,卻滿足於尊重這個平衡的基本條件。單靠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的協調是不夠的,社會要求人們經常做出自覺的努力來互相適應。性格、精神甚至身體的任何僵硬都是社會所需要提防的,因為這可能表示有一部分活力在沉睡,有一部分活力孤立起來了,有一種與社會運行的共同中心相脫離的趨勢,也就是一種離心的傾向。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不能對它進行物質的制裁,因為社會並沒有在物質方面受到損害。社會只是面臨著使它產生不安的什麼東西,而這也不過是一種徵候而已,說是威脅都還勉強,至多隻能算得上是一種姿態罷了。因此社會只能用一種姿態來對付它。笑就應該是這樣一種東西,就應該是一種社會姿態。笑通過它所引起的畏懼心理,來制裁離心的行為,使那些有孤立或沉睡之虞的次要活動非常清醒,保持互相的接觸,同時使一切可能在社會機體表面刻板僵化的東西恢復靈活。因此,笑並不屬於純粹美學的範疇,它追求改善關係這樣一個功利的目的(在許多特定的情況下,這種追求是無意識,甚至是不道德的)。然而,笑當中也有美學的內容,因為滑稽正是產生於當社會和個人擺脫了保存自己的操心,而開始把自己當作藝術品看待的那一刻。總之,假如你畫一個圈子,把那些有損個人生活或社會生活,由於其自然後果而遭到懲罰的行為和氣質圈在裏面,那麼還有些東西是留在這個情感和鬥爭的領域之外的,那就是身體、精神和性格的某種僵硬。它處在一個人們出乖露醜的中間地帶。社會要進一步消除這種身體、精神和性格的僵硬,使社會成員能有最大限度的彈性,最高限度的群性。這種僵硬就是滑稽,而笑就是對它的懲罰。

前言/序言
序言
本書包括筆者之前在《巴黎評論》發表的三篇關於笑的文章(說得更精確些,應該是關於「由滑稽引起的笑」的文章)。當筆者把這三篇文章匯成一卷的時候,也曾想過是否應該把前人有關的想法做一番徹底的考察,把關於笑的各種理論做一番正式的批判。後來一想,如果這樣做的話,這一部論述就將大為複雜,篇幅也將大得和所研究的題目極不相稱。同時,關於滑稽的種種定義,在文中談到有關的例子時,也都直接間接地討論到了,儘管不免失之過簡。因此筆者對原文未加增補即重新發表,僅將近三十年來有關滑稽的主要著作列表附后。
自本書初版后,又有許多新的著作發表,本文後面的附表較前又已增長。但筆者仍未對原著進行任何修改。當然並不是說那些著作在笑這個問題上對筆者毫無啟發,而是因為筆者所用的方法與一般不同,目的在於決定滑稽的製造法,而一般所用的方法的目的則在於將各種滑稽效果納入一個過於廣泛、過於簡單的公式。這兩種方法並不互相排斥,但第二種方法所得的任何結果並不足以改變第一種方法所得的結果,而在筆者看來,唯有第一種方法包含科學的精確性與嚴密性。關於這一點,請讀者注意本版篇末所增附錄是幸。
亨利·柏格森1924年1月于巴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