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 (上下) 吳鉤 97875598610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1,25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 (上下)
ISBN:9787559861023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吳鉤
頁數:8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452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
一、「宋史熱」推手、「中國好書」《風雅宋》作者吳鉤重磅新作!好看程度直追《琅琊榜》《紙牌屋》!
本書是「吳鉤說宋」系列第六本,該系列旨在說透宋代文明,目前暢銷近50萬冊。
同類書大多著重於對王安石變法發表見解,沒有詳細、真實地還原王安石變法的具體舉措和內容。本書的區別在於,立足於可靠史料,回到歷史現場,細緻重述那段精彩程度堪比小說的真實歷史。
二、雙主角敘事,精彩講述千古君相宋神宗與王安石的跌宕人生!
王安石變法塑造了宋神宗時代,宋神宗與王安石彼此成就。他們是大宋追夢者,是史上最默契的君相。
本事很大、情商略低的王安石,和急於證明自己能力的神宗,一拍即合,共掀變法大潮!
本書通過講述王安石如何與宋神宗組成變法搭檔,如何合作開展熙寧變法,以追逐和實現共同理想,極其有溫度地刻畫了宋神宗與王安石這兩個有血有肉的人物。
尤其是王安石,這位在文學、從政、做學問上都達到一流頂*水平的士大夫。書中集中展現了他做事業的務實與堅持,他對國家與百姓、皇帝與同僚、親朋好友乃至政敵的真摯與豁達,真實還原這位拗相公「位極人臣,卻不貪權位、不戀美官、不慕虛名、不愛錢財、不圖美色、不為享樂」的性情與風采。
三、全景再現激蕩11世紀、閃耀至今的王安石變法,感受宋朝文明何以迷人。
王安石主張擴大生產、做大蛋糕,希望創造「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的局面,認為「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他代表的是中國的創新和進取精神。
王安石的理念之新,遠超時代,以至於被現代人感慨他是「現代穿越過去的人」。新在哪裡?在他的種種舉措里,這是本書的敘述重點。例如:
·青苗法,在禾苗青黃不接之時,給農民發放貸款,讓他們有錢去進行再生產。
·免役法,讓臣民從徭役、兵役、力役中解放出來,可以自由流動,從事生產。
·市易法,強調調動市場力量,政府主動開拓市場經濟,鼓勵工商業發展、海內外貿易,打造11世紀「托拉斯」,下面有放貸、抵押、淘寶式購物平台等系統。
這些現代感十足的措施,在1000年前的宋朝就誕生了!比西方領先了四五百年。
四、勾勒神宗時代文官群像與政治生態,集中式呈現古今改革為什麼難。
王安石變法,是為了挽救王朝免於因財政匱乏而崩潰,是一場觸及多個領域的社會改革。但改革有新舊時代觀點的碰撞,也無可避免地觸碰他人利益。新舊利益集團之間必然發生明爭暗鬥,這些鬥爭就表現在舊黨對變法的種種質疑、謾罵和抵制,這是本書的另一重點,同時也集中呈現古往今來改革為什麼障礙重重。
本書鮮明還原了參与這場政治鬥爭的各路人馬,他們有文彥博、韓維這種大地主利益代表,有岐王、太皇太后這種貴族代表,有王安石這種「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的理想主義者,有鄧綰這種追求升官發財、政治素質惡劣的小人,還有司馬光、范純仁這種沒有私心、但無法接受新理念的迂腐士大夫。
從這些政治人物的人情來往、行為表現,你能看到他們各自的立場、利益糾葛與慾望,從而了解北宋文官集團的群像和神宗時代的政治生態。改革之難,不僅難在利益協調,也難在時代與理念的契合。
五、解析北宋帝國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
宋徽宗聯金滅遼的致命戰略引發靖康之變。沒有這場變故,徽宗將是偉大的皇帝,因他治下的宋朝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富強的時刻。
黨爭惡化、共治傳統丟失是導致宋徽宗決策如此失誤的重要原因。從仁宗時君子和而不同,到哲宗、徽宗時黨爭惡化到無法調和,宋神宗去世后的這段時期最關鍵。本書詳細交代了王安石退隱、宋神宗去世、司馬光主政后難以把控局面的詳情,你能清晰看到北宋的黨爭是如何惡化,共治傳統是如何丟失,感受到北宋為何走向無可挽回的終局。
六、隨書附贈「燒腦版閱讀指南」,讓你在歷史的細枝末節中不迷糊
本書作者和編輯精心梳理了《王安石變法人物圖》(長度將近1米!),附有各路人馬的立場、事?、陣營,是實用的助讀幫手,讓你可以輕鬆看書不迷糊!

內容簡介
王安石變法是北宋神宗時期的重大改革,它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利民還是害民?抑或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引發的爭議至今不斷。但無可否認的是,變法的許多舉措極其前衛,甚至領先了時代近千年!
1067年,20歲的宋神宗趙頊接手了一個危機四伏的帝國:內因三冗問題而財政困頓,外有遼國、西夏等勢力虎視眈眈。該如何處理危機?司馬光、張方平等保守派主張循舊路,節流到底。唯王安石,從開源的角度提出「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理財大綱,深深吸引了天子。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圍繞富國、利民、強兵,逐一推出變法舉措,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民生等諸多領域,尤以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具顛覆性,體現了近代才出現的國家經營思想。書中對這些變法舉措的出台、推行、爭議作了細緻的描述和分析。
但變法損害權貴利益,挑戰傳統觀念,引發滿朝攻訐。書中細膩還原了保守派與變法派間火藥味十足的攻防戰,生動展現了北宋治國精英的群體面貌——既有宋神宗、王安石的積極進取,也有司馬光、文彥博等人的保守乃至迂腐。
本書摒棄過往以全知視角點評歷史的做法,力圖帶領讀者回到現場,跟隨主角們一起經歷那段跌宕起伏的不凡過往。

作者簡介
吳鉤,宋史研究者,歷史圖書暢銷作家。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宋朝文明,主張「重新發現宋朝」「重新闡釋傳統」,著有「吳鉤說宋」一系列宋史作品,含《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現代的拂曉時辰》《宋潮:變革中的大宋文明》《宋仁宗:共治時代》。其中,重點介紹宋人生活的《風雅宋》一書出版后好評如潮,拿下了含CCTV「2018年中國好書」在內的眾多大獎。

目錄
序章 半生漫仕壯心在
第一節 少年游:初涉宦海
第二節 定風波:造福一方
第三節 傾杯樂:京師歲月
第四節 漢宮秋:英宗時代
第一章 少年天子坐建章
第一節 財政之困境
第二節 言官之意氣(上)
第三節 言官之意氣(中)
第四節 言官之意氣(下)
第五節 邊事與民生
第二章 還朝看拜富民侯
第一節 百廢待興
第二節 立講坐講
第三節 阿雲之獄
第四節 郊賜之爭
第五節 拓邊藍圖
第三章 國柄今歸王安石
第一節 阿雲案再起爭端
第二節 王安石參知政事
第三節 台諫官當頭一棒
第四節 蘇范交攻變法初
第五節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四章 風起於「青苗」之末
第一節 朝廷初放青苗錢
第二節 黑雲壓城城欲摧
第三節 此時只欲浮雲盡
第四節 兩造激辯青苗法
第五節 山鳥逢春即啾喧
第五章 紛紛爭執成何事
第一節 李定風波(上)
第二節 李定風波(下)
第三節 邊塞風雪(上)
第四節 邊塞風雪(下)
第五節 變法風雲(上)
第六節 變法風雲(下)
第六章 欲畢其功於一「役」
第一節 試行募役
第二節 私闖相府
第三節 舊黨陰謀
第四節 激辯役法
第五節天下免役
第七章 規模新處見新功
第一節 太學新制
第二節 王韶拓邊
第三節 北境有變?
第四節 重商主義
第八章 山鳥無端勸我歸
第一節 宰相執意劾李評
第二節 唐坰狂罵王安石
第三節 宣德門下馬風波
第四節 旱情壓倒王相公
第五節 變法派起鄭俠獄

精彩書摘
第八章 第二節 唐坰狂罵王安石
繼司天監亢瑛之後,熙寧五年春夏,判大名府韓琦的屬官、管勾北京國子監王岩叟也上疏抨擊王安石,措辭的火藥味特別濃厚:
王安石,性非忠良,心不造道,徒能著空文而欺世,談高致以要君,可謂借鳳羽翰以文梟音者矣。人以為鳳,臣以為梟。天下皆知陛下所存則是求治之心,而安石所為乃召亂之本。陛下以腹心委安石,而安石不以腹心事陛下。自求死黨,據滿要津。司農曰布(曾布),強悍而險刻;中丞曰綰(鄧綰),善柔而陰讒;曰向(薛向),剝下附上;曰起(沈起),很深;曰絳(韓絳),苛佞;曰繹(韓繹)、曰琥(張琥),險回忮忌;曰定(李定)、曰秩(常秩),藏奸包慝;曰坰(唐坰)、曰確(蔡確),狂誕輕狡;曰惇(章惇)、曰將(許將),阿諛辯巧;曰宦官昉(程昉),暴橫凶忍,荼毒一方,威焰所向,人莫敢指;曰唯惠卿(呂惠卿),姦邪之才,又冠其黨,雖持喪家居,而中外畏之猶若在朝。其下蜮狐山鬼,夜號窟居,以恐動人者,處處皆是,不足一一為陛下道也。
王岩叟,人如其名,是一個極其頑固的舊黨中人,雖然熙寧年間他的年紀並不算老。與之前韓琦、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對新法的批判相比,王岩叟對王安石的抨擊具有兩個鮮明特點:
其一,一上來就是人身攻擊,無限上綱上線,直接對王安石誅心;而韓琦等人對新法的批判儘管未必公允,畢竟還是「對事不對人」。
其二,首次列出一份所謂的王安石「死黨」名單,將王安石誣為朋黨領袖。後來王岩叟這批人得勢,立刻便施展故智,弄出兩份黑名單:王安石親黨、蔡確親黨,打入另冊,榜之朝堂,開創了北宋時期以朋黨整治政治對手的先河。
不過熙寧五年,王岩叟還人微言輕,掀不起風浪。
但八月,王安石遇到了一次疾風驟雨般的彈劾,發起者正是王安石一手提攜、被王岩叟視為王氏「死黨」之一的唐坰。我們以前講過,唐坰以揚言「青苗不行,宜斬大臣異議者一二人」而引起神宗與王安石的注意,之後經鄧綰舉薦,任御史、諫官。誰也想不到,這個唐坰知諫院才半年,居然當面捅了恩主王安石一刀。
林希《野史》對這件事有十分詳細的描述:八月廿六日,百官赴垂拱殿早朝,向神宗行禮后告退,再分班上殿奏事。第一班上殿的是兩府執政大臣,他們剛欲奏事,諫官唐坰突然稱有重大事情需面聖奏告。從來沒有一名官員會這麼唐突地越次請對,所以殿中大臣皆驚詫,神宗也一臉愕然,遣門使告知唐坰,讓他他日再請對。
唐坰不肯,堅請上殿。神宗指示:等與大臣議事畢,再到後殿入對。唐坰卻說:「臣所言者,請與大臣面辯。」神宗讓門使再三傳諭,唐坰伏地不起,堅請現在就上殿。神宗無奈,只好准許他入殿。
唐坰行至御座前,徐徐從袖中抽出一卷文軸,從容展開,準備開始念,但神宗說:「疏留此,卿姑退。」
唐坰說:「臣所言皆大臣不法,請對陛下一一陳之。」於是將笏插在腰帶上,展開疏章,目視王安石,朗聲說:「王安石近御座前聽札子!」
唐坰這個架勢把王安石搞蒙了,一時回不過神來,遲遲不肯走上前。唐坰便呵斥道:「陛下前猶敢如此倨慢,在外可知。」
王安石悚然,往前踏出數步。
唐坰這才大聲宣讀札子,內容全是對王安石及新法的嚴厲抨擊,羅列了王安石的罪狀六十余條,其大略為:「安石專作禍福,布等表裡擅權,傾震中外,引用親黨,以及阿諛無行小人;布在要地,為己耳目,天下但知憚安石威權,不知有陛下。新法煩苛,刻剝萬端,天下困苦,即將危亡。今大臣外則韓琦,內則文彥博、馮京等,明知如此,憚安石不敢言。陛下深居九重,無由得知。王珪備位政府,曲事安石,無異廝仆。」
唐坰讀到這裏,盯著王珪看。王珪「慚懼,俯首退縮」。

前言/序言
我為什麼要寫宋神宗與王安石
在撰寫《宋仁宗:共治時代》的時候,我便定下了下一部宋人傳記的主角—宋神宗與王安石。
按規劃,我準備給四位北宋君主—宋太祖、宋仁宗、宋神宗與宋徽宗—立傳,通過對這四朝君主活動的梳理,將整個北宋史串聯並完整呈現出來。其中,《宋仁宗:共治時代》已於2020 年仁宗皇帝誕辰1010 周年之際,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之所以選擇先寫宋仁宗,是因為在宋朝諸帝中,仁宗是我最讚賞的一位;而在歷代王朝中,仁宗朝「君主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體制也是最開明、最接近現代價值觀的政制,值得我們好好講述。
之所以繼《宋仁宗:共治時代》之後為宋神宗與王安石立傳,是因為在宋朝士大夫群體中,王安石是我最崇敬的一位,神宗也是我欣賞的宋代君主之一;而始於神宗朝熙寧年間的王安石變法,更是中國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高光時刻之一。
我們可以將古代士大夫分成三個類型:文人型、學者型、事功型。若能在其中一個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便已經是青史留名的文學家,或學問家,或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等)。大致來說,蘇軾是一流的詩人、文學家,但學術、事功略遜;司馬光是一流的學問家,但在文學、事功方面則談不上有什麼成就;王韶是一流的軍事家,但文學與學術方面並不出色。
那王安石呢?他一身而兼三型:既是一流的文學家,又是一流的學問家,更是一流的政治家。如此人物,數百年方得一見。王安石曾稱讚蘇軾:「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他自己。
寫此導言時,恰好讀到《王安石年譜長編》的作者劉成國教授在訪談中引用清代學者陸心源評說王安石的一段話:「三代以下,有經濟之學,有經術之學,有文章之學,得其一皆可以為儒。自漢至宋,千有餘年,以合經濟、經術、文章而一之者,代不數人,荊國王文公一焉。」這才發覺自己對王荊公的評價原來與陸心源所見略同,不由得有些得意。
不過,本書關注的重點,並不是王安石的學術(經術之學)與文學(文章之學),而是陸心源所說的「經濟之學」,亦即王安石作為北宋神宗朝執政大臣的事功,簡而言之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