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以山為業-東南山場的界址爭訟與確權 ISBN:9787303281589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杜正貞 叢書名:歷史人類學小叢書 頁數:36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46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古代的文人、畫家常常對山林寄託以出離塵囂韁鎖、比鄰煙霞仙聖的想象,但現實中的山耕、山居,是另外一部歷史。「以山為業」一方面是說人們以山場為生計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說人們圍繞著山場資源形成各種權利關係,這些權利關係,在傳統中國通常被籠統稱為「業」。 唐宋以來,東南山場被加速開發。從最初的「無主」狀態,即山場上的所有資源對所有人都開放,到山場被現代測量手段精細測量劃界、人們以各種權利證明對山場中的特定資源和各種權利進行確權,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界」的出現,是這個過程中關鍵性的一步。「界」是山場確權中的一個核心概念,它也是山區的人們在「以山為業」的實踐中,逐漸創製並明確的一套有關山場的知識。作者簡介 杜正貞,1976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哲學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法律史。著作有《村社傳統與明清士紳:山兩澤州鄉土社會的制度變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近代山區社會的習慣、權利和契約:龍泉司法檔案的社會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論文《上海城牆的興廢:一個功能與象徵的表達》《地方傳統的建構與文化轉向——以宋金元時期的山兩澤州為中心》《地方訴訟中的契約應用與契約觀念》《「異姓為嗣」問題中的禮、法、俗——以明清浙南族規修訂為例》《區域社會中作為信仰、制度與民俗的「社」》等。目錄 引言私占與定界 依山而居 樹封立界 山墳與墳山 寺觀佔山 結界與經界 作為山林寺院神聖空間的「界」 南宋經界與寺觀山場的登記 積步與稅畝:山業記錄中的界址和面積 爭山爭界 南宋的山界爭訟 魚鱗圖冊中的山場信息 明清山場爭訟及魚鱗冊籍的應用 未登記山場的界址爭訟理處 界址的定名和演化 民國時期的地籍調查與山界爭訟 民國地籍調查中的山場信息 土地陳報與山場爭訟 政區之界與山產之界 結語:界與確權的歷史 「洞天福地」的另一面:作為生計資源的山 在「公地悲劇」之外:從歷史角度看山場確權的出現 賦役制度與山場確權 山場的「權利束」與權利的邊界 後記:山裡人的故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