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歷史極端氣候事件復原研究 ISBN:978710019543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張德二 頁數:36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47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歷史重大氣象災例複原研究」及後續多項研究成果寫成。作者從浩繁的氣象史料中遴選出典型的歷史極端氣候事件,陳述其複原之實況並精心繪成實況複原圖顯示,推演複原其天氣過程,定量推算其氣候特徵值,書中陳述的44個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案例,含乾旱、雨澇、異寒、異暖各類,它們分別發生在宋、元、明、清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氣候背景下。作者進行了歷史氣候特徵值的定量推斷的新探索,又將複原的歷史實況與現代氣象記錄進行對比,並運用現代天氣學、氣候學理論酌予詮釋,還述及這些事件之社會影響(飢、蝗、疫等)和自然條件背景(太陽活動、火山、海溫)諸方面。本書旨在增進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極端氣候事件的認識,將人們對極端氣候事件的了解擴展到距今千百年的歷史時期。全書引用的史料翔實,分析推演之處嚴謹科學、匠心獨運,行文中又不乏作者研讀、分析、寫作中的真情流露,是作者傾二十多年心血的一部力作。作者簡介 張德二,女,1943年2月生,1960年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入學,1965年南京氣象學院畢業,1986∼1988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修。曾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比利時皇家科學院訪問教授、中國台灣成功大學客座教授。長期從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研究,在歷史氣候變遷規律、特徵,高分辨歷史氣候序列和氣候複原圖、歷史沙塵暴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發表論文140篇,執筆《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主編《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980年)、中國氣象局科技獎(1982年、1994年、2005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1997年)等獎勵。曾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歷任中國氣象局科技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氣象史志委員會副主任、氣候委員會委員,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目錄 自序引言 插圖 1 歷史乾旱極端事件 1 1 989∼991年連續乾旱 1 2 1328∼1330年連續乾旱 1 3 1483∼1485年連續乾旱 1 4 1585∼1590年連續乾旱 1 5 1637∼1643年連續乾旱 1 6 1784∼1787年連續乾旱 1 7 1876∼1878年連續乾旱 2 歷史持續多雨極端事件 2 1 1324∼1325年華北和黃河流域連年多雨 2 2 1569∼1570年華北和黃淮地區連年多雨 2 3 1593年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持續多雨 2 4 1755∼1757年多流域大範圍連年多雨 2 5 1794年全國大範圍持續多雨 2 6 1823年全國大範圍持續多雨 2 7 1840年全國大範圍持續多雨 3 歷史暴雨極端事件 3 1 1553年華北暴雨 3 2 1662年黃河中下游地區暴雨 3 3 1668年8月華北暴雨 3 4 1730年華北和黃淮地區暴雨 3 5 1761年華北和黃河中下游地區暴雨 3 6 1801年華北暴雨 3 7 1870年長江中上游地區暴雨 4 歷史寒冬極端氣候事件 4 1 1493/94年寒冬 4 2 1513/14年寒冬 4 3 1620/21年寒冬 4 4 1654/55年寒冬 4 5 1656年2月的晚冬嚴寒 4 6 1670/71年寒冬 4 7 1690/91年寒冬 4 8 1745/46年寒冬 4 9 1796年2月的晚冬嚴寒 4 10 1861/62年寒冬 4 11 1892/93年寒冬 5 歷史春寒和夏季低溫極端氣候事件 5 1 1454年的春寒 5 2 1691年的春寒 5 3 1860年的春寒 5 4 1661年的夏季低溫 5 5 1755年的夏季低溫 5 6 1832年的夏季低溫 6 歷史暖冬和炎夏極端氣候事件 6 1 1616年的暖冬 6 2 1669年的暖冬 6 3 1636年的炎夏和北方地區暖冬 6 4 1671年的炎夏 6 5 1743年的華北炎夏 6 6 1870年北方地區炎夏 結語 全書參考文獻 後記 補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