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第2版) ISBN:978730031830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沈壯海 頁數:3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63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為寫出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教材創造了條件,也發出了呼喚。由武漢大學沈壯海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十所高校十二位中青年學者合作推出的《新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二版)》一書,是對這一時代呼喚的積極回應。 全書立足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建構與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發展為內核,以宏觀與微觀結合的思路和新的邏輯體系,系統闡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內涵、本質特徵、歷史演進、多維價值、存在形態、實踐展開,以及其時、度、效等系列基本問題,視野開闊、內容豐富、論說深入,是一部具有時代新風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創新教材,是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有益探索。作者簡介 沈壯海,1971年11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曾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領軍人才等。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獨著、合著十余部,其中《興國之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釋講》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論文化自信》榮獲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創新教材。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文化強國的關鍵要素及其建設研究」等多項課題,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8年版)、《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首席專家。在《求是》《中國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目錄 緒論第一節 什麼是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流變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徵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之「學」與「學科」 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特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內容體系 四、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確立與發展 第三節 學習意義和學習方法 一、本課程的學習意義 二、本課程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與產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產生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歷史演進的總體特徵 二、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誕生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第三節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思想政治教育歷史成果 一、堅持尊重歷史,深化理論研究 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三、堅持中國特色和世界比較相聯繫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國家價值 一、塑造主流意識形態 二、傳播貫徹國家意志 三、推進實施國家治理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 一、維繫協調社會秩序 二、組織實施社會動員 三、形成增進社會凝聚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價值 一、引導個體的社會化 二、培育個體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章 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及其生成與發展 第一節 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與功能 一、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內涵 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徵 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生成與發展 一、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生成 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 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生成發展規律 第三節 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建構與播化 一、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建構 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播化 三、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個體轉化 第四章 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及其生成與發展 第一節 思想政治素質的內涵與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素質的內涵 二、思想政治素質的特徵 三、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性 第二節 思想政治素質的結構 一、思想素質 二、政治素質 三、道德素質 四、法治素質 第三節 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與發展 一、思想政治素質生成與發展的理論概述 二、思想政治素質生成與發展的一般過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質的生成與發展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態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的內涵與特點 一、形態與思想政治教育形態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的特點 三、研究和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的意義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態 一、基於構成要素的劃分 二、基於時空條件的劃分 三、基於社會制度的劃分 四、基於顯隱程度的劃分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的運用與創新 一、注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的綜合運用 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形態創新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開展 第一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與方法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 一、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環節 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矛盾 三、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規律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 二、因事而化 三、同向同行 四、精細精緻 五、知行統一 第七章 學校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學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職能 一、學校的產生與發展 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 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第二節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一、課堂教學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置 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 四、將教書育人融入所有課程教學之中 第三節 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育人 二、實踐育人 三、管理育人 四、組織育人 第八章 傳播媒介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傳播媒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一、傳播媒介的內涵與特徵 二、傳播媒介的歷史發展 三、傳播媒介變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第二節 傳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承載和傳遞功能 二、聯結和凝聚功能 三、疏通和導向功能 第三節 網路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網路的二重性 二、以網路為工具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以網路為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九章 制度與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節 制度概說 一、什麼是制度 二、制度的類型 三、制度的特性 第二節 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一、制度何以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用 二、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