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媒介通論 張華 97875693327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
NT$26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傳播媒介通論
ISBN:9787569332704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
著編譯者:張華
頁數:21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626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傳播媒介是介入人們信息傳播和交往關係建構中的物質性中介物。技術是媒介的物質基礎,傳播媒介的更替伴隨著技術的革新,因技術的不同,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媒介大體可以分為遠古實物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電子媒介、互聯網和新媒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使用的主導媒介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傳播形態和社會形態,媒介是劃分傳播形態和社會形態的標誌。因此,一部媒介史就是一部人類傳播史,或者說就是一部關於人類自身的歷史。媒介與技術、制度、資本、人的實踐等密切相關。在縱向上,本教材以技術演進為脈絡,逐一講解人類歷史上出現的各種形態的傳播媒介。在橫向上,對每種傳播方式的講解主要從傳播速度、傳播模式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三個維度展開。

作者簡介

張華,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社會學博士后,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專註于媒介理論、網路社群、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等研究方向。出版專著《網路社群的崛起:基於國家、社會、技術互動視角的研究》,在《現代傳播》《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級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榮譽。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無文字時代的媒介
第一節 身體媒介
第二節 象徵物和符號——文字的先驅(一)
第三節 「結繩記事」——文字的先驅(二)
第二章 文字媒介與第一次傳播革命
第一節 文字媒介的出現
第二節 文字媒介的演化與發展
第三節 第一次傳播革命的興起及意義
第三章 印刷術的出現與第二次傳播革命
第一節 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與傳播
第二節 印刷術的改進與應用
第三節 近現代新聞業的興起
第四章 蒸汽機、交通運輸與媒介
第一節 蒸汽機與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
第二節 世界性交通網路的形成
第三節 作為媒介的交通基礎設施及其社會影響
第五章 電子媒介的應用與第三次傳播革命
第一節 電報的興起與應用
第二節 電話的發明與應用
第三節 第三次傳播革命
第六章 影像技術和大眾媒介的繁榮
第一節 攝影術的發明與圖片新聞的出現
第二節 電影的發明與大眾傳媒的豐富
第三節 電影與大眾社會
第七章 現代通信技術與廣播電視媒介
第一節 聲音廣播的發明與發展應用
第二節 電視廣播的發明與發展應用
第三節 廣播電視媒介的傳播特點及社會影響
第八章 計算機、互聯網與第四次傳播革命
第一節 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
第二節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第三節 新傳播革命及其特徵
第九章 今日新媒介
第一節 大數據的歷史與應用
第二節 二維碼的特點與應用
第三節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
第四節 元宇宙的緣起與影響
第五節 人工智慧與AIGC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