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5G低時延通信中的非正交多址接入關鍵技術 ISBN:9787115608659 出版社:人民郵電 著編譯者:曾捷 肖馳洋 頁數:19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67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中,eMBB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和mMTC、URLLC等物聯網應用場景成為主要驅動力,在設備連接數、頻譜效率、時延和可靠性等方面對未來無線通信網路提出了巨大挑戰。NOMA技術能夠在相同的時頻資源內為更多設備提供連接,提升系統頻譜效率、降低傳輸時延,成為支撐無線通信系統未來演進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書從低時延通信場景特性和NOMA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術分類、發端圖樣以及先進接收機設計等方面展開描述。同時,本書分析了NOMA在低時延通信中的應用,並結合物聯網場景的特性,從功率分配、系統有效容量、傳輸時延和錯誤概率的角度出發,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系統性能優化方案。本書探討了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以及低時延通信的新需求,並對NOMA研究的新機遇進行了展望。 本書適合信息通信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閱讀,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電子、計算機、自動化等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參考書。目錄 第1章 5G發展與非正交多址接入關鍵技術回顧1 1 5G發展態勢 1 2 5G關鍵技術 1 2 1 無線傳輸關鍵技術 1 2 2 無線網路關鍵技術 1 3 NOMA技術 1 4 NOMA技術在5G低時延通信中的應用 1 5 全書結構 參考文獻 第2章 NOMA和低時延通信關鍵技術 2 1 NOMA關鍵技術 2 1 1 單載波NOMA關鍵技術 2 1 2 多載波NOMA關鍵技術 2 1 3 研究展望 2 2 低時延通信關鍵技術 2 2 1 FBL信息理論 2 2 2 基於分集的技術 2 2 3 短數據包調製和編碼技術 2 2 4 FD技術 2 3 低時延的上行免調度NOMA 2 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保障上行NOMA統計時延QoS的靜態功率分配 3 1 上行NOMA系統模型 3 2 隨機網路演算基礎 3 2 1 隨機網路演算背景介紹 3 2 2 隨機網路演算框架 3 3 SNR域服務過程Mellin變換 3 4 基於排隊時延潮標概率上界的靜態功率控制 3 4 1 功率最小化問題建模 3 4 2 問題求解 3 4 3 演算法複雜度分析 3 4 4 模擬結果和分析 3 5 基於有效容量的功率控制 3 5 1 有效容量理論概述 3 5 2 上行NOMA系統中的有效容量 3 6 保障有效容量公平性的靜態功率控制 3 6 1 公平問題建模 3 6 2 問題求解 3 6 3 演算法複雜度分析 3 6 4 模擬結果與分析 3 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保障上行NOMA統計時延QoS的動態功率分配 4 1 系統模型 4 2 最大化有效容量之和的動態功率分配 4 2 1 上行NOMA有效容量之和最大化問題建模 4 2 2 拉格朗日鬆弛 4 2 3 解對偶函數:對偶分解和連續凸近似 4 2 4 次梯度法求解對偶問題 4 2 5 演算法複雜度分析 4 2 6 模擬結果和分析 4 3 *化EEE的動態功率分配 4 3 1 上行NOMAEEE最大化問題建模 4 3 2 鬆弛為擬凹問題 4 3 3 Dinkelbach演算法迭代求解 4 3 4 模擬結果與分析 4 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保障下行NOMA系統統計時延QoS的靜態功率分配 5 1 下行NOMA系統模型 5 2 Nakagami-m和Rician通道中下行NOMA的隨機網路演算 5 2 1 Nakagami-m衰落通道 5 2 2 Rician衰落通道 5 2 3 擴展到每個NOMA用戶組包含多個用戶的情形 5 2 4 排隊時延超標概率上界驗證 5 3 Nakagami-m和Rician通道中下行NOMA的有效容量 5 3 1 Nakagami-m通道中的漸近有效容量 5 3 2 Rician通道中的漸近有效容量 5 3 3 有效容量及其漸近表達式的驗證 5 3 4 與OMA有效容量的對比 5 4 最小化最大時延超標概率上界的功率分配 5 4 1 問題建模與求解 5 4 2 演算法複雜度分析 5 4 3 模擬結果與分析 5 5 最大化最小有效容量的功率分配 5 5 1 問題建模與求解 5 5 2 最大化最小有效容量的漸近功率分配 5 5 3 演算法複雜度分析 5 5 4 模擬結果與分析 5 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保障下行NOMA統計時延QoS的動態功率分配 6 1 系統模型 6 2 考慮統計時延QoS的下行CR-NOMA功率分配 6 3 模擬結果與分析 6 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MU-MIMO-NOMA分層發送和SIC檢測 7 1 上行多天線NOMA系統模型 7 1 1 對稱容量 7 1 2 系統模型 7 2 基於SIC的多天線接收檢測 7 2 1 最大化和數據速率的MMSE-SIC 7 2 2 低時延低複雜度的MRC-SIC 7 3 基於穩定SIC檢測的可達數據速率 7 3 1 穩定SIC檢測的條件 7 3 2 MMSE-SIC可達的最小用戶數據速率 7 3 3 MRC-SIC可達的最小用戶數據速率 7 4 通過速率分割最大化最小用戶數據速率 7 4 1 適用於MMSE-SIC的速率分割 7 4 2 適用於MRC-SIC的速率分割 7 5 模擬結果與分析 7 5 1 最大化最小用戶數據速率 7 5 2 降低檢測複雜度和時延 7 5 3 減少傳輸時延 7 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8章 完美和非完美CSI下的MU-MIMO-NOMA優化 8 1 大規模MU-MIMO-NOMA的研究意義 8 2 PACE系統模型 8 3 不同CSI下的ZF檢測 8 3 1 完美CSI下的ZF檢測 8 3 2 非完美CSI下的ZF檢測 8 4 不同CSI下的錯誤概率 8 4 1 短數據包傳輸中的錯誤概率 8 4 2 完美CSI下的錯誤概率 8 4 3 非完美CSI下的錯誤概率 8 5 優化導頻長度 8 6 模擬結果和分析 8 6 1 最優導頻長度 8 6 2 導頻開銷 8 6 3 可靠性與傳輸時延之間的關係 8 6 4 可靠性與傳輸功率之間的關係 8 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9章 全書回顧與未來展望 9 1 全書回顧 9 2 未來展望 9 2 1 B5G發展趨勢 9 2 2 低時延通信新需求 9 2 3 NOMA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名詞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