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 (第三版) 9787301348550 比爾.科瓦齊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 (第三版)
ISBN:9787301348550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比爾.科瓦齊
叢書名:未名社科媒介與社會叢書
頁數:3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55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末,「熱心新聞工作委員會」把美國一些影響力很大的新聞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個問題:「新聞工作的目的是什麼?」通過詳盡的文獻搜索、抽樣調查、訪談和公共論壇研討,他們確定了定義新聞工作及其社會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結果就呈現在《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新聞從業者須知和公眾的期待》中。書中提出的新聞工作的十大基本原則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引人深思。本書是媒體人的必讀書,也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劉海龍 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國際新聞界》雜誌主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聞傳播研究所主任。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為傳播思想史、政治傳播、傳媒文化。著有《重訪灰色地帶:傳播研究史的書寫與記憶》《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Propaganda:ideas,discourses and its legitimation,主編From Cyber-nationalism to Fandom Nationalism: The Case of DibaExpedition和《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9》。譯著有:《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傳播理論導引:分析與應用》《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真相》(校譯)以及《人際影響》(校譯)和《收容所》(校譯)。

目錄

前言
導論
第1章 新聞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求知的本能
新聞事業的誕生
網路時代的新聞自由
新聞是有組織的合作性信息
新聞工作者關於民主的理論
連鎖公眾理論
新的挑戰
第2章 真實:首要且最令人困惑的原則
新聞真實
第3章 新聞工作者為誰服務
從獨立到孤立
對超然原則的強烈反彈
公民而非顧客
防火牆
第4章 經過核實的新聞
被誤解的客觀性
斷言的新聞還是確證式新聞
數字時代核實面臨的挑戰
偏見
核實的技巧
真相的多重來源
第5章 保持獨立
獨立思考
獨立性的演化
行動獨立
重估獨立性
獨立於階層和經濟地位
獨立於種族、民族、宗教和性別
第6章 監督權力併為無聲者發聲
傳統的調查性報道
解釋性調查性報道
對調查的報道
監督者角色遭到削弱
作為訴訟行為的調查性報道
第7章 作為公共論壇的新聞
最早的社交媒體
第8章 引人入勝且息息相關
娛信和煽情的誘惑
一些新方法
第9章 全面、均衡
目標人口統計謬誤
隱喻的局限
被迫誇大
對評估標準的分析
市場營銷挑戰市場營銷
新聞工作者的新型市場調查
真正的網路評估指標
新型新聞消費者
第10章 對個人良知負責
憑良知辦事絕非易事
誠實文化
思想的多樣性是真正的目標
讓人違背良知的壓力
建設一個能讓良知和多樣性苗壯成長的文化
公民的角色
第11章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法案
致謝
註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