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大傳 (全二冊) 林干 遲雲飛 978710116651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曾國藩大傳 (全二冊)
ISBN:9787101166514
出版社:中華書局
著編譯者:林干 遲雲飛
頁數:78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53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一本書讀懂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奮鬥人生與處世之道。書中曾國藩簡譜、曾國藩重要社會關係人物小傳等,有助於全面展現一個更為豐富、立體、真實的曾國藩。
2 著名清史專家撰寫,史料功底扎實,文字敘述簡練。本書文風輕鬆耐讀,精彩程度不是小說卻勝小說,令人愛不釋手。
3 曾國藩的人生經歷、精神追求與處世哲學,都能給人以啟示。他克己自律,面對困難咬牙勵志,敢於赤地立新,從一介書生逆襲成為國家棟樑。他
4 這部傳記不僅是對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動刻畫,更是對普通人如何通過努力奮鬥實現自我升級的深刻啟示。
5 本書原版豆瓣評分9 2分,冠絕各類曾國藩傳記。

內容簡介
曾國藩出身平凡,沒有顯赫家世,卻憑藉不懈奮鬥,從一介書生成長為國之棟樑。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從布衣到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最終成為晚清中興名臣。他是如何面對困難、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動盪的時局中赤地立新、運籌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時保持清醒、全身而退?
著名清史專家林乾、遲雲飛研究曾國藩二十餘年,積累深厚,本書基於扎實的史料,以簡練而生動的文字,再現了晚清名臣曾國藩起伏跌宕、逆風飛揚的一生;不僅詳述了曾國藩的成長軌跡、複雜的社會關係,而且深入解讀了他的精神世界與成功秘訣。
本書文風輕鬆耐讀,精彩程度雖非小說卻勝似小說,令人愛不釋手。這部傳記不僅是對一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動刻畫,更是對普通人如何通過努力奮鬥實現自我升級的深刻啟示。

作者簡介
林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著有《傳統中國的權與法》《康熙懲抑朋黨與清代極權政治》《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言官與康乾政治》《雍正十三年》等。
遲雲飛: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清末新政改革、民國初年政治變革。著有《清末預備立憲研究》《宋教仁與中國民主憲政》《宋教仁思想研究》《艱難轉型:人物與近代中國》等。

精彩書評
原版書豆瓣評分9 2分

目錄

第一章 業農世家
一 但以箕裘承祖澤
二 孝聞鄉里的父親
三 性格剛毅的母親
四 曾門家法的傳人
第二章 躋身士林
一 惟楚有才
二 陶澍與湖南經世派的崛起
三 早年兩知己
四 曾門第一個進士
第三章 銳意功名
一 聖賢英雄皆可為
二 砥礪人生的師友
三 改易品性的艱難歷程
四 得不到”炭敬”的窮翰林
五 理學之外的經世學問
第四章 走向高官
一 三十七歲的高官
二 關注巨變,厭惡官場
三 高位不失書生本色
四 署理部務,每日”自課八事”
五 陳民間疾苦,指皇帝缺失
第五章 團練大臣
一 不忍坐視桑梓之痛
二 別開生面,赤地立新
三 取法”戚家軍”
四 精神訓練與思想灌輸
第六章 屢遭坎坷
一 越俎代庖,不避嫌怨
二 群疑眾謗,移師衡州
三 籌辦水師,意在長江
四 營壘內部的矛盾
五 潛龍在淵,四拒旨令
第七章 初試鋒芒
一 傳檄出師,”勝過百萬兵”
二 出師不利,首次自殺
三 咬牙立志,整軍妙高峰
四 左、胡相助,”引用一班正人”
五 攻取武漢,有功不賞
六 言詞激烈,重劾崇綸
七 調和諸將,胡林翼撫鄂
八 “東南大局,似有轉機”
第八章 困頓江西
一 兵敗湖口,再次自殺
二 惶惶終日,塔齊布之死
三 “聞春風之怒號,寸心欲碎”
四 仰食他人,艱難經營
五 同年反目,參奏陳啟邁
六 羅澤南援鄂
七 羅澤南之死
八 蓄勢待機,曾家軍入贛
第九章 一生三變
一 “家門有大故,遊子心不安”
二 委曲心事,委軍守制
三 反躬自省,全無是處
四 身在純廬,心系軍旅
五 軍需報銷,為部費發愁
六 追思先人,改葬父母
七 朝野奏起,重返軍營
第十章 歷盡艱辛
一 援浙援閩,均未成行
二 三河慘敗,精銳盡失
三 磨礪人才,李鴻章 入幕
四 不去四川當”作客”
五 兵分四路,”辦竊號之賊”
六 初戰太湖,進圍安慶
七 署理江督,”天意豈有轉乎”
第十一章 運籌帷幄
一 欽差大臣走穩著
二 總督立規矩,政事新氣象
三 曾國藩大開口,左宗棠出山
四 身困祁門,進退維谷
五 應否”勤王”,左右為難
第十二章 攻取安慶
一 轉旋之機,取勢千里之外
二 大戰敗英王
三 人琴並亡,為胡林翼請功
四 關注朝局,”虛望太隆”
第十三章 天京城下
一 謀取江浙,別立淮軍
二 “中華之難,中華當之”
三 態度強硬,解散”阿思本艦隊”
四 曾國荃孤軍逼金陵
五 驚心動魄的四十六天
第十四章 覆滅”天朝”
一 緊縮包圍圈,圍死金陵城
二 淒風腥雨秦淮河
三 殺李秀成之謎
四 部屬”勸進”,撲朔迷離
第十五章 功高自警
一 亂世功名,尤為難處
二 推權讓利,老莊學說最好
三 韜光養晦,留淮裁湘
四 曾、左齟齬,留百年謎題
五 “重整河山”,勉力為之
第十六章 剿撚失敗
一 僧王戰死,奉旨平撚
二 萬難迅速出征
三 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寇”
四 降伏悍將,約法三章
五 防河不成,師老無功
六 疑謗叢集,求退圖保全
七 位高權重,難以息肩
第十七章 倡辦洋務
一 近逼臥榻,數千年未有之變局
二 師夷長技以制夷
三 設廠製造,”為中國自強之本”
四 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
五 開歷史先河與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十八章 總督直隸
一 晉見慈禧,位列漢大臣之首
二 改造綠營,興辦練軍
三 清理積案,整肅吏治
四 興修水利,防杜河患
第十九章 辦理教案
一 天津教案,震動朝野
二 不吝一死,再立遺囑
三 左右為難,委曲求全
四 謗議叢積,眾矢之的
五 曾國藩的外交方針
六 悵惘無限,三任江督
第二十章 不計毀譽
一 審定”刺馬奇案”
二 整軍經武,致力自強
三 “日夜望死,憂見宗社之隕”
四 痛自刻責,期待”三不朽”
五 長逝金陵,生榮死亦哀
第二十一章 是非成敗蓋棺不定論
一 兵為將有,外重內輕
二 滿漢力量對比的變化
三 湖湘文化之傳承
四 青年毛澤東:”獨服曾文正”
五 對曾國藩的評價
附錄一 曾國藩十代世系表
附錄二 曾國藩簡譜
附錄三 曾國藩主要社會關係人物小傳
附錄四 本書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曾、左齟齬,留百年謎題
金陵打下來了,李鴻章 指揮淮軍把江蘇其他部分攻了下來,左宗棠也將浙江的太平軍大部驅除。曾國藩也比較順利地解決了與清廷關係的新問題。但這時,湘系集團內部,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係又發生了問題。
事情出在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漏網上。
湘軍攻佔金陵後,得知洪秀全已死,但幼天王洪天貴福不知去向。同治三年六月十日(1864年7月26日),曾國藩奏報破城和生擒李秀成時說:”據城內各賊供城破後,偽幼主積薪宮殿,舉火自焚。”這時說的還比較含糊。六月二十四日,曾國藩又奏報說:”偽幼主洪福瑱,繞室積薪,為城破自焚之計,眾供皆合。連日在偽宮灰燼之中,反復搜尋,茫無實據,觀其金、玉二印,皆在巷戰時所奪,又似業已逃出偽宮者。李秀成之供則稱‘曾經挾之出城,始行分散’。然此次逃奔之賊,僅十六夜從地道缺口逸出數百人,當經騎兵追至湖熟,圍殺淨盡洪福瑱以十六童,縱未斃於烈火,亦必死於亂軍,當無疑義。”
實際上,幼天王已經脫逃,並且到浙江湖州與洪仁玕、楊輔清等會合,然後由洪仁玕扶持到江西,準備會合太平天國現在實力較強的侍王李世賢。曾國藩的奏報,是一種想當然的做法。然而這時候,左宗棠卻已得到了太平天國幼天王已經脫逃的可靠情報。按照曾國藩的想法,左宗棠應該先將此事通知曾國藩,商量一個解決辦法。不料左宗棠卻先奏報清廷,雖然他同時也寫信告訴了曾國藩,但因清廷事先知曉,並要求從重嚴辦防堵不力的人員,弄得曾國藩十分狼狽。如本章 開頭所說,曾國藩雖然把清廷的要挾頂了回去,但對左宗棠甚為不滿,他覺得左宗棠是有意讓曾家兄弟下不來台,是”以怨報德”。兩人隨即在奏摺中互相指責,曾國藩曾說左宗棠攻佔杭州時有十萬太平軍逃出,並沒有受到處分。左宗棠就上奏說,你憑什麼說有十萬太平軍逃出?意思是說是你親自數的嗎?並且太平軍自杭州逃出的事我已奏明,不像你公然奏報已經搜殺淨盡。雖然後來洪仁玕與侍王李世賢會合並沒有成功,在江西為沈葆楨部下湘軍席寶田部擊敗,洪仁玕與幼天王都被俘處死,但曾國藩和左宗棠的怨卻已經結下,私交宣告斷絕。從此以後,曾國藩和左宗棠再沒有私人通信往來。
對於曾國藩和左宗棠的絕交,人們有許多說法。最為奇特的一種是說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故意鬧矛盾做給外人看,因為此時清廷非常疑忌曾國藩,假使曾國藩和左宗棠湘軍內部翻了臉,會使曾國藩的實力大損,對清廷的威脅就小得多,清廷的疑忌心也就會小得多。所以曾、左二人就演了一出互相攻訐的雙簧戲,故意讓人以為湘軍內部不和,而且時間也是不早不晚,正好選在湘軍攻破金陵的時候。然而這種說法雖能提出一些理由和現象,卻嫌證據不足。多半是那些既喜歡曾國藩又讚賞左宗棠的人的良好願望。因為曾國藩在家書中,還曾屢次提及擔心左宗棠向清廷說他的壞話,造假不會造到當時不公開的家書中。
我們同意左宗棠研究專家、對曾國藩也有深入研究的劉泱泱先生的說法,曾國藩和左宗棠是”失和”了,即斷絕了朋友關係。
失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曾、左二人都是有才幹的人,但性情差異相當大。曾國藩深受理學薰陶,辦事待人,都有一種深厚的理學味,常說是以”誠”為本。但是,曾國藩又是十分注重實際的人,帶兵打仗,在朝為官,都需要靈活性,需要用權術,這在左宗棠等人看來,不免有些作偽。但這實際上是曾國藩治學辦事的一種內在矛盾,如果說虛偽,只能說是理學的虛偽,就像倭仁號稱理學大師,卻大力支持慈禧太后執政,壓制恭親王奕䐶,這最不合傳統理學的規矩。對於曾國藩的做法,胡林翼可以理解,左宗棠不能理解。左宗棠有才幹,有謀略,有膽識,但個性太傲,太自負,缺乏容人之量,他在樊燮案中鬧得如此狼狽,便與他的性格有關。曾國藩打仗求穩持重,很少用奇兵險著,這在左宗棠看來,是缺少才幹,如失和前左宗棠致駱秉章 的信就說:”滌相(曾國藩)於兵機每苦鈍滯,而籌餉亦非所長,近日議論多有不合,只以大局所在,不能不勉為將順,然亦難矣。”論建立一支軍隊的影響,當時任何人都不及曾國藩,但要說指揮打仗,可能左宗棠的確比曾國藩勝一籌。而在左宗棠的內心深處,很可能對湘軍首領的曾國藩並不服氣。如世上流傳的曾、左二人戲聯,曾國藩聯說:”季子敢言高,與吾意見常相左。”左宗棠聯說:”藩臣徒誤國,問他經濟有何曾?”雖不盡可信,但絕非空穴來風。
應該說,曾、左二人雖然齟齬,但並不互相仇恨,所以用”失和”二字最為恰當。而且他們在公事上,還頗能互相配合、支持。
(下略)

前言/序言

後記
本書最早於2000年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201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9年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第三版。2020年由香港開明書局出版第四版。此次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是第五版。在此書出版的二十多年中,我們對曾國藩的研究,有了不少新的理解和認識,也逐漸深化。此次出版,對一些提法做了必要的修改。書後重新訂正了主要參考文獻,由林乾完成;為便利讀者檢索,又新增了曾國藩簡譜、曾國藩主要社會關係人物小傳,由林乾和遲雲飛共同完成。書中各章,第一章 、第三章 至第九章,由林乾撰寫,第二章 、第十章 至第二十一章,由遲雲飛撰寫。在編輯出版過程中,歐陽紅編審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並給予很多專業的建議。對此,我們對她表達誠摯的謝意。
2024年3月27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