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圓矩方,權重衡平-中國科學史論綱 關增建 978710023347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87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規圓矩方,權重衡平-中國科學史論綱
ISBN:978710023347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關增建
叢書名:上海交大全球人文學術前沿叢書
頁數:45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5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當代文明中,科學技術扮演著重要角色,中國古代科技同樣是中華文明發展至今不可缺少的重要源頭和組成部分。本書以嚴謹翔實的文獻材料,就中國古代的宇宙觀與時空觀、天文與社會、物理現象探索、科學史研究的辨析求真、計量歷史管窺等方面展開探索,是一部從物理、天文、計量視角對中國古代科學進行解讀的專門著作。本書呈現了中國古代科學史發展遞嬗的大致脈絡,讀者可藉此了解中國古代科學的某些特點,增進對古代科學本身的理解。

作者簡介

關增建,1956年生,科學史博士。1990年人鄭州大學工作。1995年任鄭州大學文博學院院長,破格晉陞教授。2000年調入上海交通大學,現為上海交大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科技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史尤其是物理學史、計量史的研究,對通識教育和科學史的教育功能亦時有關注。

目錄

代序:詳較管窺蠡測衡萬物 細推質測通幾識大千
一、偶得風氣之先,卻有計量史大成
二、科技史道路偶然選,計量史研究是必然
三、三生有幸逢恩師,道器兩精啟後學
四、辨析概念立新解,物理思想開篇章
五、疑似之跡細緻察,通幾質測再解說
六、樹碑毀廟並肩存,探究因果辨真章
七、科史功能勤思考,通識教育結碩果
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宇宙觀與時空觀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宇宙生成學說
一、天地交而萬物通
二、「和而不同」生物模式
三、先秦宇宙論的後續發展
四、餘論
第二節 中國古代宇宙結構理論的形成及發展
一、對宣夜說的再評價
二、蓋天說的產生年代
三、渾天說的產生年代及其理論化過程
四、歷史上的渾蓋之爭及其啟示
第三節 中國古代的時空觀念
一、時空的定義與性質
二、時空的有限與否
三、同時的相對性
四、空間取向的絕對性
五、「時刻之原」概念
六、關於時空關係
第四節 中國古代關於空間無限性的論爭
一、無限空間的性質
二、有限空間觀念
三、「天外有天」之說
四、對天外天說的批判
第五節 中國天文學史上的地中概念
一、地中概念的緣起
二、洛邑地中說
三、渾蓋之爭中地中概念的作用
四、陽城地中說
五、地中位置的測定
六、地中概念與天文大地測量
七、地中概念的多樣化
八、結語
第二章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社會
第一節 中國古代星官命名與社會
一、圖騰崇拜的表現
二、生產生活的反映
三、社會組織形式的再現
四、哲學觀念的作用
第二節 日食觀念與傳統禮制
一、與日食相關的禮儀的形成
二、日食救護禮儀與日食預報
三、日食救護禮儀中政治因素的作用
四、日食救護禮儀與君主權勢約束
第三節 登封觀星台的歷史文化價值
一、中國傳統「地中」觀念的歷史見證
二、中國天文學史上重大事件的歷史見證
三、元代天文學高度發達的歷史見證
四、中外天文學交流的歷史見證
第四節 傳統神話中的天文學知識探索
一、盤古開天地與宇宙演化
二、女媧補天與宇宙結構
三、嫦娥奔月與月食
四、《雷曹》與星辰尺度
第三章 中國古人對物理現象的探索
第一節 中國古代對光現象的觀察和認識
一、對自然界光現象的觀察與解說
二、日體遠近大小之辯
三、對光本性與光傳播問題的認識
四、方以智的氣光波動說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成像光學
一、反射鏡成像
二、透鏡成像及其應用
三、小孔成像
四、成像論的格術
第三節 指南針的發明與理論解說
一、磁石指極性的發現
二、新型磁化材料的尋找及磁偏角的發現
三、指南針架設方法與羅盤
四、古人對指南針理論的探討
五、指南針的應用與傳播
第四節 曾侯乙編鐘與中國古代音律
一、古代鐘磬製作
二、曾侯乙編鐘
三、古代音律學說
四、十二等程律
第五節 中國古代的電磁知識與熱學探討
一、電磁現象觀察與解說
二、人工取火方法
三、傳統測溫方法
四、溫度計
五、濕度計
第四章 中國科學史若干問題辨析
第一節 傳統3651/4分度不是角度
一、3651/4分度方法的產生
二、渾天家對3651/4分度方法的理解
三、3651/4分度方法的影響
第二節 略談中國歷史上的弓體彈力測試
一、古代的弓力測試
二、胡克定律說辨析
三、測弓量力定射程
第三節 白璧中的微瑕——對《中國通史》科技史知識的吹毛求疵
一、敘述上的欠準確
二、概念上的不嚴謹
三、科學理解上的不嚴密
四、文字校對上的疏忽
第四節 中國科學史研究中的歷史誤讀舉隅
一、對時空性質的解讀
二、對大地形狀的認識
三、對月食成因的闡釋
四、對隕石成因的解說
五、結語
第五章 中國古代計量概說
第一節 中國計量發展歷史分期探索
一、傳統計量的形成時期
二、傳統計量的理論成型時期
三、傳統計量的變動和發展時期
四、傳統計量向近代計量轉化的準備時期
五、傳統計量的終結
六、中國近代計量的建立
七、中國現代計量的發展
第二節 中國與西方計量發展的比較
一、計量的起源
二、計量科學與計量管理
三、計量學家的出身
四、思想背景
五、技術差異
六、結語
第三節 中國古代角度概念與角度計量的建立
一、比例測度解天文
二、就事論事說《考工》
三、西儒東來建計量
第四節 中國古代對誤差理論的探索
一、測量的精準與誤差的不可避免
二、測量中產生誤差的原因
三、測量精確度與準確度概念的區分
四、對減少測量誤差的探索
第六章 古代計量學家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