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涵變-清末民初的國家建構與現代困境 (1895-1917) ISBN:9787520215213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 著編譯者:馬勇 頁數:59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53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近代中國的政治變革與國家政體的建構,即從1895年甲午戰後到1917年張勳帝制復辟失敗的二十二年的歷史,從大歷史視角來說,這是三千年中國歷史上變化最為劇烈的時期。 甲午戰後的中國進入維新時代,探索中國政治體的轉型問題。戊戌變法失敗、大阿哥事件、義和團運動、簽訂《辛醜條約》等雖然為中國政體的轉型摁下了暫停鍵,但自上而下的社會共識已經達成,人人都認為唯有變革才有出路,清政府重啟新政,《欽定憲法大綱》的頒佈,標誌著中國向現代國家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歷史充滿了偶然,在不可控、無法預見的多種變量的作用下,清廷退出中國的政治,中國版的”光榮革命”成功了,後世中國的國家建構,都是以此為原點展開的。雖然此後就是軍人、政治家、新舊官僚、新舊知識人、革命黨人等在立憲與共和之間的大討論與大博弈,但中國前行的方向沒有變:逐漸成為現代國家。 因病去世的袁世凱用最特殊的方式化解了巨大的政治危機,中華民國重建,張勳復辟帝制成為一場鬧劇,段祺瑞成為”三造共和”的英雄,從共和到帝制再到共和,中國終於走出了帝制,也涵化出了自己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文化,一個全新的現代中國正緩緩走來。 作者簡介 精彩書摘 前言/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