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研究 李姣 978757730231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鄭州大學
NT$52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研究
ISBN:9787577302317
出版社:鄭州大學
著編譯者:李姣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5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成果,通過對藏品利用方式、藏品利用基本情況、利用效率低的表現及原因等進行深入系統分析,以國際視野、科學視角和技術層面探討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得出了一系列的結論和建議,是一本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博物館藏品利用研究?磚引玉。
該書立足于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的實際情況,從科學的視角出發,探索智慧型藏品利用方式。新時代,博物館應構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為大眾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傳播。但是博物館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對藏品蘊含價值的挖掘與傳承,這一點並不會也不能因”智慧”而改變,我們應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最終以價值傳承為目的,去推動我國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讓藏品活起來。
該書資料翔實,在論述中實現了定量分析,突破以往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的局限。展出率是博物館藏品利用直觀的體現,作者通過實地調研、博物館官網、《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等獲取詳盡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利用數學建模和正態概率圖、分位數一分位數圖、Lasso和Logistics回歸、zui小顯著性差異法(LSD)、”Spearman”和”Pearson”相關係數等統計學方法估算了我國博物館展出率和分析了影響博物館展覽數量的因素,顯示2018年省級以上博物館展出率低於5%,全國平均展出率在10 27%左右,且2009-2018年展出率呈下降趨勢,以此窺見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的基本情況。
該書具有一定的可讀性,作者在研究中採用了具體、實證的數據和案例,並結合圖表和解釋進行詳盡的論述,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中的觀點。此外,該書內容深入淺出,對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具有參考價值,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直觀瞭解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的窗口。

作者簡介
李姣,女,1989年出生,湖南衡陽人。2013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21年畢業于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職于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博物館,文物博物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博物館學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曾在《光明日報》《文博》《博物院》《文物世界》、Heritage Science(A&HCI)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參與編寫《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寶安區可移動文物名錄》《寶安歷史地名》。

目錄

1 緒論
1 1 相關概念與研究範圍界定
1 2 提高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與機遇
1 3 國內外研究述評
2 藏品利用——藏品價值的實現
2 1 藏品價值體系
2 2 本體價值利用
2 3 情感價值利用
2 4 發展價值利用
2 5 本章 小結
3 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基本情況研究——以陳列展覽為例
3 1 數據采集的基本情況
3 2 估算全國博物館藏品展出率
3 3 影響博物館藏品展出相關因素的篩選建模和校正
3 4 影響博物館藏品展出的相關因素分析
3 5 本章 小結
4 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4 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現
4 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內部原因
4 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4 4 本章 小結
5 國外博物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與實踐
5 1 從藏品本體著手
5 2 從場地方面著手
5 3 從延伸利用著手
5 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5 5 本章 小結
6 智慧理念下博物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6 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館
6 2 人工智能時代的AI博物館
6 3 人工智能對博物館藏品利用的影響
6 4 人工智能給博物館藏品利用帶來的機遇分析
6 5 本章 小結
7 人工智能技術在藏品利用方面的個案探索
7 1 一種基於人工智能的自動導覽裝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設計
7 2 一種基於VR技術的圖像採集處理裝置及其方法
7 3 一種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非結構性破損壁畫修復方法
7 4 本章 小結
8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彩頁圖說明
附錄二

後記

前言/序言
博物館是一座文化寶庫,是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和歷史傳承的見證者。藏品是博物館的核心,是博物館的立館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館的工作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藏品保護與研究成果的體現,是實現博物館文化價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徑。本書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成果,通過對藏品利用方式、藏品利用基本情況、利用效率低的表現及原因等進行深入系統分析,以國際視野、科學視角和技術層面探討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得出了一系列的結論和建議,是一本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博物館藏品利用研究?磚引玉。
藏品資源豐富、文化需求高與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強烈反差,成為目前博物館發揮效能的瓶頸,提高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國時代需求和歷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實現藏品價值,從博物館的功能出發,藏品價值可分為本體價值、情感價值和發展價值。其中,本體價值是價值的本源和基礎,情感價值和發展價值是附屬延伸價值。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現在廣度、深度、頻率和真實性問題四個方面,其原因表現在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在現有條件下,我們無法立即解決存在的問題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筆者從藏品本體、場地、延伸利用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紹國外博物館的有益經驗,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場地等情況下,為化解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中面臨的問題提供參考。在信息時代,我們應加強博物館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引入”智慧”理念是很有必要的,本書立足于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的實際情況,從科學的視角出發,探索智慧型藏品利用方式。新時代,博物館應構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為大眾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傳播。但是博物館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對藏品蘊含價值的挖掘與傳承,這一點並不會也不能因”智慧”而改變,我們應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手段,最終以價值傳承為目的,去推動我國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讓藏品活起來。
本書資料翔實,在論述中實現了定量分析,突破以往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的局限。展出率是博物館藏品利用最直觀的體現,作者通過實地調研、博物館官網、《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等獲取詳盡真實的第一手材料,利用數學建模和正態概率圖、分位數一分位數圖、Lasso和Logistics回歸、最小顯著性差異法(LSD)、”Spearman”和”Pearson”相關係數等統計學方法估算了我國博物館展出率和分析了影響博物館展覽數量的因素,顯示2018年省級以上博物館展出率低於5%,全國平均展出率在10 27%左右,且2009-2018年展出率呈下降趨勢,以此窺見我國博物館藏品利用的基本情況。
本書具有一定的可讀性,作者在研究中採用了具體、實證的數據和案例,並結合圖表和解釋進行詳盡的論述,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其中的觀點。此外,本書內容深入淺出,對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和科研工作者具有參考價值,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直觀瞭解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的窗口。
學術研究無止境,”讓文物活起來”是當下的研究熱點,博物館藏品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甚多。由於該問題涉及專業學科較多,作者能力和學術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希望以本書的出版為起點,本人持之以恆,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