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研究.第130輯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 97875039767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化藝術
NT$3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戲曲研究.第130輯
ISBN:9787503976704
出版社:文化藝術
著編譯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戲曲研究》編輯部
頁數:37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32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戲曲研究》的第130輯,包括戲曲文獻、戲曲史論、近現代戲曲、當代戲曲、劇種研究和吹腔研究幾個專題。其中《聽覺複製時代的「新聲」:民國時期京劇廣播及其收聽》,介紹了廣播出現之後,京劇傳播方式和表演方式的巨大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深刻的影響。《鴻福堂》介紹了中國最早赴美國進行演出的戲曲班社的情況,對於我們了解戲曲在海外的傳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論1949年後京劇四大名旦的新戲創作》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之後,京劇四大名旦適應國家建設新形勢而展開的新探索以及產生的影響。

目錄

專稿
郭漢城評傳
聲腔劇種理論
戲曲聲腔流變與劇種研究
京劇基本特性論——從「戲劇的基本是舞蹈」說起
古代戲曲
從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丁都賽磚雕看宋雜劇服飾時尚張彬
《元刊雜劇三十種》版本問題新論
兼及「三十種」的分類和分期
《胖姑》與清代宮廷承應戲中的農民看戲
清官壽戲同劇異名現象敘考
乾隆時期《西廂記》的大眾接受——以《霓裳續譜》「西廂」俗曲為中心
黃燮清生平家世與曲學著作新探
現當代戲曲
聽覺複製時代的「新聲」:民國時期京劇廣播及其收聽
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地方戲曲研究班考論
論鄭懷興的史劇創作精神
從江南到嶺南:上海女曲家殷菊儂生平與曲唱鉤沉
地方戲研究
題材限定與藝術轉向——「戲改」進程中閩南木偶戲的創作路徑
斯坦尼的中國化:「十七年」川劇表演理論體系探索張志全
粵劇歌謠體研究
鴻福堂研究
京劇名家研究
論1949年後京劇「四大名旦」的新戲創作
程硯秋演齣劇本語言特色研究
從李少春的創作實踐觀探討余派藝術學習路徑
《戲曲研究》稿約
《戲曲研究》2024年度約稿專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