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區文學前後期關聯性研究 秦林芳 978701026745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解放區文學前後期關聯性研究
ISBN:9787010267456
出版社:人民
著編譯者:秦林芳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叢書
頁數:42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31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前期解放區文學與後期解放區文學的關係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所持主流觀點向來為凸顯二者差異性的「斷裂論」。但事實上,二者只是解放區文學的不同階段,其中仍然存在著作為解放區文學所具有的共同特質。本書以鮮明的歷史意識和問題意識,主要從追求革命功利的文學觀念、深入群眾生活的實踐路徑、追求現實性品格的題材取向、群眾與知識分子的對比觀照、民族民間形式的運用與改造等多個方面,對於解放區文學前後期關聯性作出系統的研究。這不但有助於還原歷史本真,而且對於理解解放區文學的一體性及其整體走向的發生、從文學自身發展視域去理解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重要意義等方面,具有獨到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秦林芳,男,江蘇南通人,文學博士、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傳媒學院教授、南京曉庄學院文學院教授。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工作,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0餘篇,出版《淺草—沉鍾社研究》《丁玲評傳》等學術專著多部,譯著有《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解放區前後期文學的關聯性研究」,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合作),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3年度優秀論文獎。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丁玲研究會理事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的價值觀
第一節 時代的召喚:「為抗戰服務」
第二節 價值觀的建構:以民族救亡為中心
第三節 價值觀的重心:「為民族」抑或「為階級」
第二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的價值觀
第一節 《血淚仇》的創演及反響
第二節 《講話》的階級立場
第三節 《講話》的導引與價值觀的形成
第三章 解放區「演大戲」現象評價的演變與意義
第一節 前期討論:總體性肯定
第二節 後期討論:總體性否定
第三節 結論:「一種應糾正的偏向」
第四章 新編歷史劇《三打祝家莊》的編創過程
第一節 領袖與主題的確立
第二節 群眾與材料的充實
第三節 組織者的作用與組織機制的形成
第四節 組織機制的影響
第五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中「魯迅形象」的政治化建構
第一節 「魯迅方向」重心的轉變
第二節 魯迅思想的政治化闡釋
第三節 魯迅與「文藝為工農兵的方向」
第四節 現實政治旋渦中的魯迅
第六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深入生活」思潮
第一節 「深入生活」文學思潮的發生
第二節 「深入生活」的理論蘊含與意義
第三節 解放區作家「深入生活」的實踐
第七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深入群眾」觀念
第一節 「深入群眾」觀念的生成
第二節 了解實際情況:內涵與意義之一
第三節 發揮社會作用:內涵與意義之二
第四節 「向群眾學習」:內涵與意義之三
第八章 20世紀40年代初期解放區文學的邊區紀事
第一節 反映邊區政治生活
第二節 表現邊區經濟生活
第三節 描寫邊區先進人物
第四節 邊區紀事的現實性品格及其成因
第九章 20世紀40年代初期解放區文學的「反頑」主題
第一節 揭露頑固派的軍事摩擦
第二節 抨擊頑固派的政治獨裁
第三節 批判頑固派的文化專制
第十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的英模書寫
第一節 英模書寫與英模運動
第二節 「對己」「對公」和「對人」:英模書寫的三個層面
第三節 「自我教育」與「教育群眾」:英模書寫的雙重意義
第十一章 抗戰後期解放區文學中的難民敘事
第一節 從「外邊」到「這裏」
第二節 在生產活動中
第三節 「階級的功利主義」
第十二章 新編歷史劇《三打祝家莊》的現實意蘊
第一節 宣傳階級鬥爭理論和唯物史觀
第二節 弘揚調查研究的整風精神
第三節 歷史題材的表現與現實性品格的強化
第十三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中的國民性批判
第一節 批判等級意識和迷信觀念
第二節 揭示「遵從習慣」的守舊思想
第三節 剖析自私心理和看客心態
第四節 國民性批判與「教育人民」
第十四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對減租減息時期農民「變天思想」的批判
第一節 對減租減息運動中農民「變天思想」的批判
第二節 對減租減息時期其他生活中農民「變天思想」的批判
第三節 「變天思想」批判中的政治功利與思想價值
第十五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知識分子的自我批判
第一節 知識分子與農民、幹部的對比
第二節 知識分子與士兵的對比
第三節 自我批判中的價值立場
第四節 自我批判與實用理性
第十六章 「外來的同志」與《窮人樂》的創生
第一節 「外來的同志」與《窮人樂》的創意、構思
第二節 「外來的同志」與兩個「過程」的結合
第三節 《窮人樂》創生過程中的兩個「問題
第十七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普及和提高」問題——以「小形式」「舊形式」「民族形式」的討論為中心
第一節 在「小形式」的討論中
第二節 在「舊形式」的討論中
第三節 在「民族形式」的討論中
第四節 前期「普及和提高」的討論與後期的關聯
第十八章 前期解放區小說中的「新英雄傳奇」傾向
第一節 具有理想化色彩的精神品格
第二節 回歸民族敘事傳統的藝術形式
第三節 前期「新英雄傳奇」傾向的發生及與後期的關聯
第十九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藝人改造
第一節 藝人改造的發生及藝人的自我改造
第二節 提高覺悟:藝人改造的路徑之一
第三節 改造惡習:藝人改造的路徑之二
第二十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平劇改革
第一節 初期的「平劇活報劇」及「泛活報化」傾向
第二節 初期對經典平劇的「套用」
第三節 新的改革:「創造格式」
第二十一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秧歌活動
第一節 前期有關秧歌的理論探討
第二節 前期利用秧歌的實踐活動
第三節 前期秧歌對舊秧歌的改造及與後期秧歌的關係
第二十二章 後期解放區文學中「小形式」的評價問題
第一節 主流意識形態對「小形式」的倡導
第二節 創作界對「小形式」的推崇
第三節 各界對「小形式」局限性的警醒
第四節 在「大形式」創作繁榮的背後
第二十三章 歌劇《王秀鸞》中的民間元素
第一節 《王秀鸞》中的民間倫理
第二節 《王秀鸞》中的民間形式
第二十四章 前期解放區文學中的工人業餘創作——以《文藝突擊》《大眾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