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 康斯坦丁.弗洛羅斯 97875598733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75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新解
ISBN:9787559873354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康斯坦丁.弗洛羅斯
叢書名:古斯塔夫·馬勒系列
頁數:46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24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國音樂學家康斯坦丁·弗洛羅斯關於馬勒交響曲研究的學術著作,系其重量級三卷本「馬勒交響曲研究」中的第二卷。書中深入解讀了馬勒與19世紀交響曲的多重關係,將馬勒的交響曲創作與貝多芬、舒伯特、布魯克納、瓦格納、柏遼茲、李斯特等人的作品展開全面的比較分析,通過大量作品的比照,揭示了馬勒交響曲的創作方法、思想及其藝術觀念的來源,尤其指出標題性思維在馬勒交響曲創作中的重要性,對於理解馬勒交響曲作品乃至19世紀交響音樂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弗洛羅斯(Constantin Floros,1930—),德國音樂學家,漢堡大學特聘教授、名譽教授,1999年,被雅典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漢堡音樂學年鑒》聯合編輯,漢堡古斯塔夫·馬勒協會主席,愛爾福特公益科學學院成員,理查德·瓦格納協會名譽會員,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成員。康斯坦丁·弗洛羅斯教授是德國音樂學的領軍學者之一,致力於音樂學、文化和歷史研究,出版22本著作並發表大量學術論文。三卷本《通用紐姆符號學》(1970年)推翻了關於格里高利聖詠紐姆符號起源的早期理論,破譯了最古老的拜占庭和斯拉夫記譜法,並開發了一種新的語義分析方法。三卷本《古斯塔夫·馬勒》(1977—1985年)探討了交響曲的語義意義及絕對音樂主導理論。他還對第二維也納學派的音樂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在關於貝爾格(1993年)和利蓋蒂(1996年)的書中提出了「音樂即自傳」的觀點。

目錄

第一部分 交響曲創作的基礎
第一章 馬勒在歷史上的地位
1 「折中主義者」還是原創天才?
2 布魯克納的繼承者還是布魯克納的反對者?
第二章 貝多芬和交響樂的新流派
第三章 關於貝多芬的接受史
第四章 馬勒的交響康塔塔觀念
第五章 對藝術歌曲作品的借用
1 舒伯特、門德爾松和勃拉姆斯
2 馬勒借用歌曲的目的
第六章 結構設計方面
1 不同數量的樂章和排列方式——結構劃分
2 從貝多芬的「田園」、柏遼茲的「幻想」到馬勒的「巨人」——一些五樂章的標題交響曲
第七章 內容和形式:新美學的「軸心」
第八章 套曲形式原則和標題性樂思
1 貝多芬
2 舒伯特和舒曼
3 柏遼茲
4 李斯特
5 李斯特《前奏曲》的音樂和標題的聯繫
6 布魯克納
7 柴可夫斯基
8 馬勒
9 「閃回」:來自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的交響曲的6個例子
第九章 音樂主題和「詩意思想」
1 主題特徵的變化和變形作為柏遼茲、李斯特和馬勒的表現手法
2 對比主題疊置作為表現手段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運用
第十章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的梅菲斯特樂章:語義分析
1 主題和李斯特的變形技法
2 協奏曲《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來源
3 「詛咒」作為梅菲斯特樂章的中心樂思
4 李斯特對「神秘的合唱」的設定
第二部分 交響曲的普遍性
第十一章 普遍特徵
1 基本原理
2 關於阿多諾的「物質的形式理論」概念
第十二章 源於聲樂的特徵
1 獨白部分:宣敘調和詠嘆調
2 眾讚歌: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布魯克納、勃拉姆斯和馬勒交響曲中這一體裁的意義
3 讚美詩:布魯克納、馬勒、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的讚美詩
4 藝術歌曲
第十三章 源於器樂的特徵
1 進行曲和葬禮進行曲:在柏遼茲、李斯特、布魯克納和馬勒交響曲中的意義
2 葬禮音樂:「像一個沉重的隊伍」
3 田園曲:貝多芬、柏遼茲、門德爾松、李斯特、比才、勃拉姆斯和馬勒的田園曲
4 「遠方的音樂」:遠處的管弦樂隊及其幻境
5 漸強和漸弱作為一種聲音動態的形式構思(行進的音樂由遠及近):來自莫扎特、貝多芬、柏遼茲、瓦格納、比才、馬勒和德彪西作品中的9個例子
第十四章 諧謔曲、諧謔的和舞曲特徵
1 基本原理
2 小步舞曲:馬勒、比才和李斯特的小步舞曲類型
3 連德勒:馬勒作品中的兩類連德勒
4 德奧圓舞曲與法式圓舞曲
第十五章 總結:根據特徵得出的馬勒《第三交響曲》第一樂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 交響曲的元素
第十六章 音樂中的象徵
1 概念闡釋
2 舍林的象徵概念
3 啟髮式方法
第十七章 鳥鳴的語義
1 作為「自然之聲」的鳥鳴和聲音
2 馬勒和貝多芬的「溪邊小景」中的鳥鳴
3 馬勒和瓦格納的「森林低語」中的鳥鳴
4 「夜之鳥」
5 「死亡之鳥」:夜鶯的歌聲作為「塵世生命的迴音」
6 鳥歌坎蒂萊那、二重唱和音樂會
第十八章 基本動機
1 呼叫和信號
2 嘆息動機:悲嘆與哀號、痛苦動機、「尖叫」
第十九章 下行動機和深淵象徵
第二十章 夜晚和睡眠動機
第二十一章 撒旦和耶穌受難像:弗朗茲·李斯特的音樂及其精神世界的兩極
1 李斯特對歌德的《浮士德》和但丁的《神曲》的偏愛
2 災難與救贖的兩極性
3 音樂中的魔鬼和「十字架的調性象徵」:李斯特音樂中最重要的象徵的語義
第二十二章 「從地獄到天堂」:神學一哲學動機
1 李斯特和馬勒交響曲的哲學—詩學基本思想
2 李斯特、柴可夫斯基和馬勒作品中的地獄動機和路西法動機
3 象徵「天國」的「十字架的調性象徵」在瓦格納、馬勒、布魯克納和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應用
4 瓦格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永恆」動機
第二十三章 恐怖的音階:全音階的歷史
第二十四章 主導節奏:死亡、命運和鬥爭的象徵
1 貝多芬
2 李斯特
3 瓦格納和布魯克納
4 施特勞斯
5 柴可夫斯基
6 馬勒
第二十五章 主導音響:作為象徵的特徵和弦
1 瓦格納、李斯特、馬勒和施特勞斯作品中作為死亡象徵的「陰森恐怖的」小三和弦
2 舒伯特、馬勒、施特勞斯和勃拉姆斯作品中的大小調交替
3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和馬勒《第二交響曲》中的「恐怖號角」
4 作為格言的四音和弦
5 馬勒、舒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高潮處的那不勒斯六和弦與不協和音
6 布魯克納的高潮設計
7 馬勒《第十交響曲》柔板中的九音
8 「意外」的技法:貝多芬、柏遼茲、布魯克納和馬勒作品中的「恐怖的音符」
第二十六章 體鳴樂器的音響象徵
1 關於音響象徵的一般討論
2 大鑼在馬勒、瓦格納、李斯特、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勛伯格和貝爾格的作品中作為葬禮和恐怖的音響象徵
3 柏遼茲、李斯特和施特勞斯作品中的管鐘聲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