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族史考略 (增訂本) 李治墨 978722013719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人民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巴金家族史考略 (增訂本)
ISBN:9787220137198
出版社:四川人民
著編譯者:李治墨
頁數:28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1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巴金自稱”五四之子”,不僅經歷了風雲變幻的時代,而且繼承了反叛與追求自由的精神,其早期作品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後期作品充分展現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真 好”的精神風貌。本書從巴金家族史的角度,為人們多維度、立體化地認識、瞭解和研究巴金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廣域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收集巴金祖輩百年老照片、詩文匯存、來往書信等資料,走訪多地圖書館、文史館,並對大量相關資料進行比對的基礎上編寫的,詳細考證了巴金家族數十位祖輩的生平、職業、社會業績、文學成就等,清晰勾畫了這個大家族的歷史,校正了多種歷史遺誤,還原了《家》《春》《秋》等自傳體文學作品背後的歷史風貌。本書不僅對研究巴金的生平和創作,而且對研究四川、浙江、江蘇等地的民俗和社會文化,都有獨特的價值。

作者簡介
李治墨,生於成都,巴金侄孫,長期致力於巴金家族史料搜集與研究。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工程學終身教授,在國內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任全國政協海外列席代表、中國僑聯海外委員和北京海外交流協會理事。

目錄

代序 巴金關於家史問題的一封信
璿璣玉衡 蔽芾甘棠——巴金家族名號趣考
文章 經國 黃絹長留——簡述巴金家族歷史
萬重桑海 潛閉琴書——浣雲公李鏞逸事
勤勉篤實 溫和寬厚——李道河小考
學理深純 才識明通——李道溥小考
畢生傾注 教學翻譯——讀孤島中李堯林的電影記錄
花憐人瘦 人比花愁——從蘭陵三秀看湯氏女性文化傳承
心細才明 辦事勤敏——湯健業小傳附佚詩
東湖聳翠 豈羨瀛洲——記武進湯健業與四川文豪李調元的詩詞往來
才具明練 為守兼優——記清代四川賢吏呂朝恩
起擁寒衾 燕歎花愁——毗陵莊絳詞三首及軼事
清廉為官 興利除弊——明代賢吏莊廷臣小記
興利除害 抑強扶弱——明代清官莊襗小記之一
頂逆而為 剛明有守——明代賢吏莊襗小記之二
以實正誤 力戒傳訛——巴金家族歷史研究正誤
以史為鑒 去蕪存菁——《巴金祖上詩文匯校》前言
勤修德業 世守書香——《巴金祖上詩文匯校》作者小傳集
附錄一
聞湖盛氏由來考盛平
先府君(李文熙)行略 (清)李璠
誥授奉政大夫晉封通奉大夫李公宗望(瑤)墓誌銘 (清)羅應旒
李瑤列傳
清通議大夫晉榮祿大夫四川打箭爐同知李(忠清)君墓誌銘 (清)顧複初
李忠清列傳
清授中憲大夫候選道李(道江)君青城墓誌銘 (清)葉爾愷
李宗望(瑤)得馬寶
李母張孺人壽詩序(代) 王侃
考妣行狀 湯健業
莊凝宇公年譜 莊鼎鉉
鶴溪公莊襗事蹟
述盛周盛萬年盛士元 盛楓
附錄二
思路 巴金
懷念二叔 巴金
以愛待人 以誠待人——我所知道的祖母和祖父 李斧
李道江小考 向黃
巴金祖母身世考 葉舟
附錄三
《繡餘吟草》淘書記趣 李治墨
《砥碧山房詩鈔》購得記 李治墨
作者後記

精彩書摘
文章 經國 黃絹長留——簡述巴金家族歷史
一、李氏家族——從一張百年老照片談起
這是一張由巴金先生親自保存下來的百年老照片(見書前”李氏家族”照)。說到保存,還有一段插曲:這張照片上的破損依稀可見。1982年巴金先生把一批老照片交給他的侄子李致翻拍加印時說,這張照片曾經在”文革”中被抄走撕壞,”文革”後發還時經修補才成這樣。所以這張照片,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飽經滄桑。
照片攝於清光緒末年,是李氏大家族人丁興旺達到鼎盛時期時在成都東珠市街公館前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要把這張照片上記錄著的李氏家族說清楚,還得從李氏家族的來龍去脈簡單談起。
李家的祖上世居浙江嘉興,住在蜿蜒的角裡街上,靠近萬里堰橋一帶。據嘉興市的薛家煜先生從《嘉興府志》中考證,萬里堰即鰻鱺堰。21世紀初嘉興市為慶祝巴金百歲華誕命名的仰甘亭,就正好在角裡街上並且正對著鰻鱺堰,真是歷史的巧合。
到了乾隆初年,這一代的李氏傳人叫李南棠,號蘭陔,曾入官學為郡庠廩膳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公費生)。蘭陔公李南棠有五個兒子,長子李寅熙,字賓日,號秋門。李寅熙少年時師從於擅長詩詞書畫的名士曹秉鈞(種梅)先生,並曾與同鄉汪如洋(雲壑)、胡世塏(江林)、吳歐(少陘)、施鸞坡(惺渠)、錢開仕(漆林)、錢楷(裴山)等結詩社,並被公推為”祭酒”,有過夜集”葭露山房”分韻賦詩的佳話。後來這批年輕人紛紛北上應試。父親李南棠早年去世,家境日趨貧寒,靠母親聶氏做針線活糊口。李寅熙還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在鄉里教授私塾。一乾隆四十二年(1777)後李寅熙也離鄉北游,多居京城。旅居北京期間,他曾為官府校對,並曾一度回鄉應試。這時期他結交的詩友還包括王複(秋塍)、梁同書(山舟)、洪亮吉(北江)等。李寅熙的那些少年詩友們多數科場得意,其中汪如洋還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錢楷也中會元、並點傳臚(殿試二甲第一名),而李寅熙本人卻屢試不第,終不得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李寅熙憂鬱而病,卒於北京。李寅熙一生詩作甚豐,但是早期作品大多失散,僅存的詩稿由其四弟李文熙于嘉慶十九年(1814)輯為《秋門草堂詩鈔》四卷,由吳錫麒(谷人)、查塋(映山)、張問陶(船山)作序,郭磨(祥伯)等諸名士題詩。他的詩作被選入《兩浙輛軒錄》(卷三一第40—44頁)、《晚清簃詩匯》(卷九九第19頁)、《續榜李詩系》(卷三二第9—10頁)等,並被《靈芬館詩話》(郭?)等著錄介紹。其師曹秉鈞評曰:”筆朗潤清華,俗塵不染,以旅食都門自傷不遇,窮愁之作,令人誦之輒喚奈何。”李寅熙亦工畫,有《鴛湖雨泛圖》等(今均佚),吳錫麒等為之題詩。李寅熙一生雖不得意,但是他著作等身,交際名士,風流跌宕。在父親去世後,長兄如父,他教導弟妹,最後還把幾個弟弟帶出了嘉興。他雖然沒有子嗣,但是三弟四弟都先後把兒子過繼給他,可見他在家族裡的特殊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回顧李氏家族歷史,不能不從他開始。
P6-7

前言/序言
巴金關於家史問題的 一封信 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 三日 李斧: 信收到。關於家系能 弄清楚也好,但也不必花 多少時間。還有三件事: 一、我說塘匯,因為 一九二三年我去過那裡, 祠堂在那裡,還有”始祖” 的墳也在那附近。當時我 的”四伯祖”住在”金明寺 隸”。我也在那裡住過幾 天。可能是後來搬了地方 。二、關於介盦公的材 料,複印一份給我。”僅 存稿”我有,不用寄了。三、祖宗牌位等等我 未見過,沒有意見。祝好! 芾甘 元月廿三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