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可持續性的計量研究 杜永瀟 978756383750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NT$28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債可持續性的計量研究
ISBN:9787563837502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著編譯者:杜永瀟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5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人口老齡化背景,在內生增長框架下分析國債的可持續問題。首先,在政府跨期預算約束條件下,構造一個判斷可持續債務的動態指標,通過指標分解判斷引起國債可持續波動的因素。其次,在三部門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下分析國債、公共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並將公共投資分解為公共物質資本投資和公共人力資本投資,實證檢驗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依此指導國債資金的合理配置,以保障未來政府債務償付能力。同時考慮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債可持續性的影響,實證檢驗代表全球資本市場衝擊的公共因子與國家特質因子對債務可持續性的異質性影響。最後討論了人口老齡化對政府債務的影響機制,為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化解政府債務風險提供思路。

作者簡介
杜永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為計量經濟學、公共經濟學、人口經濟學。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社科一般項目,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經濟學動態》《社會學研究》《人口研究》以及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earch等權威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部分成果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主要研究涉及政府債務、人口發展等問題,研究結論包括國債可持續問題判斷、人口老齡化對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生育政策評估,可為政府債務管理、養老金制度改革與人口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證參考。

目錄

1導論
1 1問題的提出
1 2文獻綜述
2債務理論與方法
2 1概念界定
2 2債務理論
2 3分析方法
3國債可持續度量的指標確立
3 1模型構建
3 2實證分析
3 3結論
4國債內生增長對可持續性的影響
4 1模型構建
4 2均衡分析
4 3實證分析
4 4結論
5國債投資結構對可持續性的影響
5 1國債投資效應
5 2模型構建
5 3實證分析
5 4結論
6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債可持續性的影響
6 1國內資本與國際資本
6 2國際資本效應
6 3模型構建
6 4實證分析
6 5結論
7人口結構轉變對政府債務規模的影響
7 1理論基礎
7 2影響機制
8結論和建議
8 1結論
8 2建議

前言/序言
前言
國債是以中央政府為債務主體,利用國家信用形成的一種特殊的債權債務關係。在現代經濟中,國債不僅是中央政府重要的財政融資手段,更是實現宏觀經濟調控與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中國自1981年恢復國債發行以來,國債規模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和膨脹的過程,特別是近幾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國債規模呈現出日益擴大的趨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爆發,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國債可持續問題的高度關注。可持續的國債是宏觀經濟增長的引擎,有利於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不可持續的國債則是宏觀經濟增長的桎梏,加劇宏觀經濟波動,招致財政和金融風險,甚至導致經濟崩潰。國債可持續與否和政府財政償付能力密切相關,當一國政府在一定財政預算盈餘與債務約束下擁有足夠的償付能力,則認為債務是可持續的。因此,為了維持國家財政對國債的可支付性,維持國債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實現國債融資的內生增長。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同時,隨著世界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醫療條件逐步改善,人類壽命得以延長,生育率降低,加之”嬰兒潮”一代人逐漸老去,人口結構向老齡化轉變的現象變得十分突出。人口老齡化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出現大量的財政赤字。人口老齡化問題對於依靠”債務經濟”模式發展,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錯配的國家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財政開支的可持續性,各國政府會通過發行國債、借款等融資方式獲取資金,政府債務越積越多,違約風險不斷攀升,甚至無力對到期債務還本付息,引致政府債務危機。需要注意的是,人口結構老齡化對已經積累了大量政府債務的國家衝擊影響更為顯著,甚至經濟稍有波動就會發生債務危機。因此,深入研究人口老齡化對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不僅能夠加深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認識,而且有助於制定出正確的政府債務政策、養老金政策和生育政策。
本書基於國際比較研究,分析國債的可持續機制。
第一,在政府跨期預算約束條件下,通過對政府財政收支狀況的分析,構造一個判斷可持續債務的動態指標。在債務可持續度量指標構建過程中發現,債務、總赤字與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之間具有動態關係。這表明任何忽略具體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靜態趨同指標,都不適合直接用來指導一個國家的國債政策。對此指標進行分解,可以發現引起國債可持續波動的原因。實證檢驗發現,近年來,中國財政的基本盈餘現值是引起國債可持續波動的重要原因,債務發行引起的波動相對較弱。
第二,研究國債的內生增長機制。在三部門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下分析了國債、公共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當政府以發行國債的方式為債務利息、公共消費與轉移支付三類非生產性財政支出融資時,國債融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顯著,國債存在不可持續風險。在滿足一定約束條件下,國債融資以生產性的公共投資進行支出時,有利於提高均衡經濟增長率,以此可以確保國債融資收益,在未來政府財政有足夠的盈餘對國債進行還本付息。因此,為了維持國債的可持續狀態,需促進國債融資向公共投資的合理轉化。
第三,研究國債資金的合理配置,以保證國債償付有一個穩定、充裕的資金來源。建立包含公共投資的兩部門內生增長模型,將公共投資分為公共物質資本投資和公共人力資本投資,研究發現,在私人物質資本邊際產出率不變的條件下,人力資本投資與公共物質資本投資共同決定了長期經濟增長率。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取決於人力資本的外部效應與人力資本邊際產出率的大小,政府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取決於政府物質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實證檢驗發現,就中國經濟發展的具體實踐而言,公共物質資本投資對經濟長期增長的貢獻顯著且短期經濟效果明顯,可為短期國債償付提供資金保障;公共人力資本投資和公共科技資本投資對經濟長期總產出也存在顯著正影響,但作用效果存在滯後性。然而,不應以短期經濟波動的視角評價公共人力資本投資與公共科技資本投資的經濟效果。這兩類公共投資在未來一定期限內均可實現勞動者素質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推動經濟實現內生穩定增長,為長期國債償付提供資金保障。
第四,研究國際資本市場對國債可持續性的影響。在跨期預算約束條件下,分析國家財政盈餘與債務可持續的關係,以包括中國在內的11個新興經濟體國家為樣本,採用基於截面相關假設的PANIC檢驗方法,檢驗代表全球資本市場衝擊的公共因子與國家特質因子對債務可持續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在考慮全球資本市場衝擊影響下,新興經濟體樣本國政府財政盈餘與債務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政府跨期預算約束發揮作用,樣本國國債是可持續的;非平穩的公共因子是導致新興經濟體債務可持續波動的因素;特質因子是平穩的,表明樣本國財政政策具有維持債務可持續的趨勢。
第五,研究人口老齡化對政府債務風險的影響。基於政府債務可持續理論、人口數量與經濟增長理論、人口年齡結構與經濟增長理論的分析發現,人口結構轉變對政府債務的影響機制有兩種,一是通過影響政府財政直接對政府債務風險產生影響;二是人口數量與人口構成間通過經濟水平間接影響政府債務風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對政府債務規模和債務風險產生巨大壓力,應及時推進相關制度改革,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