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為「得」而「舍」-財政汲取博弈形塑國家制度的機理研究 ISBN:9787309164732 出版社:復旦大學 著編譯者:武靖國 叢書名:財政政治學文叢 頁數:3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313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財政塑造國家」這一財政社會學基本觀點,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本書在相關理論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分析框架,來研究財政汲取博弈對國家治理制度變遷的影響,並總結出這種影響發揮作用的三種路徑:「以產權換稅收」「以決策權換稅收」和「以選舉權換稅收」。本書以此框架分析了近現代以來一些國家土地制度和稅收政策的變遷,並對我國改革開放背後的動力機制進行了探討。本書通篇關注的,是執政群體在各種約束條件下進行財政汲取選擇時艱難的得失權衡。這種權衡符合「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等樸素道理。因此,放棄強制思想和零和博弈心態,坦然面對財政汲取過程中的議價行為,以為「得」而「舍」的勇氣不斷尋求具有利益共容性的方案,應該成為決策者的理性選擇。作者簡介 武靖國,男,1978年生,河南濮陽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專業博士,現為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幹部學院科研所副研究員,《稅收經濟研究》編輯。近年來主要從事財稅基礎理論、稅收政策方面的研究。目錄 第一章 一個厚重命題:財政與國家治理之關係一、財政何以成為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柱」 二、財政汲取 三、國家治理制度 四、本書的研究思路及結構 第二章 現有研究成果述評 一、稅收與國家建設 二、稅收與國家能力 三、稅收與國家治理水平 四、財政收入結構與國家-社會關係 五、財政元素與制度變遷 六、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第三章 幾種重要的研究範式 一、新制度經濟學或交易費用理論 二、剝削理論 三、奧地利學派 四、公共選擇理論 五、財政社會學以及綜合的理論框架 第四章 財政汲取方式及特徵 一、財政收入與財政資源 二、國家分配還是經濟分配:幾種基本的財政汲取方式 三、古代中國的財政汲取形式 四、古代西方的財政汲取形式 五、現代財政汲取方式 第五章 財政汲取博弈模型 一、理論基礎 二、基本框架 三、博弈要素 四、博弈與汲取方式選擇 五、進一步的討論:強制中的交易及制度輸出路徑 第六章 以產權換稅收 一、生產關係視角下的人與國家 二、「公」「私」分野與「國有奴隸」制 三、封建等級所有制下的財政博弈 四、產權制度與現代稅收的產生 五、進一步的討論:財政汲取自由度與成長性的矛盾 第七章 以決策權換稅收 一、「決策權換稅收」模型 二、大納稅人議價與代議制民主制度 三、「自上而下」的改革:制度移植的邏輯 四、進一步的討論:「大納稅人民主」及其國家治理意義 第八章 以選舉權換稅收 一、「選舉權換稅收」模型 二、公民權利的「價格」:選舉權、所得稅與社會制度的共生演進 三、過早「共謀」與制度失敗 四、進一步的討論:「智豬博弈」的國家治理意義 第九章 財政汲取博弈與當代一些經濟現象 一、土地改革 二、國有化 三、當代西方國家的減稅政策 第十章 租、利、稅選擇與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租金國家」與難產的現代化 二、改革開放:用產權換稅收的重演 三、當今我國的財政收入格局及其社會基礎 四、關於我國財政壓力的思考 五、最後的討論 參考文獻 文叢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