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共犯關係研究 ISBN:9787519792923 出版社:法律 著編譯者:毛海利 叢書名:煙台大學黃海法學文庫 頁數:20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9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立基於共同犯罪的法律規制存在的基本問題,圍繞共犯人關係的法律體制、共同正犯、狹義共犯等共犯關係的主要問題,展開深入研究,提出諸多創新性見解,對司法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的創新主要有:主張應將我國現行刑法規定的共犯人建構為共同正犯、幫助犯與教唆犯三種類型;對教唆犯的解釋應提倡「修正的共犯二重性說」;基於共同正犯共同的本質之旨趣,論證了部分犯罪共同說的妥當性;基於共犯正犯化的立法現象與共犯從屬性原理的關係,將共犯正犯化的基本類型概括為「基於法益保護前置化的共犯正犯化」與「基於法益保護補充性的共犯正犯化」兩種類型;基於邏輯自洽性與實質合理性,提出應將「相當因果關係解消說」作為共犯關係脫離的判斷基準等。作者簡介 毛海利,1977年生,河南新鄉人,煙台大學法學院講師,我國台灣地區東吳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在《法學論壇》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科研項目3項,參与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項,參編教材2部。目錄 第一章 共犯人關係的解釋論重構一、問題的提出 二、圍繞共犯人關係之既有觀點檢討 (一)交叉關係說 (二)遞進關係說 (三)重合關係說 三、既有觀點背後的共犯論基本立場考察 (一)區分制共犯人關係考察 (二)單一制共犯人關係考察 四、共犯論基本立場的合理性評估 (一)基於共同犯罪定罪問題的合理性評估 (二)基於共同犯罪量刑問題的合理性評估 五、單一制正犯體系的解釋論疑問 六、區分制共犯體系下共犯人規定的解釋論重構 (一)我國《刑法》第26條是關於共同正犯的規定 (二)我國《刑法》第27條、第28條均是對幫助犯的規定 (三)我國《刑法》第29條第1款、第2款的含義 第二章 共同正犯的基本問題 一、共同正犯的法律依據 (一)我國《刑法》第25條並非關於共同正犯的規定 (二)我國《刑法》第26條是關於共同正犯規定的再檢討 二、共同正犯的基本類型 (一)日本的學說及判例狀況 (二)德國的學說及判例狀況 (三)基於我國刑法規定的立場選擇 三、共同正犯共同的本質 (一)犯罪共同說 (二)行為共同說 (三)共同正犯共同本質旨趣的討論及學說選擇 四、共同正犯的處罰原則 (一)共同正犯處罰原則的理論表述 (二)「部分行為全部責任」的基本含義 (三)「部分行為全部責任」的理論根據 第三章 共犯的法律性質 一、實行從屬性 (一)共犯從屬性說之考察 (二)共犯獨立性說之省思 (三)教唆犯二重性說之檢討 (四)修正的共犯二重性說之提倡 二、要素從屬性 (一)誇張從屬性說的意義 (二)極端從屬性說的衰退 (三)最小從屬性說的興起 (四)限制從屬性說的堅持 第四章 共犯正犯化 一、共犯正犯化的概念界定 二、共犯正犯化的理論基礎 (一)質疑觀點商榷 (二)肯定觀點檢討 三、共犯正犯化的基本類型 (一)既有觀點評析 (二)筆者的觀點 四、共犯正犯化的適用規則 第五章 共犯關係脫離 一、共犯關係脫離的法律品格 (一)中止未遂救濟說 (二)共犯未完成形態說 (三)共犯歸責範圍說 二、共犯關係脫離與共犯中止的關係 (一)既有觀點評析 (二)筆者的觀點 三、共犯關係脫離的判斷基準 (一)共同意思欠缺說等觀點及檢討 (二)因果關係切斷說及遭受的批判 (三)規範的因果關係切斷說及評析 (四)相當因果關係解消說之提倡 四、共犯關係脫離的類型化判斷 (一)教唆犯脫離的判斷 (二)幫助犯脫離的判斷 (三)共謀共同正犯脫離的判斷 第六章 間接正犯與共犯 一、間接正犯的生成考察 (一)間接正犯的生成土壤:限制的正犯概念 (二)間接正犯的生成條件:責任共犯論與極端從屬性說 (三)間接正犯的生成形象:彌補處罰漏洞的「替補者」 二、間接正犯的發展變遷 (一)體系嬗變:間接正犯處罰漏洞的消失 (二)逆向而行:間接正犯走向不斷擴張 三、間接正犯正犯性的回歸及論證 (一)間接正犯正犯性的回歸 (二)間接正犯正犯性的論證 四、間接正犯的類型化展開 (一)被利用者欠缺構成要件要素 (二)被利用者具有違法阻卻事由 (三)被利用者欠缺責任 五、對間接正犯消解說的反駁 (一)對基於單一制正犯體系立場消解間接正犯的反駁 (二)對基於行為共同說消解間接正犯的反駁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