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戲劇中農民形象嬗變研究 李世濤 978720819116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3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中國戲劇中農民形象嬗變研究
ISBN:9787208191167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李世濤
頁數:2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182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中國當代農村題材戲劇(含話劇與戲曲)的發展歷程,對新中國以來戲劇舞台上的農民形象進行系統分析,從中選取了四個歷史時期的15個經典農民形象,分析其編劇技法,概括其藝術特徵,指出不同時期的農民形象所蘊含的美學追求與價值指向,通過研究當代戲劇舞台上農民形象的演變軌跡,歸納戲劇創作方法(尤其是人物塑造方法)的變化,進而總結中國當代戲劇創作觀念的流變。 農村題材是中國當代戲劇最重要的題材類型,農村題材戲劇、農民人物形象的藝術質量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國當代戲劇的創作水平。「農民」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常常被等同於「國民」,當代戲劇延續了這一傳統,劇作家通過對農民形象的想象與重塑,生動地再現了農民在歷史行進過程中的命運遭遇和心靈裂變。因此,戲劇作品中的經典農民形象應該具有兩個特徵:一是真實鮮活,具有獨特的個性和戲劇行動;二是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能夠凝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氣質。

作者簡介

李世濤,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編劇學理論研究,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研究。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中國編劇學教師團隊」骨幹教師,《編劇學刊》副主編,上海青年戲劇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所在團隊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編劇概論》主講教師,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中國戲劇故事工廠」創新實踐與探索》骨幹教師,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上海市本科重點改革項目、上海市教委文教結合項目《「百·千·萬字劇」編劇工作坊》骨幹教師,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獨幕劇寫作》《戲劇編劇技法訓練》、上海市課程思政示範團隊負責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一般項目主持人,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迄今已創作和公開演出12部大型話劇作品,多部作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等項目資助。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被解放的農民形象(1949年至1966年)
第一節 政治夾縫中的戲劇啟蒙:從「延安講話」到「戲改」運動
第二節 翻身做主人:新意識形態下的農民人物形象
第三節 解放與規訓:李二嫂、銀環、張桂容、童亞男
小結
第二章 被「左」的話語裹挾的農民形象(1966年至1976年)
第一節 啟蒙與現代的失語:「根本任務」論和「三突出」原則
第二節 「高大全」:病態審美催生的農民英雄形象
第三節 樣板與符號:江水英、雷剛
小結
第三章 被理性之光重新照耀的農民形象(1976年至1990年)
第一節 理性回歸后的形式革新:戲劇觀大討論
第二節 生命意識覺醒之後:文化尋根中的農民形象
第三節 傳統與反叛:鄭奶奶、狗兒爺、李金斗、吳秋香、皮九
小結
第四章 被現代文明冷落的農民形象(1990年至今)
第一節 文學退場后的平庸:危機之後的危機
第二節 評獎機制下的「新典型」:農民形象的同質化
第三節 主流與差異:趙三、郭雙印、苗子、羅天福
小結
餘論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