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瞻四方-百代文宗韓愈的前世今生 邢軍紀 978755591694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河南文藝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我瞻四方-百代文宗韓愈的前世今生
ISBN:9787555916949
出版社:河南文藝
著編譯者:邢軍紀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17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作為文壇領袖,他”手持文柄,高視寰海”“三十餘年,聲名塞天”;作為理念先驅,他強調”仁義”,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個生命個體的”人”,他為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不畏權貴。他的人格魅力深受後人敬仰。
本書以豐沛的詩性和飽滿的激情描寫了中唐一代文學大家、被後人譽為”百代文宗”韓愈的傳奇人生。通過對韓愈的人生經歷和文學成就的描述以及與作者穿越時空的對話和思想交融,展示了傳主韓愈的鮮明性格和生命華章,充分勾畫了那一時期的社會生態與文壇面貌。

作者簡介
邢軍紀,祖籍河南臨潁。原解放軍藝術學院軍事文學創作教研室主任、教授、技術三級,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專業委員,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評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自發表文學作品迄今已逾千萬字,主要作品有:《瘋狂的盜墓者》《商戰在鄭州》《錦州之戀》《第一種危險》《北中國的太陽》《中國精神》《最後的大師》等,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獎、全軍新作品一等獎、全軍教學成果一等獎、全軍軍隊院校育才獎金獎等。

目錄

第一章 1 三歲而孤,父親于他只是一團模糊的星雲。從洛陽到長安,波濤如怒,山嶺如訴
第二章 39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第三章 73 淒淒天地秋,凜凜軍馬令。陌上草徑,或許是當年潘嶽走過的地方。與此同時,他的第一個兒子也呱呱墜地
第四章 105複轉回身,見燕子樓幽幽矗立在繁華中。“不知戎事”,這是張建封對韓愈的判斷。一截木頭怎樣回到驛館的,連韓愈自己也不清楚
第五章 133 如是者三,韓愈只得再次怏怏而歸。於是就端坐一側,形如泥塑,且心裡裝著一條條魚。但韓愈知道,盤穀是用來書寫和回憶的
第六章 163 四門教館與大明宮僅一牆之隔,高大的宮殿遮蔽著東來的光線。韓愈首次將師者的職責概括為三項:傳道、授業、解惑。把左遷流放與貶官之旅當成山水之遊
第七章 205 詩者都善飲,而真正的飲者都能詩。在我們南方,女人就是這樣哭漢子的。讓妻子染了一頂紅巾,為了醒目,他把自己打扮成了詩句
第八章 241 盛夏時節,韓愈攜他的”黃琉璃” 來到國子監。那些為之雀躍的人,絕不是眼前這些人。“大學城”躺在黃河的臂彎裡,浩蕩的河風在亭台間吹奏著陰鬱的小調。上次是放浪東都,這次是寄懷東都,韓愈把東都當成了他的寫字間
第九章 297 若說緋色,元稹當時才是七品,緋色要五品才能得之。看來唯一的辦法還是活在我的詩歌裡吧。這是一條河流的兩岸,彼岸和此岸,它們彼此觀望,彼此爭執,又彼此存在
第十章 361 幾日後,果如韓愈所言,柳劉二人再度遠遷。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戰場。於是憲宗詔令韓愈撰寫《平淮西碑》。長安大雪飄飛,韓愈在風雪中接到了左遷潮州的聖旨
第十一章 433 為了紀念韓愈驅鱷,後人將湫水相連之東江改稱為”韓江”。亭前樹子關何事 亦得天公賜姓韓。唯有勇哉韓夫子,敢向刀叢覓詩還。儘管境遷多多,但韓愈仍未停止尋找春桃

精彩書摘
大顛和尚比韓愈年長。雖然體型高大, 一副北方人的身架, 卻已無中原口音。他只是在故鄉許都度過了童年。正是這童年的經歷, 發育了他的大千世界。童年是他永遠的話題。而只有在說起童年時依稀能聽到他掛在唇齒間的鄉音。
大顛繪聲繪色說起童年趣事——
許久沒見過雪了, 真想念它呀。那種粉霽似的雪和鵝毛般的雪還有細鹽粒樣的雪我都見過。有一年, 粉樣的雪下了三天三夜, 路呀河呀樹呀房舍呀啥都被白色塗抹了, 像捂了一床厚棉被, 蓋得嚴嚴實實。我從小就喜歡雪, 是發自心底裡的那種喜歡。雪一停, 我就跑出去, 想和小子們一塊兒堆雪人玩。可是, 剛出大門, 頭上就被什麼東西砸了一下, 像石塊那樣硬實, 我一看, 是只小鳥。天氣太冷, 它出來尋食, 飛著飛著凍僵了, 變成了冰坨子。我把它抱在手上, 給它呵氣, 想給它點熱量, 想把它暖過來。我能感覺到生命就在我手上。生命既有重量也有形象, 不過別人感覺不到它, 只有經歷過死亡的人才能心有所悟。小鳥在我的手掌裡連著我的血脈, 我覺得它一會兒輕了, 一會兒重了, 一會兒暖了, 一會兒冷了。每種感覺後面都牽扯著死或者生的結論。感覺輕的時候, 是生命回來了, 生命充足, 小鳥輕如一羽; 死亡降臨, 生命飛去, 小鳥還原肉身, 就會感覺沉重。一切恍若一縷輕煙, 又薄如一層蟬翼, 我能看見生命的色彩, 能聽見生命流動的聲音。我甚至看到小鳥的眼瞼裡閃動出一絲微光, 羽毛下生命像蛇一樣在遊走。它的生命在我的指尖跳動, 它很努力地將流失的東西 再收回來, 但它的能力不夠了。我覺得它的生命就要真的飛走了, 就急忙把它放懷裡焐著。我讓它貼在我的心窩, 但它太小了, 我感覺它蜷曲的爪子從我的領口處顫抖了一下, 就像一隻小鳥從懸崖往下試飛時受到上升氣流的衝擊一樣。仍然是溫暖恢復了它作為鳥類的尊嚴, 它沒像一塊石頭跌落, 而是以鳥的姿態衝擊了死亡。我感覺到了它的尖喙和爪子刺向皮膚時留給我的疼痛, 似乎是向我揖別, 亦是用鳥類的禮節 向我致射。我急忙回到家裡, 把它放到被窩兒裡, 甚至放到炭火旁邊為它取暖, 但是都沒能阻止它的死亡。死亡從我的指縫間水一樣一點兒一點兒流向遠方, 成為窗外奎星塔上鑾鈴上的一抹嘯響。斯時我才八歲, 但我已經有了自己死亡的感覺。
一連幾天, 我都在忙著做一件事, 為這只鳥送葬。我的父母遠在潮汕, 父親是那裡的州官, 我出生在潮陽, 那時父親還是縣令。三歲後父母送我回中原老家許都, 讓我陪伴爺爺奶奶, 更是要我好好讀書。我們家是潁川陳姓, 乃當地望族。漢魏時, 先祖陳宮曾救過曹阿瞞。到我爺爺這一輩, 已是單傳, 至我已三代。我們家和潁川韓一樣, 世代官宦, 書冊就是我等的香火。至八歲, 我已跟大儒爺爺讀完 《四書》 《五經》, 成了遠近聞名的神童。但是, 就在這年, 冬天裡的一場大雪改變了我。我遇上了一隻鳥。這只鳥用石頭一樣的方式度化了我。它在血凝固前猝然俯衝, 在萬千人中選定了我, 這是我前世修下的因緣。為了純靜和單一, 為了蔽慮和寂滅, 佛祖使萬木肅殺人蹤跡滅天地混沌白茫茫大地好乾淨, 這一刻均是點化度我而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要想獲得真知, 只能思其本原而不能慮其之後, 只有本原能看見它的紋理, 之後的萬千只是塗抹的脂粉。正是這樣的緣故, 佛祖才用白雪統一我的視角, 讓我專注於這次相遇。多年之後, 當我已經皈依佛門, 每每想起佛當初度我的用心, 這樣耗資巨大的演出成本, 就會熱淚盈眶, 不能自已。我同時也感激我的至親, 尤其是我的爺爺, 他將我領進儒學的大門, 為我鋪就認識世界奠定了基礎。我的血液裡有儒學的成分和基因, 這就像我們潁川陳姓一樣, 其祖既有陳宮亦有陳玄奘, 儒家和釋家於我實則親如一家, 難以縷析, 無法生分。當然, 這些感言只是日後所得。而我當時一門心思就是為小鳥舉行一場葬禮, 傾盡我的全力, 以了我的心願。我讓僕人做了一個木匣, 裡面鋪上錦緞和棉絮, 我把小鳥安放其中, 蓋上錦緞, 讓它如在安睡。還放了兩個陶罐, 一個裝滿了水, 一個裝滿了小鳥愛吃的穀物。最後還放了一件我脖子上的玉佩。我把小鳥埋葬在一個桃林邊, 不遠處就是潁河。為了不讓人發現小鳥的墓葬, 我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埋葬了它。
十二歲那年, 爺爺奶奶去世, 我回到父母身邊。這時我才發現, 不是我埋葬了小鳥, 是小鳥埋葬了我。小鳥的靈魂已經附到了我的身上。小鳥的腦袋那麼小, 腦殼內的容量大小如一粒飽滿的黃豆, 而中型鳥的腦容量 也只是一粒蠶豆大小, 大型鳥的腦容量也不過如一枚雞蛋。但億萬年來, 人何以與它比肩 它能和龍共同飛翔, 人何以堪 鳥類思考的問題總是與 生存和上升有關, 且簡潔、 敏捷、 精準而又深刻。我羡慕它, 並追隨它。我攜帶著一枚世界上最弱小的靈魂走上了皈依之路。父母三次從寺廟裡把 我搶出來, 我三次又偷跑回去。
皈依佛門之後, 我在嶺南的萬山叢中奔走跋涉, 眼中已看不到其他顏色, 只有茫茫一片白色大地。我感受不到強大宏闊, 只能觸及弱小柔細。我帶著前世的手眼進入佛門, 這使我的修行充滿飛翔的痕跡。三十六歲時, 我曾拜石頭希遷為師, 他是青原行思的弟子, 而青原則是南禪六祖慧能的弟子。我聽從我的內心, 於一所緣, 繫念寂靜, 與 “三界六道, 唯自心生” “若達心地, 所作無礙” “離心意識, 應用無方” “應機隨照, 冷冷自用” 的禪理心意自通。之後我返粵在羅浮山修大無畏法, 又返潮州建靈山寺至今。
大顛說完後, 向韓愈合十道: “老衲略發少年狂, 笑話了。”
韓愈拱手道: “許多話要問大顛師。先揀最主要的, 那是只什麼鳥 ”
大顛仍合十: “不是麻雀, 不是翠鳥, 不是蜂鳥, 也不是鶺鴒蠟嘴芙 蓉鳥, 更不是綬帶鳥十二紅喜鵲烏鴉。我至今還記得真真切切, 它的喙與 爪子是紅色的, 頭部中間有棱, 毛是金黃色, 脖子卻是黑色的。我再也沒 見過這樣的鳥, 似乎從沒出現過一樣。但只有我知道, 它確實現過身, 我 至今還記得它的模樣, 真真切切。如長在我心裡”
韓愈說: “就像旅途上的一個人, 他施恩於你, 但轉身再也不復相見。小鳥度汝, 是因你有善緣。”
大顛合十: “儒學讓我識慧, 方得洞天。也當念念不忘也。”
兩個人, 一儒, 一佛, 卻不談自家那點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