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24年.上卷 (總第30卷) ISBN:9787522840314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楊共樂 頁數:35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181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24年上卷(總第30卷)設有「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外國史學研究」「當代史學評論」等8個欄目,刊發論文、評論、綜述26篇。 2024年是李大釗《史學要論》出版100周年,本卷特設專欄以表紀念,刊文3篇。胡湛、李靜波、周文玖分別從傳播、收藏、批評、整理等角度,對李大釗的《史學要論》《唯物史觀》《史學思想史》《進步的歷史觀》等文獻進行了新的研究和詮釋,剖析了李大釗史學思想對民國時期史學家的影響,有助於推進李大釗及其史學思想的研究。 本輯設「《周易》與史學」欄目,凌俊峰《論〈三國志〉中的易學思想》從撰史旨趣、行文敘事、史論等多方面分析了陳壽《三國志》以易解史的特點。于子強《易學視野下的蘇轍——兼談其易學與史學的互動》對宋人蘇轍的易學觀念、易史互動對其學術思想及政治主張的影響進行研究,為北宋變法、黨爭諸問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刊多次發表討論儒家經典對史學影響的論文,希望能對中國古代歷史理論、史學理論的整體理解與主體建構有所助益。目錄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培養「四有」好老師 廖英 師範類高校宣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路徑淺談 胡小溪 北京師範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識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陳濤 紀念李大釗《史學要論》出版100周年 李大釗《史學要論》的形成及其在民國史學界的傳播 胡湛 國博藏李大釗《唯物史觀》《史學思想史》講義考述 李靜波 李大釗1923年武漢講學史實考述——附李大釗演講記錄 周文玖 《周易》與史學 論《三國志》中的易學思想 凌俊峰 易學視野下的蘇轍——兼談其易學與史學的互動 于子強 中國古代史學研究 《史記循吏傳》撰人考辨——兼駁崔適「妄人偽托說」 牛子? 宋代諸帝論史官修史、史學名著與「史才三長」 操宇晴 炎黃文化與中華意識——以遼夏金元時期為中心 陳俊達 陳鵬 地方儒學專題碑刻及其文獻價值——以明代廣東儒學碑記為中心的研究 黃曉丹 清代私家遼史學研究 武文君 清初北嶽恆山改祀與恆山志編撰 陳珍 第一章學誠學術思想研究中的認知基礎 劉文英 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 「神話」「英雄」與夏曾佑中國上古史觀的構建 田甜 陳垣「中華民族」觀及其影響——以《元西域人華化考》為例 王川 胡聰 蔡和森對中共黨史研究的奠基性貢獻 張傑 外國史學研究 以「邊緣」說「中心」:希達提烏斯對晚期羅馬帝國的認識 李瑋璞 聖徒傳對墨洛溫王朝王后的形象塑造 王秀紅 李約瑟的在華學術活動與《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編撰 徐馮媛 當代史學評論 從古代文獻中解析文明密碼——評《新時代「一帶一路」古文明文獻萃編》 袁波 中國史學優秀傳統通向馬克思主義的必然性——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何以通向馬克思主義》 宋旭景 關長旭 新視角下探索民國史學書寫——讀《民國史學:中國現代史學的產生和發展》 張帥旗 一位當代中國史家的史學研究歷程——《恩重如山——陳祖武先生口述史》讀後 劉江 會議綜述 視野、方法與見識——北京師範大學第三屆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生學術論壇綜述 王亮軍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稿約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匿名審稿實施辦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