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章衣萍 978751047842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世界
NT$7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文天祥
ISBN:9787510478420
出版社:新世界
著編譯者:章衣萍
頁數:4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171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第一章 衣萍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大作家,北大才子,文學教授。他曾說:”寫中國名人故事,有時竟不能不起草稿,而且再三修改。我為什麼要這樣小心呢?怕的是唐突古人,貽誤少年讀者而已。” 累計銷量近100萬冊,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瞭解中國歷史名人的經典讀物。從春秋時期的孔子一直到清朝的林則徐,貫穿中國歷史兩千七百年。走進語文課本,沉浸學古文《論語》《傳習錄》《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讀孟嘗君傳》《出師表》《包拯家訓》《正氣歌》,從字詞、成語、名言、對聯、古詩、家訓、奏摺、典故,將古文一網打盡。

內容簡介
《給孩子的名人故事》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大作家章 衣萍創作的一套暢銷百年的中華民族歷史上大人物的故事叢書,他給小朋友們編寫這套書,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僅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大人們讀來也非常受益。本套書包含孔子、王陽明、諸葛亮、包拯、杜甫、蘇東坡、岳飛、鄭和、鄭成功、林則徐等26個歷史名人。包含鑽研的哲師、豁達的文豪、睿智的能臣、忠勇的將領、堅毅的英雄,希望通過這套叢書孩子們能夠多認識一些中華名族的偉人,通過瞭解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優秀的品質,也能夠勵志成為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有益於國家、社會和人民的不平凡的人!
本書是該叢書的其中一本,簡略介紹了文天祥的生平故事,包括他少年時候就立志成為偉大人物,科舉高中狀元,在內憂外患的時代始終堅持正義,憂國憂民,與奸臣抗爭,更在王朝危難時刻勤王救國,甚至深入虎穴,他滿腔複國熱血終難實現,最後英勇就義。

作者簡介
第一章 衣萍(1902∼1946),原名章 鴻熙,安徽績溪人。1915年就讀於安徽省立第二師範學校,1921年作為旁聽生在北京大學學習。後在陶行知創辦的教育改進社主編教育雜誌,上海大東書局任總編輯,與魯迅籌辦《語絲》月刊。1928年任暨南大學校長秘書兼文學系教授,1935年在成都大學任教,1946年3月病逝于成都。著有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詩集、學術著作、少兒讀物、譯作和古籍整理等20多部。

目錄

一、少年的壯志
二、棄官的悲憤
三、勤王救國
四、身入虎穴
五、京口逃難
六、不幸被捉
七、正氣長存

精彩書摘
一、少年的壯志
文天祥生的時候,他的祖父做了一個夢,仿佛夢見一個小孩,從雲中下來落在他的家裡。所以天祥生下來以後,他的祖父高興得很,替他取個名字,叫作”雲孫”。
他生於江西廬陵縣(今江西吉安),他的祖父也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那是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時局十分不安的了。他少時就在鄉下念書。有一天,他的家人同他到學宮裡去祭孔子,那祭祀的禮節 是很隆重的。有音樂,有整個的豬羊擺在祭桌上,真覺得莊嚴而且光榮。天祥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那時真感動極了。他看見學宮裡有廬陵地方的先賢——歐陽修、楊邦義、胡銓(quan)等人的塑像,那些塑像都塑得活靈活現。他的家人指點這些塑像,並且把他們的歷史都講給他聽。他聽得感動極了,說:”將來我死了之後,如果不同這些先賢一樣,塑像站在學宮裡,就不算大丈夫了。”
這可見天祥少年的時候,就已立志做偉大人物,的確是不凡得很。
宋代取士,是用科舉制度。後來,元、明、清三朝也沿著用這種老法子。考試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中狀元,因為狀元是最光榮的功名,天祥是寶祐四年(1256年)的狀元。他中了狀元,家中人都歡喜得很。
他平常就愛做文章 。他做文章 從來不打草稿,總是凝神靜坐,一氣呵成。當時的考官王應麟看了他的卷子,十分高興,說:”這本卷子,古誼如高抬貴手,忠肝如鐵石,可為本朝得人賀。”那時候,天祥只有二十歲左右,同時他的弟弟也登科了。
他的父親號革齋,送他們兩兄弟進京考試,心裡真是十分開心。果然兩兄弟都考取了,老人家的歡喜,也就可想而知。可是他年紀老了。俗語說得好,老人家同風中之燭一樣。他的兒子們剛剛在五月二十四日報捷,二十八日,那老人家就死了。
天祥和他的弟弟,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來了這樣的打擊,他們真是悲哀得不得了!可幸南宋的時候,對考中了狀元的人,優待得很。他死了的父親由皇上給款發喪。不久,朝廷就命天祥去做甯海節 度使判官。
二、棄官的悲憤
那時代,正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
半壁江山已經失去了,自從高宗南渡以後,只剩了可憐的半壁江山!那時的朝廷,正同一所破房子,在淒風苦雨中飄搖著。
在這樣艱難的時代,朝廷裡卻多是壞人得勢,好人滾蛋。來了黃潛善、王伯彥兩個奸臣,宗、?(huan)和李綱兩個忠臣便告退了。用了秦檜(hui),嶽飛便殺卻了!用了韓侂(tu?)胄(zhou),太學生立刻殺了十多人。一時的正義,都消沉了!
天祥的時代,正當賈似道專權,丁大全為相。天祥雖然是一個小官,像他那樣精明強幹、富於愛國熱血的人,如何能不發憤圖強,留心國事?
寶祜六年(1258年),蒙古大舉南侵,宋朝的官兵一點用處也沒有。蒙古兵進四川以後接著把廣西、貴州都佔據了,更用重兵,向兩淮及長江上下游進兵。江西不保,武昌也被圍了。那時的老百姓,在蒙古人的鐵蹄下,真是同廚房中的肉一樣,隨便可以宰割。可是那時的皇帝、大臣、將官,真是一點法子也沒有。大家都害怕極了。
有一個太監董宋臣,請皇帝遷都四明(即寧波),以避敵鋒。另一個太監何子舉,以為四明也去不得,皇太后也不想去,於是說說便罷了。
天祥聽見遷都的消息,很不以為然。他以為,臨安的形勢已經失了。四明是靠海的小郡,從前高宗到那地方去的時候,幾乎沒法自存,已經上了一次當,如何可以再去上當呢?所以不顧一切,上書請斬那些專權誤國的臣子,並且斬卻那些干涉政治的太監。
像他那樣一個小臣,他的議論如何能打動那些奸臣的心呢?書上去之後,真同石沉大海一樣,一點消息也沒有。他氣極了,想這樣的朝廷,還做什麼官?他即刻辭官不做,回家隱居了。
P1-5

前言/序言
我讀了《文山先生全集 》、《文山先生紀年錄》、 《宋史 文天祥》、劉岳申 《文丞相傳》、胡廣《丞相 傳》,以及孫毓修的《文天 祥》一書,覺得文天祥的忠 心奮發,雖死猶生,感觸時 艱,掩卷歎息。乃以三日四 夜之力,草此小書。原稿” 京口逃難”一節,幾經修改,可作寫實小說看。嗚呼! 中第1第1,而環顧國內, 竟無一文天祥其人,天下悲 慘之事,莫過於斯。寒窗寫 此,蓋不知淚涕之何從也! 章 衣萍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