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思維-小學數學學習素材的創意開發 謝英 范韋莉 978756724909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蘇州大學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做」出思維-小學數學學習素材的創意開發
ISBN:9787567249097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謝英 范韋莉
頁數:3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3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小學數學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四點值得關注:
1 基於學生經驗展開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把學生已有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中”長”出新的經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例如:在”速度是多少”一課中,教師先通過蘇炳添的跑步速度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通過”滾小球”活動加深學生對”速度”本質的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只有動手操作,才能真正形成屬?自己的個體化經驗。這種經驗的沉澱必將成為學生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使學生受用一生。
2 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與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重視思考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例如:在”怎樣圍體積zui大”一課中,記住解決這個問題的結論非常容易,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套用結論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不能簡單地通過思考的快慢來評判學生思考的質量,因為多數成年人眼中十分”小兒科”的結論對於學生來說都是陌生且要內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
3 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學習如何學習,即學會學習,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學習,正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例如:在”測量的學問”一課中,關於測量體積這個主題需要知道什麼,對於測量土豆體積需要知道什麼,要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而在課堂學習之後,學生要總結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想學什麼,還能發現哪些新問題值得去思考。比如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有什麼共性的方法,不同的測量方法之間又有哪些異同點,這才是科學思考問題的方式。”課已盡、意未止”,學生是帶著收穫與思考在繼續前行的,學習如何學習就必須重視學習策略,即學生要懂得學什麼、何時學、為什麼學以及怎樣學。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蛻變。
4 提升學生素養,實現學科育人
《新課標》明確指出育人的任務要通過學科的教學來實現,這必將驅動更深層次的學科實踐創新。”動手做數學”就是致力於數學學習方式的創新,它chao越學科在知識與技能層面上的功能,是從學科育人的高度對人的整體性發展的全面建構。經由”動手做數學”領悟數學價值,催化思維生長,催生思想生成,強調學生在”過程中”成長,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積極性,鼓勵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會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樹立完整數學觀,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最終實現學科育人。

目錄

第一章 數學實踐育人的背景分析
第一節 文獻綜述:數學實踐的理論掃描
第二節 時代召喚:發展素養的課程變革
第二章 數學”動手做”的課題報告
第一節 課題報告1:創意學習的深入探索——創意學習的結題報告
第二節 課題報告2:學習素材的創意開發——”動手做”的開題報告
第三章 數學”動手做”的實踐圖譜
第一節 學材解析1:用兒童的方式抵達數學內核
第二節 學材解析2:”動手做”,兒童思維進階的”雲梯”
第三節 “動手做”的系統建構——兒童創意學習的學科實踐
第四章 “做”中感悟,建立數感
案例1 玩轉三角數圖
案例2 神秘的魔方陣
案例3 多彩的”分數條
第五章 “做”中體驗,生長量感
案例1 速度是多少
案例2 測量的學問
案例3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
第六章 “做”中思辨,豐富符號意識
案例1 “=”的再認識
案例2 怎樣圍體積最大
案例3 用字母表示數
第七章 “做”中探究,發展幾何直觀
案例1 框一框月曆表中的數
案例2 再探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案例3 周長的秘密
第八章 “做”中想像,強化空間觀念
案例1 美麗校園還原記
案例2 有趣的方格遊戲
案例3 怎樣包裝表面積最小
第九章 “做”中優化,賦能推理意識
案例1 神奇的骰子
案例2 怎樣”做”結果才為0
案例3 探秘和的奇偶性
第十章 “做”中建構,增強模型意識
案例1 乘法算式中的秘密
案例2 二進制的奧秘
案例3 表面塗色的立方體
第十一章 “做”中發現,活躍創新意識
案例1 草坪中的學問
案例2 奇妙的組數問題
案例3 容積最大是多少

前言/序言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所有學科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推進課程綜合化、實踐化。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數學組推出了”動手做數學”系列案例。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指尖上的。”“動手做數學”系列案例就是根據兒童好動、好奇、創造力強等特點,深化”做”的設計,將數學知識滲透在”做”的實踐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動手動腦中習得和應用知識,獲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開展”動手做數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中經歷數學探究和發現的完整過程,實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創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從而實現《新課標》提出的”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具體來說,小學數學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四點值得關注。
1 基於學生經驗展開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把學生已有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中”長”出新的經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例如:在”速度是多少”一課中,教師先通過蘇炳添的跑步速度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通過”滾小球”活動加深學生對”速度”本質的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只有動手操作,才能真正形成屬?自己的個體化經驗。這種經驗的沉澱必將成為學生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使學生受用一生。
2 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與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重視思考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例如:在”怎樣圍體積最大”一課中,記住解決這個問題的結論非常容易,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套用結論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不能簡單地通過思考的快慢來評判學生思考的質量,因為多數成年人眼中十分”小兒科”的結論對於學生來說都是陌生且要內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
3 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學習如何學習,即學會學習,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學習,正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例如:在”測量的學問”一課中,關於測量體積這個主題需要知道什麼,對於測量土豆體積需要知道什麼,要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而在課堂學習之後,學生要總結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想學什麼,還能發現哪些新問題值得去思考。比如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有什麼共性的方法,不同的測量方法之間又有哪些異同點,這才是科學思考問題的方式。”課已盡、意未止”,學生是帶著收穫與思考在繼續前行的,學習如何學習就必須重視學習策略,即學生要懂得學什麼、何時學、為什麼學以及怎樣學。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蛻變。
4 提升學生素養,實現學科育人
《新課標》明確指出育人的任務要通過學科的教學來實現,這必將驅動更深層次的學科實踐創新。”動手做數學”就是致力於數學學習方式的創新,它超越學科在知識與技能層面上的功能,是從學科育人的高度對人的整體性發展的全面建構。經由”動手做數學”領悟數學價值,催化思維生長,催生思想生成,強調學生在”過程中”成長,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積極性,鼓勵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會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樹立完整數學觀,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最終實現學科育人。
“動手做”是數學教學中一片待開墾的沃土,是數學教育改革希望的田野,需要廣大教師用更大膽的革新意識與實踐態度,面向每個學生,深耕課堂,從而讓數學素養能夠”人人帶得走”。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