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做」出思維-小學數學學習素材的創意開發 ISBN:9787567249097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謝英 范韋莉 頁數:33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3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小學數學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有以下四點值得關注: 1 基於學生經驗展開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把學生已有經驗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中”長”出新的經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例如:在”速度是多少”一課中,教師先通過蘇炳添的跑步速度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通過”滾小球”活動加深學生對”速度”本質的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只有動手操作,才能真正形成屬?自己的個體化經驗。這種經驗的沉澱必將成為學生的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使學生受用一生。 2 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與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重視思考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例如:在”怎樣圍體積zui大”一課中,記住解決這個問題的結論非常容易,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套用結論也能得到正確答案,但是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不能簡單地通過思考的快慢來評判學生思考的質量,因為多數成年人眼中十分”小兒科”的結論對於學生來說都是陌生且要內化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 3 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學習如何學習,即學會學習,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學習,正如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例如:在”測量的學問”一課中,關於測量體積這個主題需要知道什麼,對於測量土豆體積需要知道什麼,要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而在課堂學習之後,學生要總結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想學什麼,還能發現哪些新問題值得去思考。比如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有什麼共性的方法,不同的測量方法之間又有哪些異同點,這才是科學思考問題的方式。”課已盡、意未止”,學生是帶著收穫與思考在繼續前行的,學習如何學習就必須重視學習策略,即學生要懂得學什麼、何時學、為什麼學以及怎樣學。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蛻變。 4 提升學生素養,實現學科育人 《新課標》明確指出育人的任務要通過學科的教學來實現,這必將驅動更深層次的學科實踐創新。”動手做數學”就是致力於數學學習方式的創新,它chao越學科在知識與技能層面上的功能,是從學科育人的高度對人的整體性發展的全面建構。經由”動手做數學”領悟數學價值,催化思維生長,催生思想生成,強調學生在”過程中”成長,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積極性,鼓勵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學會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樹立完整數學觀,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最終實現學科育人。 目錄 第一章 數學實踐育人的背景分析 前言/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