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6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風險社會中犯罪的規制和偵查 ISBN:9787565326943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著編譯者:韓德明 頁數:23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06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由韓德明所著的《風險社會中犯罪的規制和偵查》一書約28萬字,內容主要包括現代化與犯罪、風險社會中的犯罪激發機理和犯罪趨向、風險刑法的基礎理論、現代偵查權的基礎範式、風險社會中偵查權範式變革與轉型等多個方面,理論語境涉及犯罪社會學、刑法學和偵查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追求探究和解釋風險社會背景下犯罪與偵查等多個問題,突破在單一學科內研究學術專題的常規方式。作者簡介 韓德明,1966年12月生,法學博士,2008年破格晉陞為教授,現任江蘇警官學院偵查系主任,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訴訟法學學科帶頭人,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長期從事刑事訴訟法學、偵查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和學術領域主要涉及現代司法理論、反思性法制現代化、偵查學原理、風險社會與犯罪等。已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偵查原理論》《司法現代性及其超越》兩部,參与撰寫《現代司法理念研究》《衝突與轉型:近現代中國的法律變革》《法哲學關鍵詞》等學術專著多部,主持和參加了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目錄 導論一、現代化進程中的犯罪原因:理論犯罪學答案 (一)理性人假定和行為自由選擇 (二)現代化進程中的失范 (三)目的理性與形式理性的緊張 (四)主流文化與犯罪亞文化的分裂和衝突 (五)國家—社會二元架構下的社會控制缺失 (六)主體與客體的博弈互動 二、現代性語境中的犯罪論:犯罪人、犯罪本質和刑罰觀 (一)犯罪人:意志自由抽象人—危險個體—分裂人 (二)犯罪本質:法益侵害論 (三)刑罰觀:報應性正義 三、理論語境:風險社會理論述要 (一)風險社會的演進邏輯 (二)風險概念及其性質 四、犯罪與風險:風險社會中犯罪性質的演變 五、激發機理:風險社會中的犯罪原因 (一)財富生產邏輯的普遍化和極限化,驅動和誘惑生產經營行為模式和對象的「風險性—犯罪性」選擇 (二)風險邏輯對犯罪原因的離散、分解、隱匿和現代社會的控制邏輯與機制無法觸及引發或構成犯罪的全部因素 (三)風險社會的脫域機制或以時空虛擬、穿越、濃縮方式擴大犯罪後果,或以行為規範資源缺場、枯竭狀態放縱危害性行為 (四)現代制度向制度自身的不斷回歸對白領犯罪、企業犯罪和職業(職務)犯罪的孕育和豢養 (五)技術風險在環境(生態)、公共安全和健康領域的犯罪性潛伏 六、犯罪態勢:風險社會中的犯罪趨向 (一)現代性脫域機制不斷加劇犯罪的危險性(危害性)和影響力 (二)技術發展和信息化進程強化和助推犯罪的隱蔽性和匿名化 (三)大量危險性行為不斷挑戰法律規制的界限或者完全處於無規制狀態 (四)全球化進程滋生和助推了有組織跨國界犯罪趨勢 (五)網路犯罪的虛擬演繹和抽象異化不斷向縱深發展 七、風險與犯罪:風險的犯罪化和刑法規制 (一)風險犯罪化的理論語境格柵 (二)風險犯罪化的合法性基礎 (三)風險犯罪化準則和規制路線 (四)風險刑法的中國實踐 八、回溯調查:現代偵查權的理論內涵 (一)偵查權力以權利(自由)保障為目的,實施過程具有程序法定性 (二)偵查權力啟動的事後性和權力方向的回溯性 (三)偵查權力實施方法的認知性、訪談(諮詢)性和證據(信息)導向 九、歷史真相:回溯調查型偵查權孕育與形成 (一)歷史發生向度 (二)理論張力向度 十、實踐困境:回溯調查型偵查功效現狀 (一)破案率困境 (二)隱案和犯罪漏斗之憂患 (三)案件偵破形態和條件要素解構 (四)新型犯罪壁壘 十一、系譜學考察:警務變革歷程中的偵查權調適 (一)社區警務與偵查權 (二)問題導向警務與偵查權 (三)比較統計警務與偵查權 十二、權力理論前沿:偵查權變革的理論語境 (一)規訓與權力 (二)生活政治與權力 (三)商談民主與權力 (四)互聯網與權力 十三、監控型偵查權:應生邏輯和理論意涵 (一)偵查權的功效問題——如何創新變革偵查權範式以有效控制並追訴風險社會中的犯罪 (二)偵查權的合法性問題——風險社會中偵查權的正當性根據何在,以及法律規制的基本要求 十四、信息化偵查:監控型偵查權的運行特徵 (一)偵查權結構和方向維度:偵查權的等級制演變為網路型 (二)偵查權作用時空維度:共時性、脫域化和虛擬世界 (三)偵查權運行規則轉型維度:技術規則的地位凸顯 (四)偵查權作用相對人維度:廣泛性、非特定性和彌散性 (五)偵查權收集信息的類型和載體維度:記憶、物證、書證等感官實在形式拓展到電子數據、視頻、通信信息等數字虛擬形式 十五、情報主導偵查:犯罪治理型偵查權的趨近形態 (一)情報主導偵查的理論及其源起 (二)情報主導偵查的實踐內涵 (三)情報主導偵查的中國實踐 十六、制約與平衡:情報主導偵查權力的掣肘 (一)比例原則對偵查權力公共性擴張的統攝和再解釋 (二)信息公開原則對行政公開原則的補強 (三)公民信息安全權利對信息化偵查權力的阻抗 結語:犯罪治理型偵查權理論的初步結論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