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雅就俗-元明清詩歌敘事傳統研究 饒龍隼 978754761915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遠東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複雅就俗-元明清詩歌敘事傳統研究
ISBN:9787547619155
出版社:上海遠東
著編譯者:饒龍隼
叢書名: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
頁數:7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92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通觀中國古代各體文學發展演進的種種實際情形,敘事與抒情經由共生、分化、消長、互滲的歷程,兩者邊界是流動變化的,非一次劃定而截然清晰。在原始宗教、遠古神話、上古歌謠、甲骨卜辭、青銅銘文、巫歌楚辭、《周禮》「六詩」之賦比興等形式載體中,敘事與抒情是一體共生的;春秋以至兩漢時期,隨著「六詩」的賦與比興分開,「詩亡然後《春秋》作」,賦的手法與賦的體式分開,賦體文學與他體文學分開,敘事與抒情分化,其邊界日益清晰;此後以詩歌為代表的抒情文類、以說部為代表的敘事文類分途發展,其抒情、敘事的份額與質性此消彼長,兩者邊界主要表徵在文體分類上;及元明清時期,敘事與抒情諸要素在此消彼長同時,竟在某些特定文類中出現互滲現象,如人物詩傳、長篇敘事詩(詠劇詩、絕命詩、子弟詩、彈詞等)、說部(小說和戲曲)中嵌入詩詞,以致有時模糊了敘事與抒情的邊界,因使詩歌敘事傳統發生明顯的新變。

作者簡介

饒龍隼,自號蛟亭。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現任上海大學教授,歷任西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江西師範大學教授、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高級訪問學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明代作家專題研究」,擔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學制度研究」首席專家。發表《中國文學制度論》《上古文學制度述考》等論著。

目錄

導論 中國古代詩歌敘事的邊界、傳統與新變
一 上古詩歌抒情與敘事之同體共生及分化
二 早前詩歌敘事的發展演進及體制規定性
三 元明清詩歌敘事傳統之因變及研治策略
上編 元代詩歌敘事傳統
第一章 元詩敘事的總體特徵
第一節 時段分佈特徵
第二節 空間分佈特徵
第三節 學術群派屬性
第二章 元詩單體文本之敘事特色
第一節 正文本之敘事特色
第二節 副文本之敘事特色
第三章 元詩複合文本之敘事特色
第一節 集詠之敘事特色
第二節 套數之敘事特色
第三節 組詩之敘事特色
第四章 元詩敘事之心理結構層次
第一節 和陶:人格嚮往
第二節 詠史:文化情結
第三節 記夢:真實的幻象
第四節 紀游:體驗與想像
第五章 元詩敘事之地理空間拓展
第一節 安南紀行詩之敘事
第二節 海洋紀行詩之敘事
第三節 西域紀行詩之敘事
第四節 上京紀行詩之敘事
第六章 元詩敘事觀念與理論批評
第一節 元詩敘事紀實觀念
第二節 元詩敘事理論批評
中編 明代詩歌敘事傳統
第七章 明詩敘事的總體特徵
第一節 時段分佈特徵
第二節 地域分佈特徵
第三節 流派分佈特徵
第八章 敘事型詩的體類形態
第一節 樂府與歌行
第二節 組詩與聯章
第三節 人物傳記詩
第九章 明詩敘事的體格風貌
第一節 詩歌敘事的題材類型
第二節 詩歌敘事之人物群像
第三節 人物詩傳之敘事藝術
第十章 明詩敘事觀念之更新
第一節 詩歌敘事趨勢之認識
第二節 緣事感發的創作思想
第三節 「詩史」的理論構建
第十一章 羼入詩歌的敘事功能
第一節 小說中羼入詩歌的體制因變
第二節 小說中詩歌敘事的文本呈現
第三節 小說中詩歌敘事的功能拓展
下編 清代詩歌敘事傳統
第十二章 清詩敘事的總體特徵
第一節 時段分佈特徵
第二節 地域分佈特徵
第三節 流派分佈特徵
第十三章 清詩敘事傳統的發展
第一節 清詩制題的敘事藝術新變
第二節 組詩敘事的歷史文化增溢
第三節 小說羼入詩歌之敘事創變
第十四章 清詩敘事的語言特色
第一節 事語兼情景
第二節 古今典契合
第三節 雅俗之調適
第十五章 清詩敘事體類之創變
第一節 同題集詠詩歌之敘事
第二節 清代詞與散曲的敘事
第三節 題畫詩辭的敘事藝術
第十六章 清詩敘事品類的創新
第一節 子弟書的敘事策略
第二節 詠劇詩的敘事藝術
第三節 女性絕命詩之敘事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