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新聞學-涂淩波自選集 涂淩波 978756573698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數字時代的新聞學-涂淩波自選集
ISBN:9787565736988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著編譯者:涂淩波
叢書名:中傳學者文庫
頁數:30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97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數字時代的新聞學》是塗凌波教授在新聞學研究領域深耕多年的學術成果,集中展現了他對數字時代新聞學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的獨到見解,體現了以中國為方法的學術姿態,討論了數字技術變革下新聞學研究的諸多焦點議題。在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方面,深入探討了思想根基、歷史經驗、理論內核、主體框架等重要問題。本書基於中國現代化實踐創新性提出了「媒介—國家能力」理論框架,對「新聞時間」理論問題展開了新穎的、系統的闡述。在媒介技術方面,著重探討了演算法、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影響,以及新聞生產活動的變化、新聞泛化現象、新的傳播倫理等問題。在媒體融合方面,從戰略、制度、路徑等多角度展開深入分析。本書不僅為新聞傳播學研究和教學提供寶貴的學術參考,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解數字時代中國新聞業變遷的「窗口」。

作者簡介 塗凌波,新聞學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現任教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電視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多聞雅集」訪問學者,核心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責任編輯。研究領域為新聞理論、傳播思想史、傳播與社會發展。發表CSSCI期刊論文十余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新聞與傳播》等期刊轉載。

目錄 第一章 範式與方法:新聞學研究的時空坐標
引言 新聞理論範式的危機與創新
第一節 範式轉換的邏輯起點與一般過程
第二節 新範式生成的知識來源與依據
第三節 中國的媒介實踐與歷史經驗及其對象價值
第四節 「以中國為方法」的方法論思索
第二章 自主知識體系建構: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
引言 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時代使命
第一節 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思想根基
第二節 早期中國新聞學知識體系建構的探索
第三節 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內核的成形
第四節 中國新聞學知識的重建與體系的初步探索
第五節 中國特色新聞學知識主體框架的生成
第六節 建構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基本姿態
第三章 技術如何重塑新聞:演算法與大數據
引言 媒介技術的劃時代革新
第一節 推薦演算法的機制及其在新聞領域的運用
第二節 新聞推薦演算法的社會影響及其爭議
第三節 大數據作為智能時代的基礎資源
第四節 傳播政治經濟學視角下的大數據及其批判
第五節 區塊鏈新聞的概念與技術運用
第六節 區塊鏈新聞的浪漫想象與局限
第四章 媒體融合的制度邏輯:路徑與經驗
引言 媒體融合十年
第一節 戰略視角:媒體融合的頂層設計
第二節 媒介制度:媒體融合的結構性力量
第三節 關係調整:媒體融合的理念變遷
第四節 行動主體:媒體融合的人才隊伍建設
第五節 超越路徑依賴:推進媒體深度融合
第五章 媒介實踐與中國式現代化:構建理論框架
引言 現代化進程中媒介與國家、社會之關係
第一節 發展傳播學的範式及其超越
第二節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與獨特的媒介實踐
第三節 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媒介與發展傳播
第四節 國家能力的內涵與構成:理論回溯
第五節 「媒介—國家能力」的來源機制
第六節 「媒介—國家能力」的理論分析框架
第六章 新聞時間:新聞業運作的理論闡釋
引言 「時間」作為新聞研究的基礎問題
第一節 新聞時間的基本概念及其多重面向
第二節 現代新聞業運作的時間邏輯與制度性結構
第三節 新聞時間生態的界定與基本構成
第四節 「加速」新聞業:數字時代的新聞時間及其批判
第五節 數字新聞業背景下新聞時間生態系統的變化
第六節 「卷而有度」:追尋良性的新聞時間生態
第七章 新聞生產:什麼在決定新聞
引言 作為新聞選擇標準的新聞價值
第一節 傳統新聞價值要素的穩定性
第二節 新聞價值的變數組合與分析框架
第三節 數字語境下新聞價值要素變化趨勢
第四節 新聞報道中的「調查研究」實踐
第五節 調查研究:中國新聞生產的一種實踐模式
第八章 新聞泛化:數字時代的傳播倫理與內容治理
引言 平台化的影響與新聞泛化現象
第一節 數字傳播倫理主體的變化
第二節 「標題黨」現象的原因、影響及其治理
第三節 網路視頻傳播的媒介倫理問題
第四節 從個人到平台的傳播倫理主體規範重構
第五節 短視頻平台虛假信息的分類、特徵與治理邏輯
第九章 數字交往:節點與圈層
引言 媒介革命與數字交往
第一節 交往節點:網路意見領袖及其認識
第二節 網路意見領袖的變遷
第三節 數字交往與數字鴻溝
第四節 圈層化與「去圈層化」交往
第五節 數字時代的世界交往觀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