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圖說古琴藝術 ISBN:9787515370996 出版社:中國青年 著編譯者:王小龍 頁數:2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895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當我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尋找一絲寧靜和慰藉時,古琴的音樂憑藉其深沉與純凈,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享受。《圖說古琴藝術》這本書,以其全面而深入的內容,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古老樂器的藝術和文化價值。作為編輯,我非常榮幸能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遺產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由一位深諳古琴藝術的作者傾心撰寫,他不僅深入研究了古琴的歷史和技術,還親自訪問了多位古琴藝術家和學者,收集了大量一手資料。書中詳細介紹了古琴的發展歷程,從它在古代文人墨客中的地位,到如今在國內外享有的崇高聲譽,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雕琢。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深入探討古琴歷史和文化的精美圖書。本書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詳細介紹了古琴的發展歷程,包括古琴的起源、演變以及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書中不僅展示了古琴的藝術美感,還揭示了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 本書同樣關注古琴在當代的復興與普及。作者詳細討論了二十世紀以來古琴藝術的發展,包括重要的古琴團體和個人如晨風廬琴會、今虞琴社以及梅庵琴派的貢獻。書中也特彆強調了古琴如何被納入現代音樂教育體制,並在藝術院校中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 本書不僅是古琴愛好者和演奏者的寶貴資源,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的理想讀物。本書通過深入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分析,結合生動的圖片和詳實的解說,為所有讀者提供了一次獨特的文化體驗和學習機會。作者簡介 王小龍,江蘇如東人,博士。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音樂系副教授,常熟理工學院「吳地音樂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史學會」會員,常熟音樂家協會理事。1997年碩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專業方向為「二胡教學與研究」,導師沈正陸教授。2005年博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專業方向為「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導師江明悖教授。著有專著三部,參編教材三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文化部、省教育廳等項目多項。目錄 《圖說古琴藝術》序前言 古琴:千年白素貞,永遠那麼美 一、古琴為什麼能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古琴的價值與魅力 三、當今古琴為什麼又能再度「火」起來? 第一章 誰是古琴發明人?——傳說時代的古琴 一、神農、黃帝、伏羲、舜帝造琴諸說 二、周文王、周武王加弦傳說 三、最早的彈琴人的記載 四、孔子與琴的故事 五、傳頌最多的琴曲《流水》 第二章 「魔鬼身材」是如何打造的?——古琴的最初形制(遠古-兩漢) 一、曾侯乙墓、馬王堆墓出土古琴形制 二、四川等地出土漢彈琴俑中古琴形制 三、東晉顧愷之《斫琴圖》中的古琴形制 四、古琴各部件的寓意來歷 五、離合皆悲的《胡笳十八拍》 第三章 第一次輝煌——三國兩晉南北朝 一、古琴形制的完善——琴徽的出現 二、明星般的人物:嵇康、阮籍 三、琴曲《廣陵散》《酒狂》《梅花三弄》《幽蘭》 四、古琴文字譜《碣石調·幽蘭》 五、陶淵明的無弦琴與慧遠的蓮社 第四章 相形見絀——隋唐(燕樂歌舞大麴盛行下的古琴) 一、唐詩中的古琴 二、隋唐琴人論古琴 三、琴曲《離騷》 四、雷氏古琴傳天下 第五章 華夏正聲——宋元 一、最早的一部《琴史》 二、浙派與琴曲創作的高峰:《瀟湘水雲》《漁歌》 三、「玩琴喪志」的宋徽宗 四、宋代留存的琴譜 第六章 第二次全面輝煌——明清 一、明皇室王府與古琴 二、大量刊行的琴譜 三、《漁樵問答》道盡山林隱逸 四、嚴天池、徐青山與「虞山琴派」 五、人才輩出的斫琴家 第七章 紛呈與衰微:清代古琴藝術 一、清皇室對古琴的態度 二、清代的古琴流派 三、清代的琴譜 四、清代著名的琴器與斫琴人 五、半部《平沙》走天下 六、清代文藝作品中的古琴 七、清代古琴文化的中外交流 第八章 星火相繼與現代轉型——二十世紀的古琴藝術 一、周慶雲與晨風廬琴會 二、今虞琴社 三、梅庵琴派 四、1956年古琴採訪 五、查阜西與《琴曲集成》 六、《憶故人》與時代追憶 七、《春風》與古琴的春天 尾聲 「非遺」保護浪潮中的古琴 後記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