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德國漢學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與傳播 巫莉麗 97875213569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
NT$57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當代德國漢學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與傳播
ISBN:9787521356946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
著編譯者:巫莉麗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89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教師,一般讀者
德國漢學家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跨文化思維,在國際漢學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和中國知識思想的傳播有著獨特影響。本書聚焦於20世紀下半葉以來德國漢學界對儒家思想的詮釋,旨在深化對當代德國漢學的理解,並通過跨文化視角,增進中德文化交流,提升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力。

內容簡介
《當代德國漢學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與傳播》系統研究了當代德國漢學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與傳播,深入探討了其在中德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考察德國大學漢學專業的歷史沿革和現狀,揭示了德國漢學的發展脈絡及其適應時代的變化。書中重點分析了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德國當代漢學家在儒家思想領域的研究,詳細闡述了他們對儒家思想的詮釋、譯介與傳播,並以《論語》德譯為例探討文化典籍的翻譯策略。全書從跨文化視角出發,結合海外漢學的研究範式,深入探析德國漢學家的”他者”視角,旨在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

作者簡介
巫莉麗,女,副教授,2016年起任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委員、小語種支部書記。主講課程包括基礎德語、高級德語、德語語言學導論、跨文化交際導論等。主要研究領域為跨文化研究、德語語言學。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8項項目;參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重點項目、山東省社科聯人文社會科學課題、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等10項項目;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譯著2部。

目錄

一、緒論
1 1 海外漢學的概念與研究範式
1 1 1 概念辨析與界定
1 1 2 海外漢學的研究範式
1 2 中國學界海外漢學研究現狀綜述
1 2 1 海外漢學學科闡述體系日趨成熟
1 2 2 國內學者對德國漢學的關注視角
1 2 3 小結
1 3 德國漢學的發展歷程
1 3 1 17-18世紀的前漢學時期
1 3 2 19世紀的蓄力發展
1 3 3 20世紀專業發展受二戰影響
1 3 4 90年代的恢復發展
1 3 5 21世紀以來的轉型
1 4 研究目標、研究問題、研究內容
1 5 研究意義
二、理論基礎
2 1 “把關人”理論
2 2 伽達默爾的闡釋學理論
2 3 小結
三、德國大學漢學專業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3 1 德國漢學發展現狀概述
3 2 萊比錫大學漢學專業
3 2 1 歷史回溯
3 2 2 發展現狀
3 3 漢堡大學漢學專業
3 3 1 歷史回溯
3 3 2 發展現狀
3 4 法蘭克福大學漢學專業
3 4 1 歷史回溯
3 4 2 發展現狀
3 5 慕尼黑大學漢學專業
3 5 1 歷史回溯
3 5 2 發展現狀
3 6 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漢學專業
3 6 1 歷史回溯
3 6 2 發展現狀
3 7 哥廷根大學漢學專業
3 7 1 歷史回溯
3 7 2 發展現狀
3 8 小結
四、德國當代漢學家的儒家思想研究
4 1 鮑吾剛
4 1 1 鮑吾剛學術生平
4 1 2 鮑吾剛的儒學研究
4 1 2 1 前哲學階段
五、德國當代漢學家的儒家典籍翻譯
六、結語

前言/序言
在全球化時代,傳播力成為影響力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傳播力被視為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播不僅是促進理解和信任的基礎,更是交流與合作的紐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有重要意義,並且需要有效的推進策略。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更全面客觀地講好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的故事,應以”四個講清楚”為要領。在傳播內容上應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而為了”加強國際傳播能力”“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在策略上應採用”精準傳播方式”,以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
中國文化的”走出去”需要有系統的研究支撐,包括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傳播路徑、各國漢學發展與歷史變遷以及中國形象在世界各國的建構等方面。為提升文化海外傳播的實效性,需要加強區域國別研究,有針對性地選擇文化傳播策略。
作為歐盟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德國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對象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傳播是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立足于考察儒家文化經由當代德國漢學界在德國的傳播狀況,為探討推動中國文化在德國傳播的有效路徑與合理策略提供參考和建議。
德國漢學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發展脈絡,德國漢學家大多注重文本分析和學術論證的嚴密性,強調系統的、跨文化的、跨學科的思維範式,在國際漢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代表性,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中國形象的建構發揮了獨特的影響力,從而為中國的海外漢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視角和素材。
近年來,國內學界對德國漢學和德國漢學家已有較為豐富的論述,然而,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視角上,特別是關注20世紀上半葉之前的德國漢學發展,尤其以對德國著名漢學家衛禮賢的研究為主。本研究基於對20世紀下半葉以來當代德國漢學發展的考察,聚焦于當代德國漢學界對儒家思想的詮釋和傳播,嘗試對現有研究視野進行延續與拓展,希望本研究能夠進一步深化我們對當代德國漢學及其對儒家思想的解讀的理解,基於跨文化視角,從”他者”視角探析”他者”,同時也為反思”自我”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既源於歷史,又聯繫現實,既突出文化共性,又重視文化差異,以期通過交流和對話增強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進中德文化交流。
本項研究得到了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國際漢學視野下儒家文化在當代德國的傳播研究”(項目編號:19YJC740088)的資助。也先後在2017年青島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7XB08)、2017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706505)、2018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專項(齊魯文化走出去專項)(項目編號:18CZCJ14)、2018年度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項目編號:QDSKL1801163)的支持下積累了研究基礎。尤其是筆者受國家留學基金委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資助,於2023年10月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極大地推動了本項目的順利完成。
回顧整個寫作歷程,我心中感慨萬千。過去五年間,我在家庭、工作、讀博和完成項目之間不斷尋求平衡,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也正是因為一路走來的艱辛,才能在今天感受到更大的喜悅。衷心感謝一直以來陪伴我、鼓勵我、支持我、幫助我的家人、老師、朋友和同事,你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和最溫暖的慰藉。
在這座季羨林先生曾留學十年的德國小城,我全情投入,靜心書寫,切身感受到學術的”苦”與”甜”,這段經歷將是我人生中的珍貴回憶。今年上半年相繼完成的這部書稿和我的博士論文,將成為我人生中的重要紀念。
最後,本書的論述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