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 話語與國際傳播-陸佳怡自選集 陸佳怡 978756573734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NT$52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媒介 話語與國際傳播-陸佳怡自選集
ISBN:9787565737343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著編譯者:陸佳怡
叢書名:中傳學者文庫
頁數:24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97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學術前沿,關照現實問題,精選了陸佳怡教授近十年來在公共外交、國際傳播和數字新聞學領域的19篇中文論文。在公共外交研究方面,釐清公共外交研究脈絡,溯源媒體外交概念、建立媒體外交研究框架,論證了媒介化協商是媒體外交在解決國際爭端中的具體應用。在國際傳播研究方面,剖析中國國際傳播實踐的話語策略與路徑,將巴赫金的對話理論引入傳播的對話研究中,設計了官方媒體、商業媒體和自媒體構成的多維話語主體矩陣分析框架,以及政策話語、學術話語和日常話語三維分析框架,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與體系構建提供新路徑。在數字新聞學研究方面,本書關注數字媒介語境下的新聞敘事之變,分析《人民日報》不同媒介維度的話語敘事策略,論證公民新聞中的透明性敘事。

作者簡介

陸佳怡,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新聞系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南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國際傳播、公共外交、數字新聞學。 已出版專著《媒體外交:理論與實踐》(2016)、譯著《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麼》(合譯,2014),在《新聞與傳播研究》(CSSCI)、《國際新聞界》(CSSCI)、Public Relations Review (SSCI)等中英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近30篇,在國際傳播學會(ICA)年會和美國全國傳播學會(NCA)年會宣讀英文論文數篇。

目錄

一、媒體、外交與公共外交
媒體外交:概念、歷史與研究路徑
媒體外交:一種傳播學視角的解讀
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國際爭端——以美俄媒體對敘利亞「化武」事件的媒介化協商為例
對話與對抗——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南海仲裁案」
媒體外交視野下的「南海仲裁案」——以中菲美日媒體的報道為例
個體敘事與情感連接——新公共外交視閾下的李子柒個案分析
二、主體、路徑與國際傳播
哀思與力量——作為媒介化儀式的「全國哀悼日」之國際傳播
主體與策略——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
金磚國家峰會的國際傳播——基於中國和南非媒體視角的考察(2009—2021)
全球治理視域下的脫貧攻堅——世界銀行媒介文本的隱喻分析
呈現與影響——中國駐歐盟使團的社交媒體公共外交效果初析
答案還是路徑——「中國方案」的國際新聞圖景
對話與獨白——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美歐中公開發言的隱喻互動
如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中國方案的國際傳播
關於「中國方案」話語國際傳播策略的思考
三、文本、話語與數字敘事
「消除貧困」典型報道中的社會變遷——以《人民日報》相關報道(1978—2017)為例
共現、凸顯與遮蔽——基於對《人民日報》1978年和2018年讀者來信的考察
零度控制與鏡像場景——公民新聞的透明性敘事
主流媒體的數字敘事創新——以《人民日報》微博「烈士回家」報道為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